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簡約中的最大極限《徹舞流》
4月
13
2016
徹舞流(舞蹈空間舞蹈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4次瀏覽
蕭雅倫(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關掉腦袋思維模式,投射美感直覺。日本舞蹈家島崎徹以人生中舞蹈無所不在之理念,融合東西方藝術風景,根據音樂的特性,創作肢體於簡約中的最大極限。

《Grace》以身體的美學設計作情感鋪陳,透過肢體呈現營造一種置身日本庭園的意境。舞者似「水」一般的舞出庭園中,砂石的細緻波紋,接二連三的肢體接觸產生不同的線條變化,搭配傳統暈染兼現代感的服裝,若隱若現地穿梭在如「山」一般的石塊。流動之間,用最大的延展和最快的轉換交錯組合,其力量拿捏極為困難。然而所呈現的氛圍,時而輕拂滑過,時而黏皮帶骨,舞者的互動交流又可見得山與水共存共融之依附關係。純淨而優雅的身體線條,揉合出日本水墨畫的一種形式,細膩詮釋細沙的各種流動,同時在靜謐中不疾不徐地展現浪漫的詩意風景,讓原本靜止不變的枯園,藉由舞者協調中的不規則,產生以靜制動的祥和。此外,運用音樂大師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的樂曲,結合德國電音音樂家Alva Noto極簡曲風,跳脫往常的節奏性和旋律性的音樂,舞者必需透過身體塑造音樂的線條,再由音樂的線條回饋到身體的情感,彼此激盪以創造感動,實為不易。

《The Game》極具爆發力的推拉與瞬間的攻擊,是一種形式上和身體上的極限遊戲;三個哥兒們類似搏擊與壓制的關係,展開打鬥的遊戲模式。身體的位移與流動不斷加大,跑跳之間毫無保留地釋放能量,重覆性的遊戲逐次增強,身體數度接近極限邊緣,然而能量與速度的收放之間仍然取得穩定平衡。同樣的舞序,一層層地,從輕鬆、隨興到強烈、認真,每次偷得微小的呼吸時間,只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再推向極致。三位男舞者的力量極為紮實,遊戲之間,舞出翻騰躁動中的輕鬆自在,片刻寧靜中的互相拮抗。一種是奔放和外顯的,另一種則是內斂壓抑卻沸騰的,兩種關係都很親密。

《Zero Boy》(臨極限)舞出超乎想像的力量與變幻。幾乎沒有片刻停頓,以快速且乾淨俐落的動作變化,展現純粹的肢體力量。九位女舞者從一開始類似保齡球的三角隊形,由後至前展開卡農對位形式,逐一將動作迅速串連,緊密與動感毫無停歇,極度挑戰觀眾的視覺轉換,雖然難以聚焦,卻又讓人目不轉睛。九位女舞者在25分鐘的急速動作中,對於舞蹈的熟稔,和音樂結合的狀態,已不見意識與思考的存在,完完全全沉浸在當下。

由《Zero Boy》極簡的服裝與乾淨快速的動作,不禁聯想到同樣以簡約、創新和挑戰身體極限的「陶身體劇場」,「陶身體劇場」以脊椎為軸心、丹田為動力的核心訓練,挑戰身體歸零的潛能與極限,突破預設的局限與思維;相較之下,「徹舞流」則是放盡力氣,全力一跳的概念推向極限,同樣擺脫舞蹈原有的框架與侷限,然而對於身體轉化為零的美學思維,則是在舞蹈中的控制與不被控制之間,抓住瞬間的平衡與和諧。舞者豐富的肢體語彙體現出柔美、冷酷、嬌媚、率性、狂野、優雅、柔弱、剛強等各種女性特質;加上大幅度的隊形變化與移動,快節奏與重拍的音樂搭配,讓觀眾直接感受到高度張力的氛圍與氣場,如此強烈律動,幾乎凝結了整個劇場,甚至牽引到脈膊的跳動。

從舞者的眼神中看見了竟志力與專注,從舞蹈動作中感受能量飽滿,流露出紮實的身體訓練,同時體現了編舞家豁然簡約又極緻細膩的魅力。如此高密度的創作風格,訴諸直覺的肢體美感,實在難以結構化或言語定論。從觀眾的專注與靜默中表達了一切,最終留下的是純粹美感的回味和想像。

《徹舞流》

演出|舞蹈空間舞蹈團
時間|2016/4/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純肢體概念運用,非同流於現今追求大量多媒體或裝置藝術等科技結合的作品,在強調以人為主體的概念下,激發舞者各種形態運用身體舞動的可能,避免讓肢體在前衛科技操作下失衡,如此之理念貫串於看似三首主題無關聯性的作品中。 (蕭亞男)
5月
19
2016
〈Zero Body〉有讓身體歸零之意,似乎試圖重新出發,尋求身體的原始狀態,呈現了島崎徹擅長的隊形變化及卡農形式的運用。(戴君安)
4月
13
2016
如果說《Grace》舞者與編舞者意志的拉鋸是浮動的,那麼相對奔放自由的《Zero Body》舞者主體經驗可能就獲得較大的釋放,而不拘謹於精細的線條與托舉之中。(樊香君)
4月
13
2016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