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態興起新希望的《瑪儂.雷斯考》
9月
25
2024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6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用名畫意境的畫面訴說故事

2024年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的紀念年,全世界各地歌劇院、古典聲樂圈充斥著以普契尼為主題連番上演的各類型演出。不能免俗的,衛武營2024年的歌劇旗艦製作,便選擇演出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的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從第一幕開始,動畫投影加上細緻微妙的燈光設計,舞台上演員服裝的配色搭配舞台上的實景安排,令筆者聯想到畫家戈爾曼(Jacob Gauermann, 1773~1843)在1821年的畫作《葛倫德爾湖畔的舞蹈》(Polsterltanz am Grundlsee)。導演運用燈光並連結動畫,以動態呈現粼粼湖水和微風搖曳的樹梢,營造出十八世紀小確幸的幸福氛圍。實在不得不讚賞這樣的畫面運作,沒有摒棄普契尼這齣寫實主義歌劇的精神主軸,卻又能勾著原著古典風格的美感發揮。這樣的畫面建構,手法高明又充滿藝術性。進入第二幕的巴黎宅邸中,其中所呈現的古典風格,則讓人想起法國畫家大衛(Jacques Louis-David, 1748~1825)的新古典主義的畫風。在道具和場佈的華麗效果中,對應了瑪儂從清純少女成為風流拜金女的轉變。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到了第三幕的港口場景,晦暗不明的色調,讓筆者想到的是法國畫家傑立柯(Théodore Géricault, 1791~1824)的畫作《梅杜斯之筏》(Le Radeau de la Méduse, 1818~1819)。而在這個場景中,女囚服裝色彩與肢體姿態的構圖,卻可以讓人連結到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的著名畫作《自由女神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1830)。如此一來,第三幕港口的場景,使用沉重色調與不對稱的的畫面安排,呈現出可怕、震撼性的場景,脫離了前兩幕一貫的細緻優雅。其中士兵的一聲突如其來的槍響,肅殺的臨場感更是讓負面的情緒與暴力瞬間漫溢,成功地營造出第三幕中不穩定的戲劇效果。而第四幕的沙漠死亡場景,則讓筆者腦中浮現英國畫家透納(J. M. W. Turner, 1775~1851)畫作中,那種「大山大水,人物渺小」的畫面風格,立刻帶入瑪儂死亡場景的氣氛營造。尤其沙漠單調色彩的畫面設計,更是呼應了瑪儂死前歌詞中所唱的「獨自一人」、「迷失」、「被遺棄」的那種渺小無助的孤寂感。

恰如其分的聲音選角,精彩演活劇中人物

這次的歌手選擇,不由得佩服指揮簡文彬。過去不論是他在歐洲歌劇院的深耕,還是他認真花心思去研究、去琢磨台灣歌劇歌手們的聲音屬性,所累積出選用歌手的功力;使得每個角色一出場,便能透過歌手的音色,讓觀眾輕易在短時間內抓到角色的性格特色。台灣歌手中飾演女主角哥哥雷斯考(Lescaut)的陳翰威,一出場便用他的聲音吸引了觀眾的眼光。相較於上一齣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歌劇《玫瑰騎士》,他在短時間內有了不少在技巧上的調整與精進,這次成功地詮釋了雷斯考這個帶點詼諧和駑鈍的角色,在謝幕時受到了觀眾的熱烈喝采。另外一位年輕的歌手曾文奕,雖然這次擔綱的角色分量不大,出場時間也不多,但他那具國際水準的音色和恰到不做作的舞台肢體,不容小覷,是位令人期待的聲樂新秀。還有次女高音王郁馨,音色也是極為溫暖,不過因為她所飾演的音樂家在整體上較無可發揮的地方,只能期許未來可以看到她參與更多的歌劇演出。此外一人分飾多角的男高音林健吉,一出場時聲音略顯不穩,但演出經驗老道的他,很快地在後續演唱上做了調整與修正。


