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與對抗之間《Factory》
6月
11
2020
Factory(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啟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0次瀏覽

鍾承恩(臺灣大學哲學系學生)


本文首先談論演出在形式上展現出的兩種個別身體狀態,並延伸到身體之間的三種關係,最後透過拆解其中有進行身體接觸的互動關係中,互助與對抗的這兩種性質,得出有別於個別身體的第三種,互動後的身體狀態——疲憊。


兩種身體形式

舞台上機械式移動的平台,是表演的核心物件。透過舞者與平台的力量關係,呈現出了至少兩種迥異的主體狀態:第一種是舞者身體的方向完全與平台的搖晃呈現一致。透過舞者下垂的手,以及並非真的全身脫力而能夠保持面對觀眾的頭部與身體。此處顯然是刻意要表現出喪失能動性的狀態;第二種則是舞者獲取了主動性,開始能夠在平台上做出與平台搖晃方向有所差異的組裝動作。

在彷彿具有主體性的組裝動作之下,又有著獨特的審美經驗轉向。一開始是雜亂的組裝動作以及背景的機械噪音,然後從聲音開始產生了規律性,因此即使不見得可以稱得上是音樂,但保守而言也的確出現了一種有別於噪音的「節奏感」。發聲工具逐漸加入了打擊樂、鈴鼓等一般認知下的「樂器」,原本在悶熱的暖色光下離散地呈現著焦慮與壓抑感的組裝動作,居然轉換成了冷色燈光下酷似街舞風格整齊一致的「舞蹈」。這樣的設計,後設地挑戰著觀者的認知,在規整化的過程中,審美經驗竟使人如此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原本抗拒的形式,一旦動作呈現了系統性,身體的焦慮似乎反而成了可欣賞的對象。


三種身體關係


Factory(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啟瑞)

然而終極的標準化卻只是一場幻夢,演出很快就拆解掉了這種整齊性,取而代之的是在整個表演之中不斷拆散與重組的身體關係。表演中的身體關係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共同無力、共同主動與互動。在前兩者的關係之中,身體是疏離、無接觸的,比較複雜的部份存在互動之中,互動又具有兩種內涵:互助與對抗。

這也是整齣表演核心的關注,儘管前述的移動平台是核心,但那卻是屬於形式上的核心,是屬於工具性質;在表演之初其實並沒有移動平台,而是讓人體以最小限度的獨立性,先從舞台深處向台前的移動。過程之中,身體是透過與其他身體的緊密連結才達成移動的可能。舉例而言,一個舞者從後方以他人的拱背為支點,翻到前方,同時他的四肢是盡可能地打開,端點落在不同的身體之上,然後在完成了移動之後,他又會內聚為支撐其他人移動的支點。互助生存的這個主題首先被點出,並且在其後一再出現此種,身體連結如同一個精密機械、牽一髮動全身的舞蹈設計。

但作品中同時卻又存在另外一種關係,那就是對抗。開頭的第二個場景開始,表演點出了一種反抗者的姿態,儘管只有一人,卻可以看見舞者不斷地在抱腿緊縮的防衛性肢體,與被看不見的機器運轉給強迫拉扯開的身體之間來回。此時的反抗力是以內部為中心的,在他者進入之後,這種反抗則反轉為以外部為中心,「故障」而向外施力的身體與具有權力的支配者試圖將其內聚定型的拉鋸。


工業邏輯下的共生疲憊

然而互助與對抗這兩種關係並不是分開的,在移動平台上的雙人表現中,一開始的確是要將意欲掙脫平台而向外衝出的一方給拉回,但是首先這樣的拉回並非固定,拉回與被拉回的角色是不斷交替呈現。其次,在後續的發展中,一旦真正向外離開了象徵工業邏輯的平台,身體卻是直立在原地,猶如被電擊地前後顫抖,此時是得再次依靠平台上的人將其拉回。在此一階段的收尾,是平台下的人,以疲憊的姿態癱坐在地,回望著伸出求援的手,兩方伸手緩慢地接近。雖然最終是以突然急促地拉回進入下一階段--共同具有主動性而避免身體接觸的組裝舞蹈--但此處仍然巧妙地展現出了反抗與互助在工業邏輯下的融合。

由此可見,兩者其實並非二元對立。只可惜表演最終還是側重在對抗主題之中,結尾並沒有延續兩主題共存甚至為一體的複雜性。儘管如此,整齣作品依然在表現出被動與主動的主體狀態之外,於結尾之處神來一筆地點破其中間狀態,一反前面兩種極端的展現,刻劃出特別但卻極為貼近真實的、在全然的力量與無力之間的身體。這個乏力卻又不得不動作的身體,細緻地展現了在工業邏輯的互動之下,身體共同生存的疲憊狀態。

《Factory》

演出|滯留島舞蹈劇場
時間|2020/06/07 14:30
地點|臺北 糖廍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Factory》以一座工廠的運作模式,開展一段關於「生命主宰」議題的思索。此創作引用工廠的運作模式,來象徵生命的運行,也許是向自己,也向觀眾提問:誰才是工廠中最具權力的操作者?藉由這樣的提問,召喚觀眾身體和腦袋共同覺察,重思生命個體於社會生命運轉中的意義。(徐乙文)
7月
07
2020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