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和正面的詮釋力量《3C Trio》
6月
06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72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以姓氏開頭皆為C的這個共通點命名,《3C Trio》的三位演奏家自小學認識,直到出社會後,這份長存的友誼絲毫不減,化作樂音傳情世人。「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與台灣肯納自閉基金會共同策劃,曲目囊括二重奏、三重奏和五重奏之室內樂形式,並另與兩位音樂家合作,共同譜出室內樂中陪伴與激勵彼此的一面。

經過冗長的開幕儀式,魯布索夫(A. Rubtsov)《彼得潘幻想曲》(Peter Pan Fantasy)將焦躁的觀眾帶往異世界探險。鋼琴家鞠雯如觸鍵輕盈,鋪敘出夜裡濃霧朦朧的景象,長笛家鐘可欣則延續著鋼琴的前奏,柔美地綴點空氣中濕熱氛圍,隨後,周勝駿的小號聲如同遠方大氣船的鳴笛,為整個演出增添了一絲神秘和驚奇。在石青如《台灣民謠組曲》的各個小曲中,鋼琴家運用較多的自由速度,讓句子通順之餘,尾韻留有毫秒空白,抒發個人愁思,更為小號家預留充足的吹奏時間,確保整齊落下的拍點能彼此共鳴。不同樂器的特質發揮在樂曲裡,並與音樂廳的觀眾建立起精神連結,讓人們隨著音樂的流動不禁哼唱起來。

鞠雯如擅長營造出對立面的聲響,增加聽眾對於不同樂器聲部的辨識度,彰顯夥伴優異長才。沃頓(W. Walton)《中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Viola Concerto, 1st mov)她在前奏中保持四周微風吹拂般的流動感,而中提琴家李隆翔則像是一位心事重重的青年,專注聆聽耳畔沉穩、緊密相連的琴音,當兩人速度與方向逐漸同步,激情澎湃也就在精湛琴藝下被釋放。儘管在聖桑(C. Saint-Saëns)的《浪漫曲,作品37號》(Romance for Flute and Piano, Op.37)中,鋼琴的低音有時會彈奏得過快,但鐘可欣對氣息的掌控非常得當,絲毫不受影響。兩人共同於尾奏凝結出時間滯留的美感,使整個作品別緻動人。為了與周勝駿悠揚的小號聲響匹配,鞠雯如在安德森(L. Anderson)《小號的搖籃曲》(The Trumpeter’s Lullaby)的高音聲部加重了指力,讓旋律穿透整個音場,淬煉出銅管甜美優雅的一面。

不論是樂器間彼此模仿,或是強調自身特質的行為,都為音樂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個性。在庫勞(F. Kuhlau)的《給雙長笛與鋼琴的三重奏,作品119號,第一樂章》(Trio for 2 Flutes & Piano, op.119, 1st mov.)中,三位音樂家把每一顆音符都雕琢得像圓潤的珍珠一樣,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彷彿激起了清脆悅耳的對話。鋼琴家不僅小心地掌控著踏板,確保音色和強度恰到好處,不讓低音部分聽起來過於強勢或是霸道;遇到充滿趣味和瘋狂的樂段,依然保持著柔和的表現,讓長笛家陳倍旋和鐘可欣能夠自如地在音樂中穿梭。音樂會尾聲,皮耶佐拉(A. Piazzolla)《自由探戈》(Libertango)在所有演出者的詮釋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嫵媚的長笛聲與絲綢般的中提琴聲響交織成一片華麗,節奏扎實、敲擊樂器般堅定的鋼琴以及打亮整體色澤的小號,使整個演出散發小型樂團般的輝煌感。

室內樂中,各個樂器被賦予的角色設定,不再只是隱居幕後和默默陪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透過彼此激勵和互相支持的精神,不但使聲響充滿生命力和溫暖,還成為了最給力的橋樑:向聽眾傳遞音樂中蘊藏的愛與希望,也在社會中推動著善意的付出和共享的氛圍。

《0525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ˍ3C Trio慈善音樂會》

演出|鋼琴:鞠雯如、長笛:鐘可欣、小號:周勝駿、長笛協演:陳倍旋、中提琴協演:李隆翔
時間|2024/05/25 14:00
地點|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