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和正面的詮釋力量《3C Trio》
6月
06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73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以姓氏開頭皆為C的這個共通點命名,《3C Trio》的三位演奏家自小學認識,直到出社會後,這份長存的友誼絲毫不減,化作樂音傳情世人。「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與台灣肯納自閉基金會共同策劃,曲目囊括二重奏、三重奏和五重奏之室內樂形式,並另與兩位音樂家合作,共同譜出室內樂中陪伴與激勵彼此的一面。

經過冗長的開幕儀式,魯布索夫(A. Rubtsov)《彼得潘幻想曲》(Peter Pan Fantasy)將焦躁的觀眾帶往異世界探險。鋼琴家鞠雯如觸鍵輕盈,鋪敘出夜裡濃霧朦朧的景象,長笛家鐘可欣則延續著鋼琴的前奏,柔美地綴點空氣中濕熱氛圍,隨後,周勝駿的小號聲如同遠方大氣船的鳴笛,為整個演出增添了一絲神秘和驚奇。在石青如《台灣民謠組曲》的各個小曲中,鋼琴家運用較多的自由速度,讓句子通順之餘,尾韻留有毫秒空白,抒發個人愁思,更為小號家預留充足的吹奏時間,確保整齊落下的拍點能彼此共鳴。不同樂器的特質發揮在樂曲裡,並與音樂廳的觀眾建立起精神連結,讓人們隨著音樂的流動不禁哼唱起來。

鞠雯如擅長營造出對立面的聲響,增加聽眾對於不同樂器聲部的辨識度,彰顯夥伴優異長才。沃頓(W. Walton)《中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Viola Concerto, 1st mov)她在前奏中保持四周微風吹拂般的流動感,而中提琴家李隆翔則像是一位心事重重的青年,專注聆聽耳畔沉穩、緊密相連的琴音,當兩人速度與方向逐漸同步,激情澎湃也就在精湛琴藝下被釋放。儘管在聖桑(C. Saint-Saëns)的《浪漫曲,作品37號》(Romance for Flute and Piano, Op.37)中,鋼琴的低音有時會彈奏得過快,但鐘可欣對氣息的掌控非常得當,絲毫不受影響。兩人共同於尾奏凝結出時間滯留的美感,使整個作品別緻動人。為了與周勝駿悠揚的小號聲響匹配,鞠雯如在安德森(L. Anderson)《小號的搖籃曲》(The Trumpeter’s Lullaby)的高音聲部加重了指力,讓旋律穿透整個音場,淬煉出銅管甜美優雅的一面。

不論是樂器間彼此模仿,或是強調自身特質的行為,都為音樂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個性。在庫勞(F. Kuhlau)的《給雙長笛與鋼琴的三重奏,作品119號,第一樂章》(Trio for 2 Flutes & Piano, op.119, 1st mov.)中,三位音樂家把每一顆音符都雕琢得像圓潤的珍珠一樣,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彷彿激起了清脆悅耳的對話。鋼琴家不僅小心地掌控著踏板,確保音色和強度恰到好處,不讓低音部分聽起來過於強勢或是霸道;遇到充滿趣味和瘋狂的樂段,依然保持著柔和的表現,讓長笛家陳倍旋和鐘可欣能夠自如地在音樂中穿梭。音樂會尾聲,皮耶佐拉(A. Piazzolla)《自由探戈》(Libertango)在所有演出者的詮釋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嫵媚的長笛聲與絲綢般的中提琴聲響交織成一片華麗,節奏扎實、敲擊樂器般堅定的鋼琴以及打亮整體色澤的小號,使整個演出散發小型樂團般的輝煌感。

室內樂中,各個樂器被賦予的角色設定,不再只是隱居幕後和默默陪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透過彼此激勵和互相支持的精神,不但使聲響充滿生命力和溫暖,還成為了最給力的橋樑:向聽眾傳遞音樂中蘊藏的愛與希望,也在社會中推動著善意的付出和共享的氛圍。

《0525聽我愛我 傳愛肯納ˍ3C Trio慈善音樂會》

演出|鋼琴:鞠雯如、長笛:鐘可欣、小號:周勝駿、長笛協演:陳倍旋、中提琴協演:李隆翔
時間|2024/05/25 14:00
地點|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