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食菜脯,愈哺愈有味《按君審胡蠅》
5月
03
2018
按君審胡蠅(楊秀卿唱念藝術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7次瀏覽
劉祐誠(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

「唸歌」是一種昔時興盛於民間的說唱,「唸歌」經常使用的曲調大致只有【乞食調】與【江湖調】。從文獻上得知,至少這樣的表演型態從日治大正-昭和年間便受到當時許多台灣人的喜愛,縱使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唸歌」仍舊是ㄧ般民眾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接下來,廣播、電視、電影等新興媒體快速佔據民眾的生活,生發於戶外的「唸歌」沒有搭上這股熱潮,因此出生於1990年代後的民眾幾乎都不認識這項表演,近期可能得到意外的關注,則是楊秀卿與儲見智擔任電影「血觀音」提綱挈領的角色,大家才。

長年在戶外的「唸歌」,楊秀卿說唱藝術團近幾年把表演場地轉至各個縣市的演藝廳,希望能夠提供觀眾一個不受天氣因素的表演。「唸歌」由戶外轉至內台的表演,扣除楊秀卿之外,無論是表演者或是其他後場工作人員,甚至是舞台上的各項舞台指示,經常能發現他們對於那套「正式的」表演場地規範是陌生的,甚至直觀的發現每個人都處於緊張的狀態。只是這份生澀,正是楊秀卿說唱藝術團最引吸我的地方。這些對「唸歌」有熱情的表演者,拋棄他們原本熟悉的環境,來到這些對他們也陌生的表演場地,一方面可能想證明「唸歌」是有能力進入內台,另一方面應該也是他們想改變自己的表演型態,融入現在流行的表演生態。

遑論台上的表演者,許多習慣聽「唸歌」的觀眾因為進入室內空間,他們也變得相當拘謹。昔時在戶外聽唸唱歌仔,每當觀眾興致一來,就會開始跟著台上表演者唱念,甚至兩兩互相對答。在表演上半場時,當月琴聲一出,許多觀眾開始跟著字幕低聲跟唱,只是受限於表演空間,觀眾們似乎覺得在演藝廳這個「正式」表演場地,要表現出合乎這個場地的禮節。由於演藝廳的場地,讓表演者與觀眾的清楚界定,這樣一來一往的互動因此減少許多。改變的不只觀演關係,以使用【乞食調】、【江湖調】為主的歌仔,唱念者不僅在這兩個歌調上多有變化,也增加許多歌仔戲中的曲調,這樣變化多端的「唸歌」,是成為吸引新觀眾手段,還是變為流失老觀眾的原因,目前尚無法看見端倪。

《按君審胡蠅》原本是楊秀卿一人演唱的歌仔節目,為了讓他的藝生與他能同台演出,原本全部角色都出自於楊秀卿之口。現在這些角色讓六位藝生分別擔當,楊秀卿只擔當其中旁白、孫秀英及按君的角色。楊秀卿背記「唸唱」都只記得故事大綱,上台再由她自己即興演出,主辦單位為了體貼不諳台語的觀眾,特別設置字幕供觀眾對照。這對於表演形式自由的「唸唱」相當不合適,許多表演者興致一來便會岔開原本排練的部分,自行臨場增添故事段落,隨後再接回後段故事的發展脈絡,這就是「唸歌」在目前定目的固定排練形式下,它得以與其眾不同的地方,因此連上字幕的工作人員,經常也不知道台上表演者此時唱念到那一段落。回到表演者的表演上,楊秀卿還是如往常一般,輕鬆的掌握各角色聲口,只是第一次與其他人共同分擔歌仔表演,無論是對楊秀卿或藝生們都是種嘗試。有時候藝生們在他負責的段落,繼續增添臨時的表演,楊秀卿會不知道何時插進段落中,補述剛才的故事,又或者是楊秀卿已經講完他的段落,需要接替段落的藝生,也會忘記自己接下來需要表演。

在楊秀卿說唱藝術團中,身為男性的儲見智及蔡政宏對於《按君審胡蠅》都有其特別的表演功能。「唸歌」的表演是由每個段落組成的故事,每個段落都是由手持月琴的表演者唱念開始,當手持月琴表演者的歌聲一出,負責大廣弦的儲見智便需要趕緊拉彈相對應的音樂,雖然不用經常負責唱念,但是他是唯一負責穩定表演節奏的後場。「唸歌」的表演,觀眾經常會驚嘆連連手持月琴表演者的唱念,但是配合月琴的大廣弦表演者,也是「唸歌」表演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另一位蔡政宏,當天雖然表演的段落不多,但是相對於其他表演者,他得以成為特別的原因則是源於他的年紀。當天的表演,無論是台下的觀眾,或是台上的表演者,大部分應該都超過40歲的中年者。

「唸歌」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無論站在吸引觀眾的角度,或是審視這項表演其傳承情形,一路走來「唸歌」都處於跌跌撞撞的狀態。如今他們願意改變既有的表演形式,也見到有年輕表演工作者願意投身「唸歌」行列,希望在往後能看見「唸歌」開展符合當代觀眾願意持續觀賞的表演樣貌。

《按君審胡蠅》

演出|楊秀卿說唱藝術團
時間|2018/04/28 19: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