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玫瑰芳香《民謠偶戲Tumba Lumba》
2月
24
2015
Tumba Lumba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6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偶戲是老少咸宜的戲劇類型,但要做到老少咸宜的關鍵,就是要讓偶活出生命力,引發觀眾的想像與情感投入。

東歐的偶戲歷史發展悠久,且各國家間互有繼承影響,偶的製作與操演品質精良,偶戲的美學形式既能保留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但如我這樣的觀眾,對東歐的偶戲多半把焦點鎖定在捷克的懸絲偶,不免因此陌生,或忽視了其他東歐國家間的同中有異。

因高雄第一次舉辦的「高雄朗讀偶戲節」,得以欣賞這齣保加利亞的偶戲。戲名《民謠偶戲》,鮮明的標誌出「民謠」與「偶」在這齣戲的作用是對等的,如魚幫水、水幫魚的親密關係,無可切割,所以看完這齣戲,我們實也聽完一場旋律輕快悠揚,充滿節慶歡愉氣息的民謠音樂會。既有民謠,當然舞也少不了,四位演員一出場就是穿著傳統服飾跳著舞出來的,不過,隨後跳舞的主體轉為偶。

首先亮相的木偶,也穿上傳統服飾,兩個女性造型的偶一身斯拉夫式的白色長工作服,長袖高領,衣領與裙擺處有色彩鮮麗的刺繡圖騰紋飾,髮束長辮,頭上與辮子上俱有黃紅相間的頭飾。兩個男性造型偶也是白色的衣褲,腰繫紅色腰帶,衣服胸襟處亦可見刺繡裝飾。偶的手腳是綁在幾乎與人同高的長木棍上,演員俐落操作木棍表現出偶隨音樂的律動,其舞蹈動作乍看簡單,可是腳步節拍變化迅速,因著演員身體的擺動、旋轉而變得複雜。

《民謠偶戲》戲可分成七個段落,除了尾聲一段沒用到偶,第二段用手套偶,其餘幾段都是物件偶,此外第六段尚加入大型傀儡,使得偶的運用豐富多樣。我最喜歡的還是運用物件偶那幾段,充分的創意實踐物件本體擁有的擬像,在物件與物件的組合間玩出創意興味,例如羊毛毯披在兩齒尖耙上頭幻化為山羊;木棍戴上帽子,套上布,搖身一變就是人;一堆蔬菜水果串連起來,有了頭與四肢同樣可以化身成人模人樣;更有趣的是把小板凳當作牛身,毛毯扭曲一下安在板凳座下,竟然就做出擠牛奶的效果,真讓人拍案叫絕!

而這七個段落的故事,嚴格說來沒有太多相連脈絡,可以各自獨立來看;倘若想從中仔細找出關聯,或許可以說是在描述某個保加利亞鄉村的生活情景吧,有日常勞動的寫照,有農忙後男女間浪漫的感情交流,有慶祝豐收的喜悅分享,有祭典的儀式與神話妖魔現身……,雖然沒有所謂的主角(主述觀點),但透過四位演員嫻熟的默契,自然不造作的肢體表現和情緒變化,帶領我們看見一幅保加利亞的庶民生活圖像,純樸、安逸、豐足。

在這齣戲演唱的民謠中不斷聽見「Tumba Lumba」一詞,雖然不知道意思,但從演員的表情判斷,應該是美好的象徵。保加利亞因為盛產玫瑰,素有「玫瑰之國」的雅號,可惜玫瑰沒有在這齣戲中出現,或成為物件偶,但在一片清平祥和的演出基調中,我們仍彷彿浸潤在玫瑰花叢間,聞到滿溢的芳香,而那芳香正是前述既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來的。

《民謠偶戲Tumba Lumba》

演出|保加利亞偶戲團
時間|2月12日16: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