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223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244
6月
23
2025
1050
6月
12
2025
1157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
972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
828
6月
09
2025
331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
1138
5月
05
2025
1529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454
《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
10月
25
2024
1935
10月
10
2024
2068
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
9月
15
2024
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