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的詩意,關係的修辭《2015栽種關係》
4月
22
2015
2015栽種關係(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6次瀏覽
李時雍(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曾經以「詩意」為題,寫下觀看風乎舞雩2013年作品《母親》的想法,透過環狀的舞台設計、滿鋪台之中的碎木削香,從空間、身體動作,到對應的詩歌文本援用,創造了帶有文學性的劇場。對我而言,從《母親》到《2015栽種關係》,文學性,愈加顯明地成為編舞家顏鳳曦在其作品中簽名的字跡。

重問一個恆常的命題:關係;疑問關係在他者和自我間的動態生成,「彼此間的互動猶如栽植出的關係」(節目單),特別以栽種為喻,概念上並回溯至古典詩文講述的倫理,「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化成舞台的主要意象蘭花。舞台上陳設的傢俱,長餐桌、床鋪、架櫃、衣櫥,成一寫實的家屋,上方掛有大片斜傾的屋脊,一致純白如新。《關係》藉由文學式的思索起點,敘事上區分為三條軸線,開場影像投映在床面,鳥鳴音自然,掘土雙手的特寫之際,入場的舞者張菀真,穿梭一室的間隙,幾乎低伏著重心在桌面、地面,手勢身姿如枝葉蔓延;而後黑衣女子(舞者楊琇如)如影像裡走出,攜鏟鏟起倒下的細枝。一對男女(黃偉綸、林俊余)分別走進,各自在家屋裡徘徊著日常。另兩舞者(汪秀珊、甘翰馨)加入開場時的一朵芝蘭,成為一組三人的關係。

具象寫實的男女、蘭花意象的三人、寓意的栽種者,如關係的三種轉喻,重層在同一個家屋空間。一朵蘭花盆栽,在栽種者的捧移中,隨情節,置於舞台不同的象徵所在,長桌中、前側的櫃架高處、衣櫥裡;枯草堆漸鋪撒開來在台前地面之際,音樂轉折,男人和女子展開在長桌上的一段雙人。

透過這對男女,演繹關係從疏離、爭執、暴力以待、和解復猶疑的種種情感片段,隱然帶有時間線性的展開。以長桌為間隔,上下往來追逐的一段;在鋪滿草堆的床鋪上,建立在重複性的、抬舉主題的一段像情感反覆甩落;在沙發兩端,女子為男人推迫摔跌,如暴力爭執的一段等。三朵蘭花作情緒性的對位。編舞者並藉栽種者的鋪撒草堆、鏟土培土,作情節的推進轉折。如此敘事結構,連帶得以同時在台上經營不同的舞蹈身體,融合了風格化的枝葉蔓延的動作主題、日常語彙、戲劇的元素。

顏鳳曦擅於在音樂的烘托、渲染下,營造她的戲劇性,從《母親》到《關係》都採用相當大段落的音樂。同時也擅於創造舞台的視覺意象,開場時投影在床鋪上的掘土影像,衣櫥裡突然現出的街景;或者是,《母親》裡曾經貫穿飛揚的細碎木削,成為《關係》床鋪一段,女舞者被男子拋擲而起時,踢踏揚起的枯草霧塵;中段孤伶中飄落的雪景。

我特別喜歡男女對坐椅上,索求抱擁復被棄之後,獨留女子佇立在椅上高處的一段。編舞者大膽地留置了十幾、二十分鐘的長段空白。音響中呼嘯風起彷如嚴冬,舞者林俊余高高站立椅上孤伶不動,唯眼神投向空茫的眼前。台前隱微失序狂顫終至傾倒有一朵枯竭的蘭花張菀真。光線極幽暗中,栽種者楊琇如披上風衣掩去眉眼,非常緩慢地,搬撤所有傢俱,淨空世界。此時,細雪不斷紛飛落下。顏鳳曦舞台視聽意象豐饒,在此少有的調度上的大段落空白,非空無,反而拮抗了過於盈滿的劇場,而創造出時間艱難經過的詩意片刻。舞台從家屋崩解到無。舞者從孤伶脆危,到目光細微的心情,捕捉住觀看者。令人想起《郊遊》最末,誤入廢墟凝看著斑駁壁畫的眼睛;在此編舞者的調度上,卻恰成一個反向的對望,我們看見的她看見了什麼?

風雪過後,彷歷四季春回。敞開的台上空間,所有初始覆白的物事,被帶入了顏色。回到開始蘭花舞者的意象,迴轉延伸的手勢、旋身愈加不斷,而後景男女緩緩共舞而過。顏鳳曦在《關係》中延續其文學式的編舞興趣;困難的是,如何在一個框限的家屋場景中,調度三個軸線複雜的舞者關係,他們各自之於作品的動作邏輯為何,是否透過道具、光區、舞者動線移動,或其他可能的劇場空間元素,將層次進一步清楚地展現?如何在視、聽覺的意象營造,和留白之間(如飄雪一段),取得詩意的平衡?編舞家近期作品相當程度藉音樂推動氛圍,是否有其他可能?又,《關係》憑藉影像作為一些關鍵的轉折,卻未有足夠的力量構成(如敞開衣櫥,見雨中撐傘的街景掠影,似不足以承擔起某種強烈的視覺隱喻)。彷彿修辭,卻更為困難的劇場整體調度,已呈現在顏鳳曦個人風格的筆觸;而同時,我想或也是在接下的作品中,她自己亦會感好奇的,持續「栽種」的習題。

《2015栽種關係》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5/04/1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相對於黑衣女子的淺動與蝴蝶蘭的被動,三小白靈活有致的跳動,著實令人心動。這三位舞者的身體能力和賦予她們的動作設計,成就了這次的「關係」中,最精緻的舞蹈段落。她們有如潑墨畫中的留白,擔起畫龍點睛的要務。(戴君安)
12月
10
2015
累積的肢體衝突只在皮膚外,未能侵體。另一方面,因文本舖陳的多線單向,即使訊息加乘,卻指向可被預知的同一處,佔據了觀者、作品、編舞者於虛空交感共舞的空間。(樊香君)
4月
22
2015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