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的普契尼拼圖——衛武營旗艦歌劇《瑪儂.雷斯考》
9月
15
2024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1次瀏覽

文 徐韻豐(2023年度專案評論人)

衛武營今年以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做為年度的旗艦製作,紀念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去世一百週年,這部作品雖將普契尼的事業推上了高峰,但出了歌劇圈,並不能算是一部眾所周知的作品。近年來,高雄已上演了多部普契尼的歌劇,衛武營選擇《瑪儂.雷斯考》,將普契尼在高雄缺的最後兩塊拼圖給填滿(另一塊是更困難演出的三聯劇)。然而也因為這個選擇,需要給予在市場教育投注更多心力,雖然除了耕耘既有觀眾,衛武營也努力在新媒體上設法網羅新觀眾,投注資源在許多YouTuber平台。即便成效未必能在短期之間發揮作用,但至少是個值得鼓勵,也應做的嘗試。

在演前導聆時指揮簡文彬就提到,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從舞台呈現上,可以看見導演將幾位主要的角色,更加貼合原著作者給予的角色性格,例如瑪儂(Manon)在出場時的舞台動作,有別普契尼女主角的一貫的脆弱,反而有些《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中穆賽塔(Musetta)的影子,放大至全劇宏觀,四幕之間鮮明地呈現瑪儂不同的心境變化。舞台設計也從傳統的景片改為投影,整體效果搭配燈光設計其實頗為自然,縱使換幕之間有較長的等待,但大幕一開,華麗的傳統佈景也能讓觀眾感受到等待所費的耐心是值得的。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獨唱歌手的水準也相當平均,此為女主角耿立產後的第一場大製作演出,其音色比筆者的印象更為細輕亮,音色像極了義大利女高音弗雷妮(Mirella Freni)的早期音色,面對本劇中一些稍微需由戲劇女高音發揮的片段,聽覺上可能會期待一條更飽滿的聲線,耿立就音樂表現上,第四幕詠嘆調的悲苦旋律也比第二幕浪漫有更好的掌握度。男主角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則為標準的抒情男高音,雖然演出前簡文彬提到了其中耳炎的狀況,但整場歌劇也算是卯足全力;上半場音樂上較為小心,聲音皆完美達陣,可惜音樂未能劃出普契尼的蔓延長線條,樂團也跟得很緊,使得音樂較為塊狀;而下半唱雖然第三幕終場的高音未能成功發揮,但整體音樂實為更加緊湊,相比上半場,旋律也更有稜有角。男中音陳翰威第一幕出場略顯緊張,表現上也較為單一,但第二幕便展現出其聲音與舞台表現的游刃有餘。其餘幾位角色,無論是林健吉、曾文奕、王郁馨,或是韓裔的朴泰桓,表現都與男女主角有齊平的水準,讓整部劇角色之間的對話都有相當舒適的接應。而擔任合唱的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同樣也也有亮眼的表現,無論是舞台動作、語言或是聲樂與音樂表現,皆能直接與國際製作無縫接軌。而擔任樂團的長榮交響樂團在簡文彬的指揮之下,也猶如歐洲歌劇院樂團一般靈敏,能隨著歌手的狀況緊密貼合聲樂;整體而言,下半場比起上半場的保留,表現得更為自然,樂團的厚度與音樂的線條也在第三幕後半開始綻放至全劇收尾。

做一齣歌劇應是表演藝術裡最困難的一類,除了各項分工極為複雜,其中每一項專業也都影響了最終的舞台呈現。衛武營總監簡文彬長年來,無論是對專業演出者,或是觀眾的雙向耕耘,都必定會成為台灣重要的無形資產。帶領觀眾理解一部作品,先要破除語言與文化的藩籬,再來要能品味作品其中的美,最後還要能讀懂藝術家在呈現時的詮釋,所投注的資源與時間豈止是三五年而已。筆者也期待隨著台灣觀眾對於歌劇的認識越來越深,未來也能引進國外對於經典另一種詮釋的優秀製作,讓觀眾能明白,歌劇這樣有著百年歷史的表演形式,不是專屬於愛樂者,而是可以與當代息息相關。

《瑪儂.雷斯考》

演出|指揮:簡文彬、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聲樂家:耿立、陳翰威、安格羅斯.薩瑪齊斯、朴泰桓、林健吉、曾文奕、王郁馨、長榮交響樂團、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
時間|2024/09/07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9月
25
2024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