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原點後的重生《徹舞流》
5月
19
2016
徹舞流(舞蹈空間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7次瀏覽
蕭亞男(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碩士班)

舞蹈空間此次邀請日本著名編舞家島崎徹共同合作的《徹舞流》,陸續呈現2009年的〈Grace〉、首演作品〈The Game〉及2014年的〈Zero Body〉,島崎徹於三首舞碼秉持以音樂為舞蹈動作設計的概念下發展出無主客之分的連貫性,讓流暢感完美地融貫於全場。

〈The Game〉在台首演由三位男舞者以推擠拉扯、相互扛舉、重力強與速度快的動作為主體,表現如同電玩遊戲中出現的格鬥畫面,搭配音樂的強而有力的襯托出男性狂野、佔有的豪放性格,讓舞者們身穿由朱紅粉綠色交錯拼貼的背心,成為衝突的美感。此段在一男舞者精疲力竭後癱倒於舞台中央上,另兩位離場而結束,是比擬著血氣方剛後的下場?抑或是象徵一場遊戲結束後的平靜與空虛?遊戲與現實間的交錯與重疊不斷的上演。

〈Zero Body〉是此場中最後的舞碼,九位身穿極簡黑裙的女舞者們,在提琴的拉扯搭配琴鍵的敲擊聲中啟動,以卡農方式接續的擺動著,每個動作分段的、細碎的出現再出現,如同視覺暫留般,連接成動畫製作過程。在由背帶動著手的張力、由頭頂啟動軀幹的流動、由雙腳輕踩出節奏、由關節推動牽引著全身,所表現的動作極為流暢,如同舞步已編碼化後輸入人體資料庫所投射出動作,不需思考、沒有誤差、挑戰著身體的臨界線一般。在如此快速轉換下穿插安排的停留靜滯、聚集依偎、獨自佇立強調出的喘息空間,似乎象徵著現今追求高效率的社會中難能可貴那片刻的慢與自在。

開場作品的〈Grace〉,以一盞極白亮刺眼定點燈打在舞台正中央的一對舞者身上入目,僅此,空無一物。男女舞者兩人皆穿著的白底服裝,上頭渲染著灰濛濛霧一般散狀,加上白色假髮與面具,如霜似雪的沒了生機,其中男舞者以弓箭站姿低重心的扶持著以倒立雙腳朝天姿態的女舞者,那雙腳在以鋼琴單鍵發聲融合著嗡嗡的電子樂背景之下,緩慢的移動出一些角度、一些造型,再隨著節奏漸強,加入其他舞者、位移、進退場流動著。在整首舞作中,「漫漫之音」伴隨著舞動的身體以一致平板的速度進行著,出現了不少模仿著植物生長的造型,用雙腳比擬樹的姿態、用手掌的開合表現花開花落、用軀幹的扭動詮釋藤蔓的攀爬,時而雙人進行,時而獨自發展。在看似直白的動作演繹下,舞者運用足夠的肌耐力去維持相同的速度,比擬植物生長般無時無刻同樣的速率持續拓展著。舞台上的三顆主燈大部分時間是依序亮著的,而舞者們隨之移動,默默在舞台上黑暗處的舞者,就暫停了動作,這似乎在呼應著植物行光合作用的物理狀態。〈Grace〉中多以雙人入舞,彼此透過關節的接觸啟動下一個動作的連貫,讓兩者間攀附、抬舉、解離,與植物在大自然中群聚的特性不謀而合。漸漸的,筆者收回一開場時的印象,反而看見了身體符號創造出對生命意念、生長姿態的描繪。島崎徹捨棄「綠」表現植物,反而使用「白」的「空」、「無」甚至「死寂」來重新發展「生」的樣貌,打破後的歸零與重建幫助我們獲得新的體驗。

從《徹舞流》的三支作品中不難看到島崎徹舞風的鮮明度,其當代舞蹈的純肢體概念運用,非同流於現今追求大量多媒體或裝置藝術等科技結合的作品,在強調以人為主體的概念下,激發舞者各種形態運用身體舞動的可能,回歸原點沉澱至空無,再重啟新階段的發展,避免讓肢體在前衛科技操作下失衡,維持極簡的可貴,如此之理念貫串於看似三首主題無關聯性的作品中。此外各舞作用非寫實的手法帶入社會議題的啟發,例如〈Grace〉的重生來探討環保、〈The Game〉是否隱喻著反恐與對和平的渴望、〈Zero Body〉表現現代人高壓力的束縛…似乎在舞作中可看到如此端倪並提供觀者無限的反思。

《徹舞流》

演出|舞蹈空間x島崎徹
時間|2016/04/15 19:30
地點|桃園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ero Body〉有讓身體歸零之意,似乎試圖重新出發,尋求身體的原始狀態,呈現了島崎徹擅長的隊形變化及卡農形式的運用。(戴君安)
4月
13
2016
如果說《Grace》舞者與編舞者意志的拉鋸是浮動的,那麼相對奔放自由的《Zero Body》舞者主體經驗可能就獲得較大的釋放,而不拘謹於精細的線條與托舉之中。(樊香君)
4月
13
2016
《Zero Boy》(臨極限)舞出超乎想像的力量與變幻。幾乎沒有片刻停頓,以快速且乾淨俐落的動作變化,展現純粹的肢體力量。(蕭雅倫)
4月
13
2016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