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白臉,回到原始姿態《太空》
5月
18
2018
太空(上默劇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3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

走入默劇世界裡,用更真實的雙眼去觀照人生。由孫麗翠「上默劇團」年度創作《太空》,紀念法籍默劇藝術家馬歇馬叟。上默劇團以東方的語彙來詮釋默劇表演,這次《太空》的製作緣起是為紀念馬歇馬叟逝世十周年,由孫麗翠重新演出馬歇馬叟經典作品,一貫保持全然東方風格來呈現。

在八段劇目中,由群體演員來串場,且透過直白文字公告,讓觀眾一目瞭然劇目的篇章。整齣劇中,由孫麗翠飾演馬歇馬叟的作品角色,卸下默劇的白臉,以自然的面孔,帶領觀眾回到生命最原始的姿態。八個主題都是人生的課題,生命的循環。

第一段〈下凡〉全體演員如海水般靜謐的盪漾,在這片「人海」中期待又有新生命要到來。在孫麗翠飾演的角色下凡後被迫換上大白袍與紅鞋,如同宣告生命的痛與美。來到〈遊園〉串場的演員化身成各種動物,把氛圍拉到自然中,看到孫麗翠一舉一動,對世界一切都充滿好奇卻也恐懼,是關照內在的開始。〈功夫〉是進入人生、是學習、是工作。〈茶〉代表精神,將紛雜思緒放慢下來,回到心中的平衡。夢般輕盈〈月〉似乎談慾望,可也有捨與得。〈遊俠〉滿台塑膠袋與塑膠袋怪獸,淹沒孫麗翠,讓觀者正視環保議題。來到〈生命詩〉說著輪迴、演著一輩子。進入〈太空〉前,串場的表演著以緩慢的奔跑動作穿越舞台,看到每個人的生命節奏都不盡相同,最後馬歇馬叟與孫麗翠的結合,孫麗翠也脫下大白袍,回到太空。

據孫麗翠談「太空」,太空是孫麗翠對於默劇的深望。而我來說「太空」,太空是藝術家對於創作的奢望。當一切回到最原本的樣貌,無比自然、真實,創作的一種極致。舞台空了,剩下表演者獨立面對一切,也看到自己。默劇表演是高穩定、精準的,當沒有佈景、道具,觀眾的視角都聚焦在默劇演員上,如何吸引目光,且讓人明白劇情?我在孫麗翠身上看到了,透過他專注的雙眼,讓人看到他想像出來的全世界。作品整體風格擁有東方儀式般莊嚴,卻也不失默劇的幽默感。

盡在不言中。沒有語言,我們用什麼溝通?是靈魂。觀賞完上默劇團演出,最大感受是,表演著與觀眾的連結,很清楚演員的喜與悲。那些細膩動作與情緒牽引著觀者目光,若沒百分之百投入,觀眾的眼神也會跟著失焦,對我而言這是默劇表演者最耐人尋味的面容,也是所有表演藝術家的基本功課。

默劇,是一種平易近人,貼近心靈的藝術。孫麗翠:「我到過許多地方表演,面對各種膚色、不同文化的人群,我發現所有觀眾的情緒起伏都依循著類似的模式。自我投身默劇表演以來,我還不曾見過何種歡笑是專屬法國、德國,或是何種淚水是英國、美國、俄國才有的。」我想這段話足以應證默劇表演的能量及平等,與默劇所存在的價值。

《太空》

演出|上默劇
時間|2018/04/2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