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闖關計畫《男孩快跑》
4月
07
2015
男孩快跑(路崎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7次瀏覽
楊皓麟(社會人士)

還沒觀看演出之前,一直猜測著這個製作到底葫蘆賣什麼藥?男孩是要跑什麼?跑去哪?追尋什麼?逃避什麼?九十分鐘的演出過後,觀眾與演員共同經歷了一場敘事與人生的闖關交流。人生不像遊戲能夠重玩,現實也不如編劇能夠重寫,這或許是《男孩快跑》所要傳達給觀眾的意念。當然,若是要以兩個字來囊括導演林一泓此次的創作,那肯定是「真/假」了。

整個演出共十場戲,其內容可以大致以「寫不出Running Boy比賽結局的三名劇團成員訴說著小木偶的故事,可卻說不出自己的故事」來看。演員時以敘事的方式演繹《木偶奇遇記》,時而成為類似綜藝節目遊戲的主持人與參賽者,又不時跳脫角色成為原先寫不出劇本的劇團演員。除了頻繁對觀眾做直接互動的觀演關係之外,在各個戲中戲和角色扮演的橋段下,觀眾可以找到相當程度後設戲劇的亮點。而從整個編劇的劇情架構來看,一開始演員穿上運動衣運動鞋,途中遇到種種闖關遊戲,最後回到起點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在呼應著主要戲中戲《木偶奇遇記》中皮諾丘「居/離/返」意義的文學參照。

「真/假」經常是後設戲劇所要讓觀眾進行思考、辯證的主題,而《男孩快跑》則分成幾個面向加以表現。戲裡的劇團生活是現實與劇場的錯綜,除了兩位演員一個導演一名舞監,還出現了可以即時控制聲光技術或是隨時喊暫停不演的橋段,讓觀眾跳脫劇情,摸不著現在到底是演戲還是現實,要入戲還是不用。中間插入的三場闖關遊戲:跟觀眾比賽唸成語速度、不能說謊的情侶問答、撕去對手背上名牌的遊戲,則是人生與遊戲的角力。而這些都相互指涉著《木偶奇遇記》誠實/謊言以及真人/假人的層面。在編導的構思上,這樣裡應外合的多重包裝著實頗具巧思。然而這樣多重包裝會不會使得觀眾對娛樂的接收大於內涵,或是創作者只想讓觀眾看熱鬧而捨棄更深入著墨男孩被迫必須成長的議題,那可能還有待討論。

從視覺意象來看,三面牆各繪製了不同的樣貌:一路冒險尋找公主的超級瑪莉電玩、如同尋寶地圖般手繪泛黃的站牌地圖表、以及排列成像是視力檢查表的方向箭號。就像是小男孩的成長旅程一般,舞台設計巧妙地利用這三面牆所賦予的符號來建構並解說了這齣戲的宗旨,頗具概念地讓視覺氛圍上充斥著遊戲、尋找、冒險、童趣的元素,在在都暗示觀眾這會是一個屬於男孩們的成長記憶。別出心裁的是,導演特別讓一台攝影機架在觀眾席前拍攝,令色彩繽紛的舞台頓時成為一個攝影棚,呼應劇情內容中所出現的綜藝節目,也同時架設出整個戲「真/假」的創作結構。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看似屬於男孩專利的製作中,導演選擇了白靜宜這位女性演員,她並不屬於那種典型浪漫美少女的形象,甚至或多或少在劇中提及《求證》(Proof)凱薩琳「這是我的筆記本」的感人台詞時還自我嘲弄一番。讓人理解到,導演所選擇的早已不是看似真實的性別形象,或許反而是潛藏在外貌之下調皮小男孩的內心形象。這齣戲產生精準的喜劇節奏,便是由於三位演員在表演的過程與轉換之中,呈現那種如同小男孩玩樂的、隨興的、無須負責的表演形象,賦予了這齣戲活潑的生命力。

小男孩的養成計畫總會碰到迷惘然後找到方向,終究遊戲破關獲得結局。小木偶的歷險最後也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同戲裡三次遊戲比賽,最後都以小丘獲勝收場。可是然後呢?這些結局的出現是否就代表結束?男孩獲勝後未來長大成人的日子又會如何?或許就像是創作者在節目單提及的文字一般,各自休息了一段時日,即將蓄勢待發地展開新冒險。因此編導最後給了我們一個休息再出發的視野,一個小木偶得到結局之後的開始,一個創作者們指日可待的縮影。

《男孩快跑》

演出|路崎門
時間|2015/04/03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