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有處有還無《風月》
5月
06
2014
風月(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8次瀏覽
孫元城(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小說家曹雪芹著,內容描寫貴族興衰歷時及封建禮教與社會階級下的情愛,展示出當時對婚姻自由的渴望。小說並透過開始時的太虛幻境,中間的警世仙姑以及結尾的賈寶玉出家等三回,更將小說精神提昇至宗教意蘊:「無為有處有還無」(一場空)。本次《風月》由二分之一Q劇場進行改編搬演,小說是文學形式,戲劇則是表演形式,兩者相同處在人物丶情節丶環境,不同處在呈現方式,精神內涵則屬一致。二分之一Q劇場創立於2006年,其方向為實驗戲曲跨界融合,開闢傳統走向多元。本文透過作品形式所產生的內涵來做介紹。

舞台形式方面,以古典窗框放大,構成六扇屏風,設置於舞台中上區,屏風上方處也設置了相似的樹幹景物,上下結合時形成水中影虛實之間。左下舞臺設置了一顆頑石,整體猶如書中第五回,寶玉來到太虛幻境,看見的牌坊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舞台立體意象,故事由此開始搬演,為此劇劃下了主題視角:真假有無一場空。

文本形式上似章回小說結構,開頭都有標舉回目要旨,承接與結束之處都可見說書遺痕。搬演段落有〈太虛幻境〉、〈抽花籤〉、〈冷香丸〉、〈葬花〉、〈西廂記〉、〈警世仙姑〉,段落以一條主線、一條副線來形成虛實對照,呈現出現實世界如虛幻,虛幻世界如現實。例如〈西廂記〉段落裡,寶玉與黛玉二人把現實理想的愛情觀投射在虛幻的小說裡,而在現實故事之中他倆的感情卻是不順遂的,在此段故事結束前,當事人黛玉轉換身份形同第三人,並回頭對此做出評論及內心嚮往,而這方向也都指向「真假有無一場空」的精神:「原來是個銀樣蠟槍頭,正是、落花落水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後在再銜接說書人標舉回目形成循環。

多媒體形式方面除了表現現實的外在環境,同時也呈現人物內在的心境,如飄零的花瓣、澎湃的海浪、白茫茫的白雪、文字燒化焚飛等,內容上雖然簡單,但內涵上呼應著主題意象,賦予多種象徵及詩意般的視覺畫面。

音樂形式方面以崑曲、南管互相襯和,使用比例的比重上也是史上少見的,崑曲風格淡雅柔美,南管風格古樸清幽(用於串場時比較多)。南管伴隨崑曲二者反覆交替,使人在聽覺上恍若虛幻環境音樂,但又別於低限音樂的反覆迷惘,彷彿在嗚吟著繁花落盡、殊途同歸的精神境界。

作品透過現實與虛幻的交替傳遞主旨內涵,這使觀者在觀看時產生一種疏離,而在疏離中藉著虛幻對照真實,又在現實中強調真實是虛幻(空)意蘊。以跨界(戲曲種類)元素的交替形式來敘述一個故事,視角上雖然一致,但因交替轉換後各自展現,使觀者在觀看時多了一份對元素切換的適應,同時沖淡觀眾情感上的感動。

「跨界」是否用「融合」程度做為區分、優劣?或許選用「發現」或「進化」的角度,不同領域的結合是在發現有別於原來領域的另一種藝術感受,用以符合現代人性的進化及需求。近來台灣《紅樓夢》的改編作品,去年底有林奕華的《賈寶玉》、今年國光劇團《探春》、《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年底兩廳院四大名著系列林奕華執導《紅樓夢》,形式上越來越豐富,而《風月》從製作、導、編、演,陣容完全MIT並跨界結合,其整體創造在近來是實屬難得。

《風月》

演出|二分之一Q劇場
時間|2014/05/03 19:30
地點|國立交通大學 2F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曲詞中帶有悲戚意涵的傳達無法扣合在這樣歡快的旋律上,抒情程度不增反減,人物情感亦未能達到真正的宣洩。在南管運用中,因為崑曲曲牌的節奏問題,也因而未能獲得到最好的發揮。(林立雄)
4月
02
2014
(南管)與小嗓唱唸的崑曲,音域差距的窘態已無可隱;若與崑劇女小生對戲,其勢之慘烈自可想像!而本劇南管音樂設計又不採較「正曲」高小三度音的「戲仔曲」,徘徊游離在二者之間,既失正曲的典麗,又難以應付氍毹場上的節奏需求,徒然落得個難為的尷尬。(劉美芳)
4月
02
2014
《風月》融和南管與崑曲,剪裁連接為許多細膩的小片段,從戲曲的核心元素-音樂上來說,兩個「頑固」曲牌體劇種,既不能兩相輝映,也無法有效積累能量情緒,最後觀眾只能回到熟悉的文本和演員表演上,想辦法尋找看戲感動的依歸。(韓昌雲)
4月
02
2014
 
《風月》在某種程度上是《亂紅》的「變形」。楊汗如與李易修飾演前世今生,楊汗如以崑曲演繹大觀園中入世的賈/假寶玉,李易修以梨園戲身段搬演女媧補天後遺下的那塊石頭──即是《紅樓夢》中所云之「真」寶玉。雙生設計、分別演繹一種音樂形式,與《亂紅》頗有映照。(劉育寧)
4月
01
201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