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來自心與靈魂《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2月
31
2014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4次瀏覽
武文堯(復興高中音樂班)

楊頌斯與齊瑪曼的協奏曲之夜是此次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巡迴音樂會的焦點,原因除了齊瑪曼同場加持外,更因為楊頌斯的理察.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為繼小克萊巴與維也納愛樂的版本後,公認能與前者並駕齊驅的精采演繹,而這次楊頌斯訪台第二場音樂會就選了《玫瑰騎士》組曲,指揮招牌與鋼琴家精彩獻藝,也難怪觀眾對於此場次為之瘋狂的態度了。

齊瑪曼對於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權威性無庸置疑,年輕時曾與伯恩斯坦合作錄製此曲(DG另發行影像版),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最好的彈奏者,齊瑪曼絕對是其中之一。樂曲開頭由定音鼓的強音開始,唯可惜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強度與氣勢不夠勻稱,導致此曲開頭的氣勢顯得較弱,但這較為軟弱的開頭卻決定了此次演出的另一種走向。齊瑪曼曾表示自己每一場音樂會都會根據現場的情緒狀況做調整,因此每次的演出都不盡相同。這次與楊頌斯的演出,就與以往齊瑪曼的演出有所不同。齊瑪曼對於浪漫派作品的琢磨與獨特層次的音色無人能及,某一程度來說齊瑪曼與楊頌斯是有些共通點的:同樣出生於戰亂的世界,同樣將音樂視為終生的信仰,也因此兩者合體演出布拉姆斯時,所呈現出的是一種無比的投入與浪漫情韻。

鋼琴所彈奏的第二主題,齊瑪曼處理的有點像是蕭邦,整首樂曲洋溢著濃厚浪漫色彩,這點就與齊瑪曼之前的演出有所不同。以他2005年與拉圖/柏林愛樂錄製的專輯而論,那就是標準的布拉姆斯風格,像是184小節第二主題由管弦樂帶出時,鋼琴以許多半音上下流動,2005年專輯裡鋼琴的聲音是努力的與管弦樂音潮抗衡的,但此次現場演出時,鋼琴則完全淹沒於管弦樂聲裡,而齊瑪曼也刻意輕輕的帶過,與其他演出者都背道而馳,在這裡齊瑪曼已經放棄了讓鋼琴凸顯的機會,反而柔順的與管弦樂團交織一體。第二樂章齊瑪曼將音樂層次與情緒轉折彈的賺人熱淚,以往齊瑪曼的錄音都無法呈現現場的光影變化。

第三樂章齊瑪曼速度加快,觸鍵也十分講究,輪旋曲的第一主題齊瑪曼的斷奏較為模糊,音樂精神抖擻,然轉到F大調第一副主題時,原本的浪漫精神再度被喚醒,主題間的進行與互動都是自然而成的,筆者從沒聽過這樣感人肺腑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本來就不是重炫技的曲目,但要彈的好卻也相當困難,因為裏頭的情緒與樂思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演奏,常常讓聽者感到有些刻意,然齊瑪曼的演奏真的就像呼吸般自然流暢,能將音樂轉化的如此內在洗鍊,齊瑪曼在此足以見其立足樂壇的理由了,同時他也擁有驚人的技巧與無與倫比的音色。

下半場理查.史特勞斯《唐璜》,就完全沒有前一場次在交響曲中有些舒展不開的狀況,楊頌斯的理查.史特勞斯結構與調理都極為清晰,楊頌斯極為清楚每一段音樂與樂句的銜接,也因此他的史特勞斯毫無冷場,並且令聽眾有醍醐灌頂的暢快感。《唐璜》當中一段由四支法國號演奏的勝利動機,當此動機第二次出現達到頂點(高潮)時,楊頌斯與樂團在這裡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默契、水乳交融的境界,法國號的演奏也真的是無懈可擊,大跳後的音質音色與高音的旋律張力,都是完全零失誤的驚人技藝,法國號在這裡的表現具畫龍點睛效果。而《玫瑰騎士》組曲更是令人激賞的演出。此曲楊頌斯同樣將速度放慢,一開始同樣由法國號畫過天際,帶出弦樂的流動。雖然法國號樂手在一開頭的主題有些小失誤,但對於整首樂曲的表現卻是毫無阻礙。

如果硬要說楊頌斯的《玫瑰騎士》組曲到底有何頂尖之處,筆者在此很難提供一個答案,親自去現場聽了才知道,也因此筆者在書寫此篇樂評時感到格外的壓力,其一為這樣的演出用文字描述時有些畫蛇添足,其二為在聽到楊頌斯的演出後也讓我們知道甚麼是追求美的態度,而面對音樂,又有多少人能夠像楊頌斯、齊瑪曼、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一樣,只為自己與音樂演奏,筆者聽完了此兩場的演出後,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對音樂的態度,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會思考的指揮、獨奏家、樂團,所呈現的生命體悟。最後兩首安可曲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第一首為楊頌斯的拿手招牌小約翰史特勞斯《撥弦波卡舞曲》,雖只是簡單的小品,但當中的弱音卻有著細膩的層次,楊頌斯在安可曲也絲毫不馬虎;第二首為李蓋提《羅馬尼亞協奏曲》(LIGETI: Concert Romanesc),除了有樂團狂放不羈的樂段外,更有弦樂首席的精采獻藝,這首曲子也充滿者濃厚的民族風格。楊頌斯自己曾說:「音樂是來自心與靈魂的語言」,這兩場音樂會便是跟靈魂的深度對話。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演出|楊頌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齊瑪曼
時間|2014/11/30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首交響曲幾乎都有類似做法,音樂仔細、慢速,時有比實質還長的休止。這可能像是說故事一般,像是換了氣般繼續唱出主題,楊頌斯的《新世界》像是歌唱般,真的是每一個停頓都是音樂,而且是擁有生命力的。(武文堯)
12月
30
201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