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的普契尼拼圖——衛武營旗艦歌劇《瑪儂.雷斯考》
9月
15
2024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次瀏覽

文 徐韻豐(2023年度專案評論人)

衛武營今年以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做為年度的旗艦製作,紀念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去世一百週年,這部作品雖將普契尼的事業推上了高峰,但出了歌劇圈,並不能算是一部眾所周知的作品。近年來,高雄已上演了多部普契尼的歌劇,衛武營選擇《瑪儂.雷斯考》,將普契尼在高雄缺的最後兩塊拼圖給填滿(另一塊是更困難演出的三聯劇)。然而也因為這個選擇,需要給予在市場教育投注更多心力,雖然除了耕耘既有觀眾,衛武營也努力在新媒體上設法網羅新觀眾,投注資源在許多YouTuber平台。即便成效未必能在短期之間發揮作用,但至少是個值得鼓勵,也應做的嘗試。

在演前導聆時指揮簡文彬就提到,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從舞台呈現上,可以看見導演將幾位主要的角色,更加貼合原著作者給予的角色性格,例如瑪儂(Manon)在出場時的舞台動作,有別普契尼女主角的一貫的脆弱,反而有些《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中穆賽塔(Musetta)的影子,放大至全劇宏觀,四幕之間鮮明地呈現瑪儂不同的心境變化。舞台設計也從傳統的景片改為投影,整體效果搭配燈光設計其實頗為自然,縱使換幕之間有較長的等待,但大幕一開,華麗的傳統佈景也能讓觀眾感受到等待所費的耐心是值得的。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獨唱歌手的水準也相當平均,此為女主角耿立產後的第一場大製作演出,其音色比筆者的印象更為細輕亮,音色像極了義大利女高音弗雷妮(Mirella Freni)的早期音色,面對本劇中一些稍微需由戲劇女高音發揮的片段,聽覺上可能會期待一條更飽滿的聲線,耿立就音樂表現上,第四幕詠嘆調的悲苦旋律也比第二幕浪漫有更好的掌握度。男主角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則為標準的抒情男高音,雖然演出前簡文彬提到了其中耳炎的狀況,但整場歌劇也算是卯足全力;上半場音樂上較為小心,聲音皆完美達陣,可惜音樂未能劃出普契尼的蔓延長線條,樂團也跟得很緊,使得音樂較為塊狀;而下半唱雖然第三幕終場的高音未能成功發揮,但整體音樂實為更加緊湊,相比上半場,旋律也更有稜有角。男中音陳翰威第一幕出場略顯緊張,表現上也較為單一,但第二幕便展現出其聲音與舞台表現的游刃有餘。其餘幾位角色,無論是林健吉、曾文奕、王郁馨,或是韓裔的朴泰桓,表現都與男女主角有齊平的水準,讓整部劇角色之間的對話都有相當舒適的接應。而擔任合唱的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同樣也也有亮眼的表現,無論是舞台動作、語言或是聲樂與音樂表現,皆能直接與國際製作無縫接軌。而擔任樂團的長榮交響樂團在簡文彬的指揮之下,也猶如歐洲歌劇院樂團一般靈敏,能隨著歌手的狀況緊密貼合聲樂;整體而言,下半場比起上半場的保留,表現得更為自然,樂團的厚度與音樂的線條也在第三幕後半開始綻放至全劇收尾。

做一齣歌劇應是表演藝術裡最困難的一類,除了各項分工極為複雜,其中每一項專業也都影響了最終的舞台呈現。衛武營總監簡文彬長年來,無論是對專業演出者,或是觀眾的雙向耕耘,都必定會成為台灣重要的無形資產。帶領觀眾理解一部作品,先要破除語言與文化的藩籬,再來要能品味作品其中的美,最後還要能讀懂藝術家在呈現時的詮釋,所投注的資源與時間豈止是三五年而已。筆者也期待隨著台灣觀眾對於歌劇的認識越來越深,未來也能引進國外對於經典另一種詮釋的優秀製作,讓觀眾能明白,歌劇這樣有著百年歷史的表演形式,不是專屬於愛樂者,而是可以與當代息息相關。

《瑪儂.雷斯考》

演出|指揮:簡文彬、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聲樂家:耿立、陳翰威、安格羅斯.薩瑪齊斯、朴泰桓、林健吉、曾文奕、王郁馨、長榮交響樂團、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
時間|2024/09/07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迪里拜爾將美聲技巧的藝術,精準地呈現在她演唱之中,做了最佳的示範。她的演出彰顯出的,是美聲藝術的精隨不在於音量大小,而是在於絕佳的氣息與聲線的控制。這些歌曲在她堅定的母音與氣息的搭配之下,呈現出豐富多彩又溫暖抒情的音色,讓她得以將音樂性發揮到極至,透過她的聲音昇華至更高的藝術層次。
9月
18
2024
因為爵士樂的本質就是融合,而以創作的角度來看,「融合爵士樂」可以發揮的範疇是很廣的,甚至「世界音樂」都可以當成是「融合爵士樂」的一部分。這或許也解釋了「天際線」為何要改編客家、福佬、原住民音樂,借用這些音樂的元素,轉化成即興演奏的一部份。
9月
18
2024
而快板的〈卡迪斯姑娘〉相較於其他抒情曲目,實則容易得多,迪里拜爾用曲末一顆肯定的高音,告訴聽眾雖然整場曲目沒有歌劇作品,但這位花腔女高音仍然寶刀未老。
9月
17
2024
演出的方式突破傳統通常由單一歌手的演唱的模式,靈活運用男、女歌手音色的不同特質搭配詩詞的特性,將十二首歌曲分派為次女高音獨唱、男高音獨唱,與男女聲重唱來詮釋,精緻巧妙地將音樂的藝術性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9月
14
2024
與去年訪台一人獨挑全場有所不同,今年Laufey帶了完整的流行樂隊甚至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除了演唱之外,Laufey也穿梭在大提琴、鋼琴與兩把吉他之間自彈自唱,燈光與舞台也同步配合了現場的音樂。雖然整體規格高了兩個檔次,但是筆者也覺得偌大的場地,多少犧牲了Laufey作為「臥室歌手」在演出中的親密感。
9月
12
2024
重新思考在現場呈現技術主導的音像藝術對於場館本身的意義:它已不是如何提升表演的能見度,而是如何提供當代的新敘事法(Narratology):某種科技所賦予的原生空間經驗⋯⋯
9月
06
2024
除了IP本身的知名度和表演團隊的口碑,究竟動漫(畫)音樂會的魅力何在?它塑造了怎樣的欣賞體驗?它和其他不同類型的音樂會,是否有可比性?
9月
06
2024
延續去年以關注臺灣爵士音樂表演為主題,這三場演出的製作思維,是邀請樂迷共同想像「臺灣爵士樂」可以有什麼有趣的玩法?除了向經典致敬之外,是否也能端出有親和力的原創作品?加入即興元素,重新編曲的流行音樂,是否依然深具魅力?
8月
26
2024
將流行歌當成一種親近聽眾的媒介,帶出爵士演奏的魅力,並且透過聆聽環境的設計,讓大眾可以輕鬆自在地欣賞音樂,《臺味爵醒》算是作得很成功的演出。
8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