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頌斯與齊瑪曼的協奏曲之夜是此次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巡迴音樂會的焦點,原因除了齊瑪曼同場加持外,更因為楊頌斯的理察.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為繼小克萊巴與維也納愛樂的版本後,公認能與前者並駕齊驅的精采演繹,而這次楊頌斯訪台第二場音樂會就選了《玫瑰騎士》組曲,指揮招牌與鋼琴家精彩獻藝,也難怪觀眾對於此場次為之瘋狂的態度了。
齊瑪曼對於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權威性無庸置疑,年輕時曾與伯恩斯坦合作錄製此曲(DG另發行影像版),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最好的彈奏者,齊瑪曼絕對是其中之一。樂曲開頭由定音鼓的強音開始,唯可惜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強度與氣勢不夠勻稱,導致此曲開頭的氣勢顯得較弱,但這較為軟弱的開頭卻決定了此次演出的另一種走向。齊瑪曼曾表示自己每一場音樂會都會根據現場的情緒狀況做調整,因此每次的演出都不盡相同。這次與楊頌斯的演出,就與以往齊瑪曼的演出有所不同。齊瑪曼對於浪漫派作品的琢磨與獨特層次的音色無人能及,某一程度來說齊瑪曼與楊頌斯是有些共通點的:同樣出生於戰亂的世界,同樣將音樂視為終生的信仰,也因此兩者合體演出布拉姆斯時,所呈現出的是一種無比的投入與浪漫情韻。
鋼琴所彈奏的第二主題,齊瑪曼處理的有點像是蕭邦,整首樂曲洋溢著濃厚浪漫色彩,這點就與齊瑪曼之前的演出有所不同。以他2005年與拉圖/柏林愛樂錄製的專輯而論,那就是標準的布拉姆斯風格,像是184小節第二主題由管弦樂帶出時,鋼琴以許多半音上下流動,2005年專輯裡鋼琴的聲音是努力的與管弦樂音潮抗衡的,但此次現場演出時,鋼琴則完全淹沒於管弦樂聲裡,而齊瑪曼也刻意輕輕的帶過,與其他演出者都背道而馳,在這裡齊瑪曼已經放棄了讓鋼琴凸顯的機會,反而柔順的與管弦樂團交織一體。第二樂章齊瑪曼將音樂層次與情緒轉折彈的賺人熱淚,以往齊瑪曼的錄音都無法呈現現場的光影變化。
第三樂章齊瑪曼速度加快,觸鍵也十分講究,輪旋曲的第一主題齊瑪曼的斷奏較為模糊,音樂精神抖擻,然轉到F大調第一副主題時,原本的浪漫精神再度被喚醒,主題間的進行與互動都是自然而成的,筆者從沒聽過這樣感人肺腑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本來就不是重炫技的曲目,但要彈的好卻也相當困難,因為裏頭的情緒與樂思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演奏,常常讓聽者感到有些刻意,然齊瑪曼的演奏真的就像呼吸般自然流暢,能將音樂轉化的如此內在洗鍊,齊瑪曼在此足以見其立足樂壇的理由了,同時他也擁有驚人的技巧與無與倫比的音色。
下半場理查.史特勞斯《唐璜》,就完全沒有前一場次在交響曲中有些舒展不開的狀況,楊頌斯的理查.史特勞斯結構與調理都極為清晰,楊頌斯極為清楚每一段音樂與樂句的銜接,也因此他的史特勞斯毫無冷場,並且令聽眾有醍醐灌頂的暢快感。《唐璜》當中一段由四支法國號演奏的勝利動機,當此動機第二次出現達到頂點(高潮)時,楊頌斯與樂團在這裡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默契、水乳交融的境界,法國號的演奏也真的是無懈可擊,大跳後的音質音色與高音的旋律張力,都是完全零失誤的驚人技藝,法國號在這裡的表現具畫龍點睛效果。而《玫瑰騎士》組曲更是令人激賞的演出。此曲楊頌斯同樣將速度放慢,一開始同樣由法國號畫過天際,帶出弦樂的流動。雖然法國號樂手在一開頭的主題有些小失誤,但對於整首樂曲的表現卻是毫無阻礙。
如果硬要說楊頌斯的《玫瑰騎士》組曲到底有何頂尖之處,筆者在此很難提供一個答案,親自去現場聽了才知道,也因此筆者在書寫此篇樂評時感到格外的壓力,其一為這樣的演出用文字描述時有些畫蛇添足,其二為在聽到楊頌斯的演出後也讓我們知道甚麼是追求美的態度,而面對音樂,又有多少人能夠像楊頌斯、齊瑪曼、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一樣,只為自己與音樂演奏,筆者聽完了此兩場的演出後,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對音樂的態度,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會思考的指揮、獨奏家、樂團,所呈現的生命體悟。最後兩首安可曲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第一首為楊頌斯的拿手招牌小約翰史特勞斯《撥弦波卡舞曲》,雖只是簡單的小品,但當中的弱音卻有著細膩的層次,楊頌斯在安可曲也絲毫不馬虎;第二首為李蓋提《羅馬尼亞協奏曲》(LIGETI: Concert Romanesc),除了有樂團狂放不羈的樂段外,更有弦樂首席的精采獻藝,這首曲子也充滿者濃厚的民族風格。楊頌斯自己曾說:「音樂是來自心與靈魂的語言」,這兩場音樂會便是跟靈魂的深度對話。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演出|楊頌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齊瑪曼
時間|2014/11/30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