墻邊的低語《那面墻》
10月
26
2021
那面牆(種子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0次瀏覽
蔡億霖(表演藝術工作者)

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生活樣態被迫逐漸改變,種子舞團透過舞作,闡述著那些在人類社會中,原先存在的與逐漸成形的,有形與無形的「墻」,也是創作者對當今社會形態最直接的叩問。

舞作之初,四座大型框架置於左舞台處,一位舞者的出現打破了實驗劇場內的寧靜,不疾不徐地進入觀眾的視線,直線排列的框營造出一種猶如隧道般的禁閉感,隨著舞者的動作與位移,隧道推移成了四面墻。運用框型道具的可穿透特性與舞者的肢體運行,在舞臺上製造墻內墻外的游移感受,讓墻的意象多了幾分想像。

具有張力的動作是舞作中的一大亮點,如同鈴木忠志的論著《文化就是身體》中所述的概念,身體是最直接的體現,種子舞團的舞者們透過精準的肢體運用,向觀眾完整地呈現了該團獨特的動作語言與文化積累。另一個吸引筆者目光的部分是舞作中多段雙人舞的設計,黃文人與卡比都萬.卡拉雲漾利用身體的位移、重心擺盪與動力轉換,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性的撐舉動作。除了托舉技巧外,在整場演出中,時常出現兩位舞者的對稱或相對位置的動作設計,塑造出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隔閡,清楚地展現演出主題墻的概念。在畫面的呈現上,整齊劃一的群舞、流暢的場面轉換與調度,充分體現創作者對於演出氛圍掌握的細緻度。

道具上的黑紗與LED燈條,讓畫面呈現3C產品的螢幕質感,為舞作增添了科技感。無力倚靠的墻邊、孤立無援的墻內、阻絕窒礙的墻外、低聲囈語的墻角、自處無鶩的墻上與混暗交雜的多墻之間;獨自一人眼前的墻、兩人相互依靠的墻、群體意識築起的墻以及觀眾旁觀者視角的墻。在實驗劇場內觀眾可以從正面及左右兩側觀看舞者的表演,創作者利用演出場地的多視角特性,將觀眾的視線與舞者的表演面向巧妙放置,讓墻外與墻裡的意象可以在同一舞段中同時清楚地被呈現。《那面墻》空間運用多元,透過不同的空間感設計及個別舞者具特色的肢體語言,賦予各舞段不同的意義,將舞蹈的詩意與觀眾情緒緊扣,也呼應此次演出的創作元素中對於社會時態的探討。

現代人的自我意識高漲,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都以自己為主要思考點,漸漸地在本就有限的生活空間中強化了視野的限縮,也限制了我們對於生命的想像。加上現下科技產品使用頻繁的社會中,人們已經習慣透過螢幕互動,無形中築起了那道巨大的科技冷漠之墻,也加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在尋求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中,人們常因迷走於心墻之內所帶來的困惑而選擇放棄或遺忘最初追尋的意義。喚醒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打破每一面高築的心墻,將會是人們在現今社會中最值得安放的寄託。

《那面墻》

演出|種子舞團
時間|2021/10/16 19: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那面墻》中舞者之強,甚至能攀上鐵架而無礙,各種獨特的身體語彙,也能夠被看出種子舞團在創作期間所花費的精力,與其探索的慾望等等。這股直撲顏面的爆炸力,相較於其他創作者的冷冽、優美等肢體的不可明說,創作者黃文人的態度已然相當明顯。(簡麟懿)
11月
25
2021
在當今2021年後疫情時代,不同樣態的墻被肆無忌憚地築起,限縮了我們自由的生活空間,種子舞團在這個時間點搬出新作《那面墻》,就像是對現今社會提出了大哉問,這「墻」究竟是誰築起?而我們又該如何逃離這墻所築起的框?(林耿邦)
10月
21
2021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