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境中尋找出口《逃亡2015》
4月
10
2015
逃亡2015(三十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0次瀏覽
徐瑋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兼任助理教授)

逃亡,是對現狀不安、不滿所採取的行動。逃亡,是來自內在積累的高漲情緒,外爆為從此地到它地的移動。逃亡,是當現狀無法順隨己意,但自己卻又無力改變之際的選項。逃亡,是一種情緒化,備受壓抑、監視,而不得不選擇的出走。逃亡,是一種選擇,一種渴望獲得身心解放與重生的慾望。然而,逃亡需要勇氣、承擔與不悔的自信。三十舞蹈劇場《逃亡2015》呈現對現狀的強烈不滿;以及,想要逃,卻徬徨與無所適從的狀態。

舞作從一句「你還好嗎?很糟糕」的台詞揭開序幕,這也是逃亡的開始。一排舞者橫列於舞台,有戴安全帽、有帶鍊條、有戴墨鏡、有帶竿子等……像是為逃亡做了準備。然而,一句 「好吧,走吧!」後,一位舞者大步的往前走到舞台前緣,東張西望了一下,又退回原點,像是預告著逃亡的猶疑、徬徨與不可能。這個開場也與結尾-所有舞者圍繞在一張地圖上,以手部動作商量著該往何處去的不確定感-有所呼應。而此想逃卻又退縮與不知逃往何處的困境,對照舞作發想與原創時間2013年,似乎暗示著舞團(亦或編舞者)此兩年來內在某種懸而未決之困境。作品的編排中,透過口語或動作,強烈不滿的情緒與抗議,雖是以大膽自信的動作表態,但卻交織著徬徨、猶疑,與恐懼、退縮,甚至些許的自我讓步(例如,有一段台詞與動作是向有權者請求-「我求你了!」)。對權位者爆炸性的憤怒、指控,卻夾雜著不得不的請求、甚至寄託,身不由己的情狀,令人心痛異常。如此,《逃亡2015》有很大的戲劇張力在於呈顯「為何逃亡」的不滿。

然而,就編創而言,在漆黑中以手電筒呈現「逃亡的狀態」相對吸引人。節目單說這是企圖製造的「超現實」場景,對反於「為何逃亡」的現實場景。在現實與超現實片段交錯呈現下,舞作希望呈現「逃出既有的現實,進入一個未被確立的處境」。換言之,舞作透過虛幻的超現實場景,不只用來對比現實世界,也是逃亡可能之出口。可惜的是,節目單又說,這些得以解放之出口是「我們心裡所幻想的一些不可能達到或企及的虛幻空間及夢想」。於是,可逃亡的他鄉只能存在幻想與夢境中,是一個真實生活無法企及的異地。同時,這些異地也是我們當前所無法指認的,就如台詞重複出現「這不是個地方!」。倘若「地方」是處有座標的區域、有社會關係的場域、有情感依附與記憶之環境,以及,能夠辨識自我認同之所在;在「不是地方」之處,沒有了任何參照、座標,我無法想像人如何確認自己,但編舞者卻對這樣的空間與自我解離有所嚮往。我們或許可以解讀為編舞者對當今社會價值、倫理道德、科層制度、評判標準等框架的否認與拆解。

然而,一切的拆解只能發生在黑暗或夢境中,也就是當舞台呈現漆黑時,只有這時觀眾才有可能覺得空間邊界與障礙物的消失。因為,舞台後緣佇立著一條一條高大傾斜的柱狀物,舞台兩側又是漆黑的牆壁,牆壁上還有麥克風來回移動與監聽,舞台前緣是觀眾席,在四面封閉的空間中,台上舞者像似深陷陷阱的動物,逃亡又如何可能?於是只剩不滿與憤怒的宣洩。但在黑暗時,透過台上手電筒光束的延伸,延展了舞台空間;在漆黑中,因看不見舞台的邊界,而頓時有觀者與舞者同在一條船上的幻覺。如此,觀眾在作品中有兩個角色,一個是監看舞者,構成舞者逃亡的障礙,一個卻是與舞者同遊於幻境中的同伴。

1997年12月三十舞蹈劇場成立,自許為迎向自我實現的新階段。十八年後的作品《逃亡2015》或許可以視為此舞團迎向另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因為逃亡,不總是消極或負面的,而可以是對現況熟悉與明瞭後所做的選擇。因此,這也意味著舞團在這些年的成長與蛻變。

《逃亡2015》

演出|三十舞蹈劇場
時間|2015/03/27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