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築起《那面墻》?
Oct
21
2021
那面牆(種子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3次瀏覽

林耿邦(劇場工作者)


「墻」是依靠,也是阻擋;連起的墻,則為「框」。在當今2021年後疫情時代,不同樣態的墻被肆無忌憚地築起,限縮了我們自由的生活空間,種子舞團在這個時間點搬出新作《那面墻》,就像是對現今社會提出了大哉問,這「墻」究竟是誰築起?而我們又該如何逃離這墻所築起的框?

這次《那面墻》舞臺以簡單四座長方形立體鐵框化做「有形」墻;以不同光區形狀築起「無形」墻,其中兩座鐵框又加上兩座透光黑屏幕,巧妙建立虛實交錯的空間質地。此舞作最大特色在於透過不同舞者人數組合,在鐵框及光區間排列出多樣的空間與意境,同時利用舞者身體線條建立「墻」的空間感,在不同片段以「有限」的空間引起觀眾對於墻「無限」的想像,不同的「框」似乎也象徵著每個人生命總是被不同形式的框架所困。

此舞作在每個片段中,透過舞者舞步的變化、多變音樂風格、「墻」的空間轉換,有故事性的呈現出不同「墻」的涵義,舉例來說,雙人舞的互動讓彼此依賴對方身體支撐,訴說人與人間的連結糾纏,一者為墻,一者為人,「墻」有時是人的依靠,有時卻是人的阻擋,而當依賴感過於強烈時,墻傾倒的瞬間,人也會隨之倒下。


 那面牆(種子舞團提供)

「這樣可以嗎?」「再後退一點」。在其中一片段,「這樣可以嗎?」為本舞作少數、也是最強烈的語言,兩組舞者在鐵框中,透過兩兩舞者肢體變化,反覆詢問另一組這樣的角度是否可以看得清楚,語言與肢體節奏間搭配變化,翻玩空間所帶來距離感,有如影射當今受疫情影響,人與人間的連結從真實的接觸轉為電腦鏡頭的視訊畫面,對方不同的角度及距離則決定了觀看的畫面。

在最後片段中,四個鐵框圍住正方形光區,宛如建立一棟放房子的空間,一位褪去衣物僅剩內衣的裸舞者身處在其中一個鐵框,一位舞者則靜靜則爬上鐵框就像在二樓靜靜待著,裸舞者在鐵框中不斷試圖逃脫,釋放強烈求救訊號,但二樓的舞者依舊一無所動。接著二樓舞者下了鐵框,裸舞者敲了敲鐵框兩次,她聽見並試圖找尋聲音來源,但最後卻仍舊離開,獨留最終無法被拯救的一人。在這最後片段,強烈的故事性試圖招換人們內心深處的同理心,提醒著人與人之間不該如此冷漠,也許你正是拉住對方逃離那面墻的救贖。

在《那面墻》這個作品中,各個片段可以看見每個個體與群體都有不同的框架,舞者在有限的框中猛力掙扎撞擊著,但這些框架又是象徵什麼?也許是「社會價值」、「他人期待」、「自我框架」等等,重新回歸自身的提問,究竟是誰築起「那面墻」?而該如何逃脫更是每個人生命的課題。

《那面墻》

演出|種子舞團
時間|2021/10/16 19: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那面墻》中舞者之強,甚至能攀上鐵架而無礙,各種獨特的身體語彙,也能夠被看出種子舞團在創作期間所花費的精力,與其探索的慾望等等。這股直撲顏面的爆炸力,相較於其他創作者的冷冽、優美等肢體的不可明說,創作者黃文人的態度已然相當明顯。(簡麟懿)
Nov
25
2021
具有張力的動作是舞作中的一大亮點,如同鈴木忠志的論著《文化就是身體》中所述的概念,身體是最直接的體現,種子舞團的舞者們透過精準的肢體運用,向觀眾完整地呈現了該團獨特的動作語言與文化積累。(蔡億霖)
Oct
26
2021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Oct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