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於視覺的美好《2015栽種關係》
4月
22
2015
2015栽種關係(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5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對於關係,曖昧令人又愛又恨,恨在關係的不清楚、模糊、若有似無,但也正是若有似無帶來了無限想像,面對神秘的他者,來往間,在虛空中舞著、觸摸著,這是愛之可能所在。一旦關係被說盡,隨之而來的便是固定的距離、可預測的發展。一種預期被「看見」而非可以被「感受」的關係。

風乎舞雩舞團《2015栽種關係》的關係乍看是關於男女,其中一條清晰可辨的線是由舞者林俊余與黃偉綸所共築的男女關係;再來,也是講生命,三位舞者透過肢體旋擰、手腕纏轉模擬蘭花的含苞、綻放與凋零,氣韻生動的很;接著,是講時間,象徵時間的女子細心、耐心的栽植與等待,如何栽種生命就像如何培養關係,時間之於關係、之於生命都是創造。

編舞者顏鳳曦所給出的命題與佈局相當清晰明瞭,直擊重點。舞作開始的影像便開門見山:拿著鏟子的手正培土。男女關係的合與分也構築在滿布傢俱的空間中,關係與物件一起成長衰弱,睹物思人大約是因此產生的吧:曾經交流想法的桌子、分享歡樂的沙發、纏綿的床褥等等,後來原本分享知識的書櫃,成為彼此衝突、氣力拉鋸的媒介。隨著男女關係的發展,三朵蘭花則藉由鬆緊有致、剛柔並濟的肢體,在物件各處蔓延盤踞、歷經寒冬的凋零與重生,與男女關係的起承轉合互為呼應,帶出空間與時間線條流轉。象徵時間的女子則在各物件上鋪滿種植蘭花所需的海藻,培育關係與生命,等待萌芽。在時間的看顧下,關係於是從一片清晰稚嫩的白(服裝的白與舞台視覺的白)一天天生長發展,化為繽紛豔麗的色彩。至此,佔據舞台各處的傢俱、男女關係、時間、蘭花生命,透過影像、文本與肢體在舞台上丟出了滿滿加乘的「可見」訊息。就視覺而言工整清晰:文本的起承轉合、各角色所對應的肢體樣態、藉由舞台佈局與角色間的關係發展等,皆在視覺上強調同一條沒有岔路的生命與關係起落。

訊息加乘的想像乍看無虞,蘭花的肢體是生意盎然、氣韻流轉;男女關係肢體模擬日常動作,愛慾、激情與衝突雖只在皮膚表層,但視覺化的肢體、文本與影像至少將該說的都說了,清楚明瞭,可回頭想想,卻碰不到身體,只能遠觀蘭花美妙身姿以及在男女皮膚表層的激情與衝突,觀者失去身體感參與的可能。所幸舞作進行至寒冬處,聲音與空氣氛圍以及林俊余的瘦弱身體似乎開放了缺口,讓空間中的參與者得以在缺口處稍稍感覺身體的存在,然而因為前面累積的肢體衝突只在皮膚外,寒冬也變涼風,未能侵體。另一方面,本來是生命起落間得以岔出的缺口,因文本舖陳的多線單向,即使訊息加乘,卻指向可被預知的同一處,佔據了觀者、作品、編舞者於虛空交感共舞的空間。

看的見潔白與繽紛,卻觸不到生命與關係起落的刻骨,作為觀者,彷彿只能在可見的層面徘徊,欣賞完好單純的關係,在細心的培育下歷經風霜依然美好,卻怎的就進不去感知的渾沌世界撫觸,關於關係、生命與栽植,更支離破碎、更紛雜無序、無法線性觀察並以一概之的邏輯。完滿的愛很好、單純的關係也很好,但是什麼支撐起這完滿的?大概視覺化的再現無法侵入身體,亦無法撐起這關於完滿的骨與肉吧。

《2015栽種關係》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5/04/11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相對於黑衣女子的淺動與蝴蝶蘭的被動,三小白靈活有致的跳動,著實令人心動。這三位舞者的身體能力和賦予她們的動作設計,成就了這次的「關係」中,最精緻的舞蹈段落。她們有如潑墨畫中的留白,擔起畫龍點睛的要務。(戴君安)
12月
10
2015
顏鳳曦在《關係》中延續其文學式的編舞興趣;困難的是,如何在一個框限的家屋場景中,調度三個軸線複雜的舞者關係,如何在視、聽覺的意象營造,取得詩意的平衡?(李時雍)
4月
22
2015
所以,「跳舞的劉奕伶」或「脫口秀的劉奕伶」,孰真,孰假?跳舞的劉奕伶必是真,但脫口秀的劉奕伶難免假,此因寄託脫口秀形式,半實半虛,摻和調劑,無非為了逗鬧觀眾,讓觀眾享受。
7月
21
2024
作品《下一日》不單再次提出實存身體與影像身體的主體辯證,而是藉由影像之後的血肉之軀所散發的真實情感,以及繁複的動作軌跡與鏡頭裡的自我進行對話;同時更藉自導自演的手法,揭示日復一日地投入影像裡的自我是一連串自投羅網的主動行為,而非被迫而為之。
7月
17
2024
無論是因為裝置距離遠近驅動了馬達聲響與影像變化,或是從頭到尾隔層繃布觀看如水下夢境的演出,原本極少觀眾的展演所帶出的親密與秘密特質,反顯化成不可親近的幻覺,又因觀眾身體在美術館表演往往有別於制式劇場展演中來得自由,其「不可親近」的感受更加強烈。
7月
17
2024
「死亡」在不同的記憶片段中彷彿如影隨形,但展現上卻不刻意直面陳述死亡,也沒有過度濃烈的情感呈現。作品傳達的意念反而更多地直指仍活著的人,關於生活、關於遺憾、關於希望、以及想像歸來等,都是身體感官記憶運作下的片段。
7月
12
2024
以筆者臨場的感受上來述說,舞者們如同一位抽象畫家在沒有相框的畫布上揮灑一樣,將名為身體的顏料濺出邊框,時不時地透過眼神或軀幹的介入、穿梭在觀眾原本靜坐的一隅,有意無意地去抹掉第四面牆的存在,定錨沉浸式劇場的標籤與輪廓。
7月
10
2024
而今「春鬥2024」的重啟,鄭宗龍、蘇文琪與王宇光的創作某程度上來說,依舊維持了當年與時代同進退的滾動和企圖心。畢竟自疫情以來,表演藝術的進展早已改頭換面不少,從舞蹈影像所誘發的線上劇場與科技互動藝術、女性主義/平權運動所帶來的意識抬頭、藝術永續的淨零轉型,甚至是實踐研究(Practice-as-Research)的批判性反思,也進而影響了三首作品的選擇與走向
7月
04
2024
當她們面對「台灣唯一以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作為基礎專業」的利基時,如何嘗試調和自身的文化慣習與族群刺激,從而通過非原住民的角度去探索、創發原住民族表演藝術的樣態,即是一個頗具張力的辯證課題。事實證明,兩齣舞作《釀 misanga'》和《ina 這樣你還會愛我嗎?》就分別開展兩條實踐路線:「仿效」與「重構」。
6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