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潮》
3月
15
2017
潮(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31次瀏覽
陳代樾(專案評論人)

無垢的身體訓練中有個稱作「靜坐鼓」的練習,從靜坐開始,找到身體的中軸,雖靜止,身體千百條肌理卻隨著時間不斷微調,順從重力的牽引逐漸放鬆。直到忘記時間,鼓聲卻像是從遠方逼近,這時感覺從尾閭逐漸竄起的一種震顫、沿著脊椎直達頭頂。隨著鼓的節奏更加緊湊,那從中心迸發的力量也許變化成不能停歇的旋轉、也許是無法控制的搖擺顫動,無法預期,不能設想,只能在放鬆中跟隨那力量的牽引帶領。鼓聲不歇,當身體越是疲憊,卻越要放鬆,越要堅持走在那條線上,而老師「不要放棄!」、「鬆!鬆!鬆!」的提醒在意識恍惚中直達內心深處,支持著你繼續走進。

記得你一開始不明白其道理,從眼縫中瞧見資深團員瘋狂的旋轉、顫抖、喊叫、汗水直流,如神鬼下凡,簡直嚇壞了。練習一陣子慢慢感覺到那牽引的力量,開始體會到奇妙,也才開始懂得恐懼。你記得一次被力量帶著旋轉,在骨盤、胸腰、頭頂間來回變換,當時間越來越長,速度越來越快,世界在你眼前旋轉沒有形狀,幾乎要將你甩出墊子之外。失去空間感與平衡感後你直覺想要尋找現實的痕跡,在無法停止的旋轉中依稀用雙手尋找墊子的邊緣,索驥自己所在的位置,讓自己不至於撞到別人。一分神,卻失去那不斷流轉的力量。你瞬間停止,世界卻沒有減緩原本旋轉的速度,讓你以為自己正朝反向快速旋轉,擰攪的視神經讓暈眩與噁心的感覺不斷湧起,一結束,你止不住去廁所吐了,頭顱重得不可思議像是不是自己,之後你則難免害怕再將自己逼到那種境地。

《潮》中令人非常難忘的同名段落,白鳥吳明璟蜷縮如嬰兒從雪白的簾布中誕生,在潔淨卻荒蕪的世界,唯有吟唱與鼓聲陪伴。隨著鼓聲的節奏,明璟如靜坐鼓般依著中軸旋轉,由小而大、由下而上,從盤坐到高跪再到站姿,讓成捆的髮束如畫筆在空間中旋轉揮灑。尤其到了站姿,隨著某種身體擺盪的頻率,那頭髮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像是深海的章魚那樣柔軟靈動,在釋放中旋轉攫取。看著頭髮的動態幻變,有種錯覺你以為明璟似乎沒有生命,更像是純粹的動力或自然的更迭循環那樣超然,那樣完美;只有當甩動的力量增大而稍微偏離重心,身體必須反射拉回的些微片刻,你才突然想起明璟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難道她不會頭暈,不會疲憊,不會害怕嗎?你想起自己旋轉幾分鐘就無法承受的身體,明璟要擁有多麼強的意志才能從順時針換到逆時針,一波又一波的甩頭五六百圈,日復一日的將自己逼到如此極致,她難道不感覺辛苦,不感覺徒勞,不感覺寂寞嗎?

〈潮〉的尾聲白鳥聲嘶力竭,哀嚎慘烈,痛徹心扉,白色的湧浪洗刷整片舞台,與《觀》的Samo相互呼應著。你心中只有不忍,想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生命體會,如何堅決把自己逼到那種境地。若《花神季》的〈冬枯〉是從孤寂體悟出的一種灑脫,〈潮〉的孤寂卻更哀怨、更憤怒、也更無助。當無痕的大地隨著白鳥的心情起伏波蕩,留下凹折散亂的痕跡,明璟抓起滿佈整個舞台的白紗緩步後退,曳出一片扇形,她低姿將白布捧到眼睛下緣,像瀑布,更像是眼淚從山陵流滿大地。

