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崩解與渴望《海》
8月
25
2016
海(褶子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6次瀏覽
曾達元(自由業)

本劇為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之首獎作品,以時下家庭關係為基底,描述家人失和下各自難以言喻的痛苦。大量意識形態來表達此概念,例如,妹妹凱蒂(許雅雯 飾)唸著自己的作文時,家人卻各做其事無心於她的演說,一家人同桌對坐,心靈卻最為疏離。看似常見的家庭失諧戲碼,但編劇藉由虛構的遊戲人物來呈現角色心境的混亂,將表面的壓抑與內在的轟烈,在虛實的交錯中達到平和與解脫。原各自發展的虛實兩線,隨劇情發展,漸漸融合為一,真實與虛幻相互影響,彷彿凱浩(徐浩忠飾)之內心,匯聚各種少年的煩惱與憂愁,承受不住的壓力,便造成一場內在宇宙的大爆炸,迸出各種離奇與崩壞的劇情,令人分不清何為現實何為虛幻。「海」在戲中象徵某種美好而令人嚮往的目標,真實世界的四位角色卻無一到達終點,反是虛構的遊戲人物K(高偉哲飾)成功到達海邊,完成關卡,全部破解後似乎得到永生,但卻也暗示著永滅,令人惆悵。

本劇雖講述著憂傷的故事,但劇中遊戲人物特有的重複台詞與固定動作,產生許多的笑果。而原劇之蜥蜴與蜘蛛之角色,在實際搬演中被精簡移除,無法呈現樂樂園多樣性與奇異之感,頗為可惜,但凱蒂的歌舞唸唱,配合動物們的逗趣舞蹈,歡樂十足,調和本戲沈重的議題,亦更突顯凱蒂之古靈精怪與偏執。操偶師周浚鵬操縱貓偶(名為哈囉)生動如真,細節掌控準確,無論貓的步伐或慵懶皆栩栩如生,口條字句清晰,活現哈囉的任性與天真,聲音變化自然,尤其在老婦與貓之間快速轉化,不但清楚明瞭,角色個性獨立而不含糊,猶見實力堅強。戲裡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顏色的光,衝突讓彼此光源互相交疊,發出不同色彩的光線,直至全戲發展,彼此的衝突越發濃烈,在這樣霓虹四散的混亂後,轉成一道白光,趨近看似平和的假象。

本次演出試圖與客家文化做結合,口音過於工整而與生活上之客語有所出入,套入的客家女性角色稍嫌刻意且突兀。但黃郁晴飾演之客家母親,以異常冷淡的語氣更能讓人體會心死的境界,每字每句都在含蓄之間表達最大的哀痛;而父親(陳以文飾)之角色一口臺語髒話便清楚道出中年男子的社會壓力與不願說出的苦楚。本戲雖講述家庭成員各自的不快樂,相較之下,妹妹凱蒂的心境最為模糊不清,其性格上的怪誕是否為凱浩的幻想?如此更令人進而發想,全戲是否皆為凱浩對於家的某種渴望與失落所產生的幻想呢?在凱蒂與凱浩發生爭鬥後,兩人身體肢解崩離,母親一針一線縫合那些殘敗的軀體,是否暗示凱浩希冀母親能夠不當一回事似的全然包容他的過錯與缺點呢?

劇中某遊戲角色給了凱浩實現願望的機會,但只能從三個選項中擇一。「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她能平安回家」以及「希望找到這個世界的真相」此三項正代表其內心最深的渴望,但主角卻無法抉擇,或許他明白即使選擇仍是徒然,就算許了願,亦不會成真。遊戲人物K問著既定的電玩台詞:「你準備好了嗎?」彷彿凱浩的內心正在逼迫他自己,好好面對未來的生活,但人生不能隨時存擋,不能準備好了再鼓起勇氣出發,亦不能獲得一樣的機會再重新開始。戲末,四位家庭成員全身著白衣在隧道中行走,一同朝著海的那邊前進,家人之間的關係融洽,回到一般家庭般的和樂,有互助、有打鬧、有歡笑,成為某種異態的和平,與現實相互違和,隨著大雪襲來,沒有人能夠真的走出隧道,這景彷彿死後的幻影,永遠到不了海的那端,就像是凱浩的夢想,這樣祈求家的平和,最終仍只是妄想。

《海》

演出|褶子劇團
時間|2016/08/20 19:30
地點|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現實主角呂凱浩和虛擬主角K之間並沒有再做進一步的辯證。至於K一面擁抱「自由」,並拯救誤入虛擬世界的動物朋友,一面依照原本遊戲「設定」的最終關卡:找「海」。這種自由意志和遵守設定的自相矛盾,從文本到舞台調度都沒有再繼續追究。(林乃文)
8月
29
2016
或許導演和編劇的用意本就不在解決家庭內的僵局,那樂樂園和遊戲關卡則可另解讀為非典型的家庭圖像。樂樂園是妹妹理想家庭樣貌的投射、是近乎烏托邦的想像。 (蔡敏秀)
8月
25
2016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