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耿邦(劇場工作者)
「墻」是依靠,也是阻擋;連起的墻,則為「框」。在當今2021年後疫情時代,不同樣態的墻被肆無忌憚地築起,限縮了我們自由的生活空間,種子舞團在這個時間點搬出新作《那面墻》,就像是對現今社會提出了大哉問,這「墻」究竟是誰築起?而我們又該如何逃離這墻所築起的框?
這次《那面墻》舞臺以簡單四座長方形立體鐵框化做「有形」墻;以不同光區形狀築起「無形」墻,其中兩座鐵框又加上兩座透光黑屏幕,巧妙建立虛實交錯的空間質地。此舞作最大特色在於透過不同舞者人數組合,在鐵框及光區間排列出多樣的空間與意境,同時利用舞者身體線條建立「墻」的空間感,在不同片段以「有限」的空間引起觀眾對於墻「無限」的想像,不同的「框」似乎也象徵著每個人生命總是被不同形式的框架所困。
此舞作在每個片段中,透過舞者舞步的變化、多變音樂風格、「墻」的空間轉換,有故事性的呈現出不同「墻」的涵義,舉例來說,雙人舞的互動讓彼此依賴對方身體支撐,訴說人與人間的連結糾纏,一者為墻,一者為人,「墻」有時是人的依靠,有時卻是人的阻擋,而當依賴感過於強烈時,墻傾倒的瞬間,人也會隨之倒下。
那面牆(種子舞團提供)
「這樣可以嗎?」「再後退一點」。在其中一片段,「這樣可以嗎?」為本舞作少數、也是最強烈的語言,兩組舞者在鐵框中,透過兩兩舞者肢體變化,反覆詢問另一組這樣的角度是否可以看得清楚,語言與肢體節奏間搭配變化,翻玩空間所帶來距離感,有如影射當今受疫情影響,人與人間的連結從真實的接觸轉為電腦鏡頭的視訊畫面,對方不同的角度及距離則決定了觀看的畫面。
在最後片段中,四個鐵框圍住正方形光區,宛如建立一棟放房子的空間,一位褪去衣物僅剩內衣的裸舞者身處在其中一個鐵框,一位舞者則靜靜則爬上鐵框就像在二樓靜靜待著,裸舞者在鐵框中不斷試圖逃脫,釋放強烈求救訊號,但二樓的舞者依舊一無所動。接著二樓舞者下了鐵框,裸舞者敲了敲鐵框兩次,她聽見並試圖找尋聲音來源,但最後卻仍舊離開,獨留最終無法被拯救的一人。在這最後片段,強烈的故事性試圖招換人們內心深處的同理心,提醒著人與人之間不該如此冷漠,也許你正是拉住對方逃離那面墻的救贖。
在《那面墻》這個作品中,各個片段可以看見每個個體與群體都有不同的框架,舞者在有限的框中猛力掙扎撞擊著,但這些框架又是象徵什麼?也許是「社會價值」、「他人期待」、「自我框架」等等,重新回歸自身的提問,究竟是誰築起「那面墻」?而該如何逃脫更是每個人生命的課題。
《那面墻》
演出|種子舞團
時間|2021/10/16 19: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