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衰老穿在身上《月亮媽媽》
6月
24
2015
月亮媽媽(頑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7次瀏覽
吳思鋒(專案評論人)

在我行醫的三十五年生涯中,從來不敢在死亡證明上寫上「死因:年老」,因為我知道,這個證明一定會被退回來,並且上面會有公家統計人員簡短的附註:「不符合規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死於年老都是不合法的。

--許爾文.努蘭(Scherwin B. Nuland ),《死亡的臉》

這是一個老人的房間。壁紙、藥罐、收音機、床、衣櫃,房間的內部如實地呈現於我們的面前,沒有多餘的東西。老婦人的臉是一張面具,坑洞、皺紋,還有她撐拐杖、拿藥時不由自主抖動、抽慉的手。那是月球的表面,是衰老的痕跡。

不到十分鐘,當她縮入衣櫃之後,我們就看不到她了。剛剛感受到的令人震顫的老,卻不因此消亡,而是迴盪於每一個老人不在場的時刻。廣播傳來,這一晚是地球與月球離得最近的一晚,述說瑪雅文化的大週期。此一「神話時間」並非把這一晚的故事帶離當下與現實,而是往內拓展劇中人物生命內在深度的通道,於外,亦舖展出磁場改變,窗外大風狂作的飄搖情境。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都得與眼前接替老人出場的這位攜帶維修及救難設備,戴著小丑鼻子出場的工人共處。從賈克•樂寇一系學習默劇多年,自導自演的黃凱臨,在暫褪老人裝扮以後,返回一副年輕的身體與面貌,與小丑、面具、物件發展多面的關係,把這個老房間玩出歡樂,玩出獨居的寂寞,玩出飛翔的渴望,玩出趨死身體的崩塌與赤裸。膠帶、箱子、藥罐、手杖,她用盡房間的每一物件,如同練習衰老。她吞下老人的藥丸,因為苦又喝下老人放在桌上的水(什麼時候年老被簡化成人與藥丸的無生命關係?),她把老人的手杖一下變成薩克斯風,一下變成高爾夫球桿,一下又變成一條蛇。她又將逃生繩索鈎上房間左右兩側的掛鉤,使自己的其中一隻手變成蝴蝶,在繩橋上不安危佇,直到另一隻手也變成蝴蝶,彼此相遇,才一起學會飛(飛翔之前少不了打情罵俏的可愛梗)。可是念頭一轉,這些奇想不也都反映縮進衣櫃的老人,生命經歷的歡樂、恐懼、渴望、驚慌與寧靜?

磁場改變,大風狂作,用膠帶貼窗戶已經不夠,她迅速把箱子桌子椅子全部靠住窗戶,希望撐住僅剩的一切,房間的樣貌卻在一瞬之間改變,除了那個神祕的衣櫃,所有家具在那一刻皆與原本的生活功能分離,七歪八倒,組合成抵擋災難的工具。在燈光隨之改變的情境下,從觀眾視線望去,這已不是一個房間,而更像是一間久無人居、佈滿灰塵的棄屋,人之衰老與空間之傾頹原來同步。

燈暗。燈亮。趴在地上的她緩緩爬起,後頭多了一個手臂與腰部皆充滿贅肉,與人等比的膚色大偶,一如肌肉與機能無盡衰退的身軀。很快的,她發現大偶並不是要來陪伴她,大偶勒住她脖子,拖她入衣櫃。緊急之際,衣櫃敞開時露出幾件衣服正經吊掛,而衣服一向是最貼近人類軀體的身外之物,無人穿著的衣服對比膚色大偶的贅肉身軀,年老與死亡再度顯義。

燈暗。燈亮。當她從衣櫃脫身的時候,衰老已然穿在她的身上。膚色大偶的局部,胸部下垂的特徵。她不再拒絕,而是帶著這副身軀做出飛翔的動作,而後褪下,逆向捲圍出一張襁褓,一個嬰兒。她懷抱著,輕輕搖晃。

最後,竟是這一個人的房間住進了我們,從我們心底的位置,問我們如何面對衰老與死亡?這個問題自老人不在場的時刻開始迴盪,久久不散。創作者要說的也許是,就讓我們先用想像的方式把衰老穿在身上吧,然後我們就會找到各自的那張死亡的臉,然後重新學習活著。

《月亮媽媽》

演出|頑劇場
時間|2015/06/19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帶著月亮媽媽從眾人凝視的身體,回歸到自我凝視的身體,就是女性本質的身體,這段過程展演女性抗拒接受老的身體、面對老的身體現況、接納老的身體現況、與老的身體現況共存。
12月
29
202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