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仿製惹的禍《都是陳雷惹的禍》
12月
26
2011
都是陳雷惹的禍(創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56次瀏覽
謝東寧

創劇團是一個新成立,集合多位年輕劇作者,以原創劇本演出為宗旨的團體,在極度缺乏本地劇本的台灣劇場界,的確是一個讓人可以期待的劇團。此次推出新作《都是陳雷惹的禍》,以誇張的搞笑演技、虛實交錯的故事內容,與精心安排的劇情結構,搬演一個男人關於其命運時空倒轉、可以重來一遍的人生歷程。

但在八十分鐘的演出中,無論作者或導演,似乎無意對劇中主角所走過的旅程,採取任何立場、詮釋觀點,以致於觀眾除了看到一個老掉牙「同一時間、不同選擇、不同人生」(譬如電影《蘿拉快跑》)之仿作之外,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類型(故事)之外,屬於現場觀眾「當下」之人生世故、社會處境的內容連結。整個演出雖然用心,但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尤其從《都是陳雷惹的禍》的劇名選擇,就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型式符號的迷戀。無論從內容或質感走向來看,跟所指涉的台語流行歌手陳雷,關係實在非常牽強。除了劇末劇情大反轉──原來男主角林博賢與擺弄其命運的好友威利,是一對即將登場的饒舌歌手,因為陳雷沒來,所以被要求必須改編其歌曲,饒舌演唱來墊檔,及劇中時而出現的歌曲「歡喜就好」之外,實在看不出陳雷與整個故事的關係何在?而這也是本劇的問題核心「只想搞型式、無心問內容」。

單就型式而言,本劇也逃不出同類型電影、漫畫、小說的模仿,譬如劇作者在節目單訪問中已經坦承,靈感來自漫畫〈分歧點〉(作者是《多啦A夢》的藤子‧F‧不二雄),或者故事類似電影《扭轉奇蹟》、《蝴蝶效應》,及角色威利人物靈感來自遊戲書《威利在哪裡》、電影《王牌天神》。這種對於現成品的再製(模仿),至少可以有兩條路線可行,一是超越原來型式,利用劇場特性玩出更獨特的創意;或者援用既有型式,但植入本地生活經驗,或者作者觀點。

本劇採取的顯然是後者的路線,但可惜的是角色人物的刻板塑造。一個年輕曾經叛逆、但後來屈就社會體制的爸爸,在任勞任怨、疑心疑鬼「黃臉婆」或者高雅驕傲、搞外遇「富家女」之情人中間做選擇;家庭中不是成天蹺家是個Gay的兒子,就是沈迷網路援交中年男的女兒。而這群集電視通俗劇之大成的刻板人物,也注定內容無法深耕,演出必須以前者(超越原來型式)的方式來進行了。於是在型式與內容的糾纏、曖昧與猶豫不決之中,最後結果不幸是兩敗俱傷。

撇開對於文本詮釋的嚴格要求,其實整體演出的品質相當用心整齊,舞台設計利用簡單白色布幕及LED燈光製成的景片,有效搭建出兩個家庭與舞台背後的場景,同時也符合演出之寫實與鬼魅並存氛圍。飾演博賢的演員楊宣哲,演技生動自然,搞起笑來也有所節制,而飾演威利的演員蕭東意肢體精準、能量飽滿,刻意的台灣國語腔調,是全劇最接近陳雷的地方。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座舞台」,他的意思是劇場反應的是真實世界,但是現在的世界似乎被各種科技媒體給「虛擬」掉了,於是虛擬繁衍虛擬以製造更龐大的虛擬。但是千萬記住,劇場是個古老的行業,今天與莎翁、甚至是古希臘的遙遠年代,其實相差不遠,我們還是得從真實的人、和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找到劇場,並發現真實。

《都是陳雷惹的禍》

演出|創劇場
時間|2011/12/23 19:30
地點|台北市表演36房 屋頂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