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聖中尋根的西班牙舞蹈創作——《卡門波麗露不朽的》
3月
18
2022
卡門波麗露不朽的(精靈幻舞舞團提供/攝影郭政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56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這是一場為了即將在四月舉行的大型演出,所做的舞蹈沙龍形式試演場,主要可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以三首西班牙傳統舞展現了西班牙古典舞蹈的風情,下半場則為薛喻鮮新編創的二首群舞和一首獨舞,可以看出薛喻鮮在內容安排上的用心,與其所受的文化滋養脈絡。

西門紅樓斑駁的紅牆舞台充滿著時光的痕跡,舞台右方是由歌手、吉他手、小提琴手,以及賀連華所組成的小型樂隊,也是典型的佛朗明哥演奏編制。此時燈光變暗,吉他與歌手的樂聲響起,舞台中,身著黑色舞衣,配戴著玫瑰頭飾的薛喻鮮登場,伴隨著吉他鏗鏘的節奏,舞者華麗的手勢合著身體姿態不斷地流轉,在炫目的踩腳技巧華彩段落則展現出音色紮實、乾淨、俐落,且音感準確的深厚技巧。

薛喻鮮每一個打指、手腕擰轉、跺腳、甩動裙擺與轉身,皆充滿了強烈、濃厚的情感與自信的眼神,讓人無法移開目光。從傳統佛朗明哥舞蹈〈Alegrias歡愉調〉的濃烈熱情歡快,到以歌唱吉他和拍手為主的〈Granada〉,再到溫柔且深情的母女共舞的西班牙民間舞蹈〈Sevillanas〉,其以精湛的肢體,連續演繹三首不同西班牙舞蹈風格的作品,搭配上音樂與適時的喝采(Ole),讓人有一瞬間彷彿置身於西班牙小酒館之感。


卡門波麗露不朽的(精靈幻舞舞團提供/攝影郭政彰)

在充滿西班牙古典風情舞蹈的上半場之後,下半場則是演出以西班牙舞蹈技巧作為主要養分,同時融合不同舞蹈元素、道具或概念的新編作品。〈El Peregrino生命慶典〉以不同色彩的扇子象徵生命的喜慶;而〈Fandangos朝聖之路〉,則以椅子象徵困境與超越,可惜囿於試演場場地限制只能演出小片段。


兩地舞者身體特質的調和

從〈El Peregrino生命慶典〉與〈Fandangos朝聖之路〉兩支群舞作品中,可以看到薛喻鮮嘗試著將西班牙舞蹈中所要求的強烈存在感、自信和飽滿情緒,與臺灣年輕舞者們身上所帶有的柔韌等不同身體特質進行調合,試圖尋找/展現出不一樣的肢體語彙,進而能演繹出更為多元的情感層次,豐富作品的結構。只是,身體特質的展現,與身處的文化和訓練方式有著緊密的連結,如何在兩者當中取得平衡,需要更多時間的磨合與實驗。


卡門波麗露不朽的(精靈幻舞舞團提供/攝影陳伯瑋)

夾在兩支群舞之間的獨舞作品〈A Solas朝聖的寂寞〉,深沉的樂聲,肢體充滿了孤寂與拼搏的情感。雙手打著響板的薛喻鮮,嬌小卻又充滿張力的身軀裡,孤獨與熱烈奇異地融合一起,並在其專業的西班牙舞蹈技巧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小學習的芭蕾,乃至現代舞等元素,成為獨具個人風格的動作語彙。看得出其對自身學習與養成文化的思索與爬梳,亦正如文宣上所說「獻給我的母島,也獻給我所愛上的文化」。

從傳統古典西班牙舞蹈到結合自身母體文化的新編舞作,可看出薛喻鮮深刻的思索路徑,以及所希望嘗試的方向,期待這條朝聖尋根的創作之路有著盛開的花朵。

《卡門波麗露不朽的》

演出|精靈幻舞舞團
時間|2022/03/04 19:30
地點|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