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和正面的詮釋力量《3C Trio》
6月
06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26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以姓氏開頭皆為C的這個共通點命名,《3C Trio》的三位演奏家自小學認識,直到出社會後,這份長存的友誼絲毫不減,化作樂音傳情世人。「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與台灣肯納自閉基金會共同策劃,曲目囊括二重奏、三重奏和五重奏之室內樂形式,並另與兩位音樂家合作,共同譜出室內樂中陪伴與激勵彼此的一面。

經過冗長的開幕儀式,魯布索夫(A. Rubtsov)《彼得潘幻想曲》(Peter Pan Fantasy)將焦躁的觀眾帶往異世界探險。鋼琴家鞠雯如觸鍵輕盈,鋪敘出夜裡濃霧朦朧的景象,長笛家鐘可欣則延續著鋼琴的前奏,柔美地綴點空氣中濕熱氛圍,隨後,周勝駿的小號聲如同遠方大氣船的鳴笛,為整個演出增添了一絲神秘和驚奇。在石青如《台灣民謠組曲》的各個小曲中,鋼琴家運用較多的自由速度,讓句子通順之餘,尾韻留有毫秒空白,抒發個人愁思,更為小號家預留充足的吹奏時間,確保整齊落下的拍點能彼此共鳴。不同樂器的特質發揮在樂曲裡,並與音樂廳的觀眾建立起精神連結,讓人們隨著音樂的流動不禁哼唱起來。

鞠雯如擅長營造出對立面的聲響,增加聽眾對於不同樂器聲部的辨識度,彰顯夥伴優異長才。沃頓(W. Walton)《中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Viola Concerto, 1st mov)她在前奏中保持四周微風吹拂般的流動感,而中提琴家李隆翔則像是一位心事重重的青年,專注聆聽耳畔沉穩、緊密相連的琴音,當兩人速度與方向逐漸同步,激情澎湃也就在精湛琴藝下被釋放。儘管在聖桑(C. Saint-Saëns)的《浪漫曲,作品37號》(Romance for Flute and Piano, Op.37)中,鋼琴的低音有時會彈奏得過快,但鐘可欣對氣息的掌控非常得當,絲毫不受影響。兩人共同於尾奏凝結出時間滯留的美感,使整個作品別緻動人。為了與周勝駿悠揚的小號聲響匹配,鞠雯如在安德森(L. Anderson)《小號的搖籃曲》(The Trumpeter’s Lullaby)的高音聲部加重了指力,讓旋律穿透整個音場,淬煉出銅管甜美優雅的一面。

不論是樂器間彼此模仿,或是強調自身特質的行為,都為音樂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個性。在庫勞(F. Kuhlau)的《給雙長笛與鋼琴的三重奏,作品119號,第一樂章》(Trio for 2 Flutes & Piano, op.119, 1st mov.)中,三位音樂家把每一顆音符都雕琢得像圓潤的珍珠一樣,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彷彿激起了清脆悅耳的對話。鋼琴家不僅小心地掌控著踏板,確保音色和強度恰到好處,不讓低音部分聽起來過於強勢或是霸道;遇到充滿趣味和瘋狂的樂段,依然保持著柔和的表現,讓長笛家陳倍旋和鐘可欣能夠自如地在音樂中穿梭。音樂會尾聲,皮耶佐拉(A. Piazzolla)《自由探戈》(Libertango)在所有演出者的詮釋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嫵媚的長笛聲與絲綢般的中提琴聲響交織成一片華麗,節奏扎實、敲擊樂器般堅定的鋼琴以及打亮整體色澤的小號,使整個演出散發小型樂團般的輝煌感。

室內樂中,各個樂器被賦予的角色設定,不再只是隱居幕後和默默陪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透過彼此激勵和互相支持的精神,不但使聲響充滿生命力和溫暖,還成為了最給力的橋樑:向聽眾傳遞音樂中蘊藏的愛與希望,也在社會中推動著善意的付出和共享的氛圍。

《0525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ˍ3C Trio慈善音樂會》

演出|鋼琴:鞠雯如、長笛:鐘可欣、小號:周勝駿、長笛協演:陳倍旋、中提琴協演:李隆翔
時間|2024/05/25 14:00
地點|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