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與「別無選擇」的沈浸式劇場《浮世百願》
12月
13
2021
浮世百願(笨蛋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41次瀏覽

黃世婷(表演藝術自由接案者)


一棟擁有百年歷史的酒樓蓬萊樓,傳說中酒樓藏有神奇的魔力,樓主透過一年一度的浮世宴,向賓客收取費用,並使用魔力完成賓客的心願。因此,這樣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而來到蓬萊樓的賓客,各自懷著不同的心願前往,有追求財富、希望活得更久,有尋求真相、愛情、復仇卻因爲理想或出身而無法如心所願,也有想拯救重要他人者。政商名流、中產階級、知識青年等,各個角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因為階級、政治、文化社會的限制,來到酒樓許願,期許能夠扭轉他們各自的命運。

台灣一直是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然而這樣共融共存、尊重多元的景況,並非如此這般的理所當然,我們想象中唾手可得的自由,也許是前人經過許多衝突、犧牲的結果。《浮世百願》裏頭日治時期的大稻埕,也正揭露了當時歷史社會部分的樣貌:日本殖民政府當權者、漢民族被統治者,以及本島原住民這樣底層的被剝奪者。不過,若以為《浮世百願》是訴諸傳統刻板的黑白分明,好人壞人陣營的遊戲恐怕小看了這個演出,我想《浮世百願》充分利用了沈浸式劇場的方式、多重結局的設定,好好訴說了一個「如何選擇」與「別無選擇」的故事。


浮世百願(笨蛋工作室提供)

如果探討記憶的重點是尋求失憶的片段,探討歷史,首先要面對的是人性的真實面以及社會的複雜性。因此,若要訴說極權或者被壓迫者的時代故事,我想沈浸式劇場實為一個具有縱向深度的表演藝術方式,來揭露過去歷史的多重真相,或者媒體上常說的翻轉史觀。先不論該演出是否呼應歷史真實,以及提供給玩家文字卡內文敘述的黏滯,較難在短時間內抓住閱讀重點,從《浮世百願》雕塑各個角色的人設,以及複雜的故事線和多重結局設定,再加上與角色連結的解謎關卡,可以看到製作團隊的野心。另外,觀眾/玩家藉由扮演賓客角色,能產生強烈的共感,藉由與演員一對一的互動演出,使參與者能高強度的同理角色的心情與時代環境條件限制,啟發我們看事情的多重面向與思考深度。

該劇的副標寫道:「代價之前,成真之後。」每個角色為了什麼樣的目的,所盤算出來的決定,在願望成真之後,原本預想的藍圖卻也未必就如想像的那樣可以創造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浮世百願》如實呈現了這種社會人心樣態,我們的選擇未必有效(卻也未必無效),結局更非我們所能控制,這個由許願與選擇影響的多重結局設定,在大稻埕的十連棟裡,蓬萊樓的浮世宴上,真實與虛擬之間,展現該劇魔幻與寫實的迷人之處。

《浮世百願》

演出|笨蛋工作室
時間|2021/11/27 13:30
地點|購票後於特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開始體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