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玫瑰芳香《民謠偶戲Tumba Lumba》
2月
24
2015
Tumba Lumba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1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偶戲是老少咸宜的戲劇類型,但要做到老少咸宜的關鍵,就是要讓偶活出生命力,引發觀眾的想像與情感投入。

東歐的偶戲歷史發展悠久,且各國家間互有繼承影響,偶的製作與操演品質精良,偶戲的美學形式既能保留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但如我這樣的觀眾,對東歐的偶戲多半把焦點鎖定在捷克的懸絲偶,不免因此陌生,或忽視了其他東歐國家間的同中有異。

因高雄第一次舉辦的「高雄朗讀偶戲節」,得以欣賞這齣保加利亞的偶戲。戲名《民謠偶戲》,鮮明的標誌出「民謠」與「偶」在這齣戲的作用是對等的,如魚幫水、水幫魚的親密關係,無可切割,所以看完這齣戲,我們實也聽完一場旋律輕快悠揚,充滿節慶歡愉氣息的民謠音樂會。既有民謠,當然舞也少不了,四位演員一出場就是穿著傳統服飾跳著舞出來的,不過,隨後跳舞的主體轉為偶。

首先亮相的木偶,也穿上傳統服飾,兩個女性造型的偶一身斯拉夫式的白色長工作服,長袖高領,衣領與裙擺處有色彩鮮麗的刺繡圖騰紋飾,髮束長辮,頭上與辮子上俱有黃紅相間的頭飾。兩個男性造型偶也是白色的衣褲,腰繫紅色腰帶,衣服胸襟處亦可見刺繡裝飾。偶的手腳是綁在幾乎與人同高的長木棍上,演員俐落操作木棍表現出偶隨音樂的律動,其舞蹈動作乍看簡單,可是腳步節拍變化迅速,因著演員身體的擺動、旋轉而變得複雜。

《民謠偶戲》戲可分成七個段落,除了尾聲一段沒用到偶,第二段用手套偶,其餘幾段都是物件偶,此外第六段尚加入大型傀儡,使得偶的運用豐富多樣。我最喜歡的還是運用物件偶那幾段,充分的創意實踐物件本體擁有的擬像,在物件與物件的組合間玩出創意興味,例如羊毛毯披在兩齒尖耙上頭幻化為山羊;木棍戴上帽子,套上布,搖身一變就是人;一堆蔬菜水果串連起來,有了頭與四肢同樣可以化身成人模人樣;更有趣的是把小板凳當作牛身,毛毯扭曲一下安在板凳座下,竟然就做出擠牛奶的效果,真讓人拍案叫絕!

而這七個段落的故事,嚴格說來沒有太多相連脈絡,可以各自獨立來看;倘若想從中仔細找出關聯,或許可以說是在描述某個保加利亞鄉村的生活情景吧,有日常勞動的寫照,有農忙後男女間浪漫的感情交流,有慶祝豐收的喜悅分享,有祭典的儀式與神話妖魔現身……,雖然沒有所謂的主角(主述觀點),但透過四位演員嫻熟的默契,自然不造作的肢體表現和情緒變化,帶領我們看見一幅保加利亞的庶民生活圖像,純樸、安逸、豐足。

在這齣戲演唱的民謠中不斷聽見「Tumba Lumba」一詞,雖然不知道意思,但從演員的表情判斷,應該是美好的象徵。保加利亞因為盛產玫瑰,素有「玫瑰之國」的雅號,可惜玫瑰沒有在這齣戲中出現,或成為物件偶,但在一片清平祥和的演出基調中,我們仍彷彿浸潤在玫瑰花叢間,聞到滿溢的芳香,而那芳香正是前述既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來的。

《民謠偶戲Tumba Lumba》

演出|保加利亞偶戲團
時間|2月12日16: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