瑪儂.雷斯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而在外籍歌手中,韓籍男低音朴泰桓也是一人分飾兩個小角,即便他的戲分與演唱的分量不多,還是令筆者對其音色和富有戲劇性的演出,感到印象深刻。但筆者也不免好奇,台灣同類型音色的歌手有像是廖聰文、羅俊穎幾位優秀的聲樂家,為何這樣兩個出場時間不長的小角色,要捨近求遠地去找一位韓國籍的歌手來擔綱?另外飾演男主角騎士德.格里厄(Il Cavaliere Renato des Grieux)的希臘籍男高音安格羅斯.薩瑪齊斯(Angelos Samartzis),以其英雄男高音那種立體飽滿的音色特質,和符合角色性格的戲劇呈現,成功成為注目焦點。他毫不保留的演唱,的確塑造了角色熱情無懼的性格特色,但也因此在與樂團的配合中出現許多節拍上的不穩定,造成了他的音樂不夠精準的遺憾。這種舞台風格較為自我的歌劇歌手,對於與他對戲的歌手而言,會造成極大的壓力。一旦配合不當,就會影響到戲劇上或是聲音上的表現。然而單就音色而言,他隨著劇情的堆疊,聲音的表現確實令人驚豔,尤其是到了第三幕港口廣場,其聲音張力與音色詮釋皆很入戲到位。不過很令人錯愕地,他最後一個讓眾人都屏息期待的高音卻唱到破音,成了全劇最令人為之惋惜的瑕疵。

一個讓衛武營歌劇院成為亞洲歌劇中心的契機

筆者要特別讚賞飾演女主角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的年輕女高音耿立。年輕如她,面對男主角安格羅斯.薩瑪齊斯在聲音跟表演這麼強勢卻不穩定的歌手時,她聰明地利用技巧,堅定且完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演出。在這樣的強大壓力下,筆者驚訝於她能夠冷靜並且精細縝密的在戲劇與聲音上,完整呈現她所詮釋的瑪儂。第一幕出場,對面男高音熱情奔放略為粗獷的演唱,她穩如泰山的用工整不突兀的音色和略為拘謹的肢體,去呈現她對於瑪儂這個角色所要表達的青澀純真。而到了第二幕巴黎宅邸中,耿立依舊使用較為輕巧明亮的音色,搭配她靈活俏皮的肢體表演,詮釋出巴黎拜金女的驕縱與放蕩,和能輕易擄獲人心的萬種風情。中場休息時,筆者觀察到不少樂迷在討論耿立音色和音量,說她變得較以往印象中輕亮。但到了下半場,這樣的說法便不攻自破。第三幕與第四幕隨著舞台在畫面上的轉變,耿立的聲線更為立體,並且在音色上也做了轉變,令筆者不由得在心中拍案叫絕:這才是一位真正可稱為聰明的歌劇女高音,高明地運用音色去表現角色在故事境遇和內心上的改變。尤其進到第四幕最後的死亡場景,清楚感受到她美聲技巧的紮實。不論坐姿或臥姿,那絲絲入扣的聲線以令人驚異的穩定性呈現。在耿立的用心演釋下,她的聲音層次清晰透明,到位地詮釋出瑪儂這個角色面對死亡時,那種對生命迷失、被世界遺棄的複雜情緒。

綜觀這次台灣歌手們,從女主角耿立、其他次要角色,到短暫出場的小角色,他們不論在戲劇肢體上或是聲音和咬字上,都呈現出具有相當水準的表現。這次的製作讓筆者看到衛武營這個南方大場館,無論在建築本體上的空間規劃、嶄新的硬體技術,與台灣技術人員優秀的素質與執行能力,都已萬事俱備。期待衛武營歌劇製作方面接下來的發展與規劃;期許將羽翼漸豐的衛武營歌劇院未來能發展出具備管弦樂團、合唱團、舞團與簽約歌劇歌手的歌劇團隊。讓台灣能夠運用衛武營的館場特性,發展成為亞洲的歌劇中心。讓這樣的新興歌劇製作生態,為台灣歌劇界與聲樂圈興起新希望。

《瑪儂.雷斯考》

演出|指揮:簡文彬、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聲樂家:耿立、陳翰威、安格羅斯.薩瑪齊斯、朴泰桓、林健吉、曾文奕、王郁馨、長榮交響樂團、微行星聲樂藝術工房
時間|2024/09/07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
9月
15
2024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