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戲新詮,細捻揉合《一樹紅梅》
4月
28
2015
ㄧ樹紅梅(臺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54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一樹紅梅》劇情移植自川劇,原著於明朝周朝俊所撰《紅梅記》。《紅梅記》原是講敘千金小姐盧昭容與書生裴舜卿之間的愛情故事,之後在不同劇種改編移植後,在原文本中與裴舜卿只有數面之緣,最後化身為鬼魂與裴生相處半年的李慧娘成了主要角色,原本的女主角盧昭容則被刪減到不見蹤跡。

在這個已經生存四百多年的骨子老本中,《一樹紅梅》添加了其他劇種較未細談的人物性格及細項設定,劇情延用原本架構,以李慧娘(蕭揚玲飾)身為宰相賈似道(殷青群飾)府中歌姬,在紅梅林中遇見書生裴舜卿(劉建華飾),對其外表及才情明示讚賞之意,引起賈似道由妒生怒,以利劍刺殺李慧娘,裴舜卿因與賈似道在政治立場上作對而被誘騙進入賈府,化為一縷怨魂的李慧娘則挺身而出保護裴生,一人一鬼互訴衷情,卻已是人鬼殊途,最終慧娘鬼魂將裴舜卿救出賈府,並回頭找賈似道報復,一縷芳魂幽幽徘徊在紅梅埋骨處等待裴卿報喜而來。

在人物性格設定上,《一樹紅梅》賦予主要角色更多元化的性格展現,由殷青群所飾演的賈似道,雖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國宰相,卻還是個擁有中年戀愛夢,在母親太夫人面前像個耍賴的孩子,在面對李慧娘時又是個渴望追求心上人,又想維持男子氣慨的堂堂男子漢,面對裴生時卻又是字字酙酌,語帶試探的深沉性子,不同面貌的心境轉折,褪去幾分淨角給人既定的嚴肅形象。蕭揚玲所飾演的李慧娘,由剛開始的被迫進入宰相府成為歌姬的步步驚心,時時壓抑,到二見裴生時的驚艷仰慕,化為鬼魂時的抑鬱忿怨,〈幽會〉三見裴郎時的深刻傾心,〈放裴〉時的「撲跌旦」與「摔打旦」身段展現,聲韻行腔行雲流水,人物舖陳與情緒轉折皆已完備,捉摸出專屬於自我拋磨打造出來的李慧娘,繼《楊金花》後,李慧娘日後將成為她在演員生涯的專屬拿手角兒之一。飾演裴舜卿的劉建華角色雖屬文生,個性設定為剛直不阿的愛國青年,自初見李慧娘的驚艷,到遇見李慧娘鬼魂的不捨與情深,聲韻情感進退合宜,為配合本劇一折,為逃避追殺,與飾演相府殺手的杜雋豪,與李慧娘的鬼魂一起你追我逃,在體力及耐久力上皆是一大挑戰。

由於「弄鬼」系列強調三天不同戲碼,佈景與道具皆強調簡化,為了不與現實形象脫軌,延用了大量的多媒體投影做為背景佈置,搭上戲曲必備的基本一桌二椅,採用寫意的中式山水畫風格,營造紅梅林與賈府的半閑堂及賈府書齋等場景,本劇算是三齣戲中運用多媒體投影最多的一部。大量的多媒體雖然提升整體舞美效果,卻也沖散聚焦在演員的部分;骨子老戲著重在演員現場的情感交流互動與長久積累下來的技藝實力,強調將主導權放在主要角兒身上,多媒體運用在舞美上雖是近年來的劇場流行風潮,但在使用的比例與素材上,亦可再做調整,避免喧賓奪主,搶了台上主演的風采。

《一樹紅梅》本體雖為骨子老戲,難以大幅變動劇情結構,但著眼於多變人性及歷久不衰的才子佳人陰陽戀題材,搭上刺激的武戲技巧(藏刀、鬼吹燈等),可說是上半場談情,下半場追愛(殺),順著劇情的舖陳蜿蜒,絲毫不見拖泥帶水,呈現出穩定的劇場節奏,著實是亮眼佳作,展現出不同於豫劇常見的熱情奔放,轉而是豐沛隱然的演出韻味。在主要角色於對手戲時,人物形象的具體化呈現,及細微的肢體語言交流,倒是未來有機會搬演時,宜再強化細修的部分。戲曲是活在人身上的藝術,技藝流轉於時間傳承之中,但台上演員的默契卻需要長期磨合調整才能培養幾分,方能造就戲曲舞台上長久不衰的實力組合。

《一樹紅梅》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5/04/11 19: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