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崩解與渴望《海》
8月
25
2016
海(褶子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4次瀏覽
曾達元(自由業)

本劇為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之首獎作品,以時下家庭關係為基底,描述家人失和下各自難以言喻的痛苦。大量意識形態來表達此概念,例如,妹妹凱蒂(許雅雯 飾)唸著自己的作文時,家人卻各做其事無心於她的演說,一家人同桌對坐,心靈卻最為疏離。看似常見的家庭失諧戲碼,但編劇藉由虛構的遊戲人物來呈現角色心境的混亂,將表面的壓抑與內在的轟烈,在虛實的交錯中達到平和與解脫。原各自發展的虛實兩線,隨劇情發展,漸漸融合為一,真實與虛幻相互影響,彷彿凱浩(徐浩忠飾)之內心,匯聚各種少年的煩惱與憂愁,承受不住的壓力,便造成一場內在宇宙的大爆炸,迸出各種離奇與崩壞的劇情,令人分不清何為現實何為虛幻。「海」在戲中象徵某種美好而令人嚮往的目標,真實世界的四位角色卻無一到達終點,反是虛構的遊戲人物K(高偉哲飾)成功到達海邊,完成關卡,全部破解後似乎得到永生,但卻也暗示著永滅,令人惆悵。

本劇雖講述著憂傷的故事,但劇中遊戲人物特有的重複台詞與固定動作,產生許多的笑果。而原劇之蜥蜴與蜘蛛之角色,在實際搬演中被精簡移除,無法呈現樂樂園多樣性與奇異之感,頗為可惜,但凱蒂的歌舞唸唱,配合動物們的逗趣舞蹈,歡樂十足,調和本戲沈重的議題,亦更突顯凱蒂之古靈精怪與偏執。操偶師周浚鵬操縱貓偶(名為哈囉)生動如真,細節掌控準確,無論貓的步伐或慵懶皆栩栩如生,口條字句清晰,活現哈囉的任性與天真,聲音變化自然,尤其在老婦與貓之間快速轉化,不但清楚明瞭,角色個性獨立而不含糊,猶見實力堅強。戲裡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顏色的光,衝突讓彼此光源互相交疊,發出不同色彩的光線,直至全戲發展,彼此的衝突越發濃烈,在這樣霓虹四散的混亂後,轉成一道白光,趨近看似平和的假象。

本次演出試圖與客家文化做結合,口音過於工整而與生活上之客語有所出入,套入的客家女性角色稍嫌刻意且突兀。但黃郁晴飾演之客家母親,以異常冷淡的語氣更能讓人體會心死的境界,每字每句都在含蓄之間表達最大的哀痛;而父親(陳以文飾)之角色一口臺語髒話便清楚道出中年男子的社會壓力與不願說出的苦楚。本戲雖講述家庭成員各自的不快樂,相較之下,妹妹凱蒂的心境最為模糊不清,其性格上的怪誕是否為凱浩的幻想?如此更令人進而發想,全戲是否皆為凱浩對於家的某種渴望與失落所產生的幻想呢?在凱蒂與凱浩發生爭鬥後,兩人身體肢解崩離,母親一針一線縫合那些殘敗的軀體,是否暗示凱浩希冀母親能夠不當一回事似的全然包容他的過錯與缺點呢?

劇中某遊戲角色給了凱浩實現願望的機會,但只能從三個選項中擇一。「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她能平安回家」以及「希望找到這個世界的真相」此三項正代表其內心最深的渴望,但主角卻無法抉擇,或許他明白即使選擇仍是徒然,就算許了願,亦不會成真。遊戲人物K問著既定的電玩台詞:「你準備好了嗎?」彷彿凱浩的內心正在逼迫他自己,好好面對未來的生活,但人生不能隨時存擋,不能準備好了再鼓起勇氣出發,亦不能獲得一樣的機會再重新開始。戲末,四位家庭成員全身著白衣在隧道中行走,一同朝著海的那邊前進,家人之間的關係融洽,回到一般家庭般的和樂,有互助、有打鬧、有歡笑,成為某種異態的和平,與現實相互違和,隨著大雪襲來,沒有人能夠真的走出隧道,這景彷彿死後的幻影,永遠到不了海的那端,就像是凱浩的夢想,這樣祈求家的平和,最終仍只是妄想。

《海》

演出|褶子劇團
時間|2016/08/20 19:30
地點|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現實主角呂凱浩和虛擬主角K之間並沒有再做進一步的辯證。至於K一面擁抱「自由」,並拯救誤入虛擬世界的動物朋友,一面依照原本遊戲「設定」的最終關卡:找「海」。這種自由意志和遵守設定的自相矛盾,從文本到舞台調度都沒有再繼續追究。(林乃文)
8月
29
2016
或許導演和編劇的用意本就不在解決家庭內的僵局,那樂樂園和遊戲關卡則可另解讀為非典型的家庭圖像。樂樂園是妹妹理想家庭樣貌的投射、是近乎烏托邦的想像。 (蔡敏秀)
8月
25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