〈潮〉如同三、四十分鐘的靜坐鼓,舞者一方面聆聽內在的聲音,跟隨動力持續行走,不假思索,不能強求;然而將覺知的練習轉化為演出形式,舞者每個重心的移轉、動作的堆疊與情緒的湧現都必須謹慎妥貼,必須結構井然,然而要兼顧規範與自由,卻是何等艱難的挑戰?〈潮〉是從明璟身體裡長出的舞,在林麗珍老師的懷裡誕生,因老師與明璟長年累積的默契與信任而滋長。你的心中湧起敬畏,知道如此工夫,非明璟不可。

《潮》從《觀》未結束的故事繼續說下去,當白鳥歸來,鷹族的兄弟卻已不在。時空卻在過去與現在跳躍,在天、地、人三界流轉變換。〈潮〉之後接著《醮》的〈遙想〉,卻是地府的新娘用愛情回應白鳥的哭嚎?從〈引路〉到《觀》的〈無形〉,死而復生的白鳥又要再死一回,卻不再勾起鷹族兄弟的手足相殘,而是導致《醮》〈芒花〉中兩個族群的械鬥,再透過《醮》的〈引火〉向死去的鬼魂贖罪。然而從背幕走出的卻不是著水印布的女子們,將舞台散亂的芒花與罪惡洗淨,卻是拉著長河的女子孤身穿過橫屍遍野。接著《觀》中拿著稻穗與鈴鐺的女子出場在河邊乞求豐收,是哀悼死亡還是祝福一場婚禮?《潮》像是時光旅行帶著你在不同的時空情境間穿梭,你卻不禁感到疑惑,只覺得舞者們似乎比你記得的跳得更好,好像時間不曾讓人老去,卻臻至完美。

《醮》與《觀》已經烙印在你的腦海中,她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脈動,與你當時的生命經驗緊緊扣連著,怎樣都無法分離了。你在想若是第一次看無垢作品的觀眾,又可能如何解讀《潮》的起落?你看著那些哭過的眼睛與感動的神情,知道自己也曾經如此被撼動。

《潮》

演出|無垢舞蹈劇場
時間|2017/03/10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遙想〉一段中,首席男舞者鄭傑文與首席女舞者王芊懿的雙人舞,兩人如此地接近彼此,卻又將觸未觸,傳達了愛情千絲萬縷般的纏綿,宛如嫋弱的折磨。(陳祈知)
3月
25
2017
經典的形成透過不斷重複搬演,而又加強經典的位置;《潮》則像是作為一面鏡子重新反照天、地、人,以刻意「以新復舊」、「自己看到/重複自己」,來對「經典的生產過程」提出另一層帶有強烈自省意識的發問。(汪俊彥)
3月
24
2017
創作者悉心展露人間愛別離苦、怨憎與求不得的心態在二、三段中如潮水般不斷湧現,也唯有行正、種善方能超脫人天,但是三個段落都能看到與前幾個作品類似的身影,不免讓人失去如第一段般的震撼,而阻礙了向下思維的開展。(鍾伯淵)
3月
20
2017
歷時超過二十多分鐘,多達六百多次的甩頭,看見舞者一人獨自對抗著自己身體的極限,有時力竭但又旋即拼命奮起,我在觀眾席內多次被這樣的能量激盪得熱淚盈眶。這不僅只是到達「精疲力竭」為止,而是「盡力」把一個簡單的動作做到極限。(葉根泉)
3月
13
2017
無垢舞蹈劇場的視覺和諧美感之境,似乎是透過人物角色與空間的社會地位階級分配下所造成的結構美學。在主要角色舞動之時,必以跪姿虔誠膜拜之態靜置於舞台空間。這樣「神格」「部署」「階級化」的舞蹈結構設計,如今重新思索卻有更深入的社會、性別與階級意涵在其中。(石志如)
3月
13
2017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