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闖關計畫《男孩快跑》
4月
07
2015
男孩快跑(路崎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6次瀏覽
楊皓麟(社會人士)

還沒觀看演出之前,一直猜測著這個製作到底葫蘆賣什麼藥?男孩是要跑什麼?跑去哪?追尋什麼?逃避什麼?九十分鐘的演出過後,觀眾與演員共同經歷了一場敘事與人生的闖關交流。人生不像遊戲能夠重玩,現實也不如編劇能夠重寫,這或許是《男孩快跑》所要傳達給觀眾的意念。當然,若是要以兩個字來囊括導演林一泓此次的創作,那肯定是「真/假」了。

整個演出共十場戲,其內容可以大致以「寫不出Running Boy比賽結局的三名劇團成員訴說著小木偶的故事,可卻說不出自己的故事」來看。演員時以敘事的方式演繹《木偶奇遇記》,時而成為類似綜藝節目遊戲的主持人與參賽者,又不時跳脫角色成為原先寫不出劇本的劇團演員。除了頻繁對觀眾做直接互動的觀演關係之外,在各個戲中戲和角色扮演的橋段下,觀眾可以找到相當程度後設戲劇的亮點。而從整個編劇的劇情架構來看,一開始演員穿上運動衣運動鞋,途中遇到種種闖關遊戲,最後回到起點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在呼應著主要戲中戲《木偶奇遇記》中皮諾丘「居/離/返」意義的文學參照。

「真/假」經常是後設戲劇所要讓觀眾進行思考、辯證的主題,而《男孩快跑》則分成幾個面向加以表現。戲裡的劇團生活是現實與劇場的錯綜,除了兩位演員一個導演一名舞監,還出現了可以即時控制聲光技術或是隨時喊暫停不演的橋段,讓觀眾跳脫劇情,摸不著現在到底是演戲還是現實,要入戲還是不用。中間插入的三場闖關遊戲:跟觀眾比賽唸成語速度、不能說謊的情侶問答、撕去對手背上名牌的遊戲,則是人生與遊戲的角力。而這些都相互指涉著《木偶奇遇記》誠實/謊言以及真人/假人的層面。在編導的構思上,這樣裡應外合的多重包裝著實頗具巧思。然而這樣多重包裝會不會使得觀眾對娛樂的接收大於內涵,或是創作者只想讓觀眾看熱鬧而捨棄更深入著墨男孩被迫必須成長的議題,那可能還有待討論。

從視覺意象來看,三面牆各繪製了不同的樣貌:一路冒險尋找公主的超級瑪莉電玩、如同尋寶地圖般手繪泛黃的站牌地圖表、以及排列成像是視力檢查表的方向箭號。就像是小男孩的成長旅程一般,舞台設計巧妙地利用這三面牆所賦予的符號來建構並解說了這齣戲的宗旨,頗具概念地讓視覺氛圍上充斥著遊戲、尋找、冒險、童趣的元素,在在都暗示觀眾這會是一個屬於男孩們的成長記憶。別出心裁的是,導演特別讓一台攝影機架在觀眾席前拍攝,令色彩繽紛的舞台頓時成為一個攝影棚,呼應劇情內容中所出現的綜藝節目,也同時架設出整個戲「真/假」的創作結構。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看似屬於男孩專利的製作中,導演選擇了白靜宜這位女性演員,她並不屬於那種典型浪漫美少女的形象,甚至或多或少在劇中提及《求證》(Proof)凱薩琳「這是我的筆記本」的感人台詞時還自我嘲弄一番。讓人理解到,導演所選擇的早已不是看似真實的性別形象,或許反而是潛藏在外貌之下調皮小男孩的內心形象。這齣戲產生精準的喜劇節奏,便是由於三位演員在表演的過程與轉換之中,呈現那種如同小男孩玩樂的、隨興的、無須負責的表演形象,賦予了這齣戲活潑的生命力。

小男孩的養成計畫總會碰到迷惘然後找到方向,終究遊戲破關獲得結局。小木偶的歷險最後也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同戲裡三次遊戲比賽,最後都以小丘獲勝收場。可是然後呢?這些結局的出現是否就代表結束?男孩獲勝後未來長大成人的日子又會如何?或許就像是創作者在節目單提及的文字一般,各自休息了一段時日,即將蓄勢待發地展開新冒險。因此編導最後給了我們一個休息再出發的視野,一個小木偶得到結局之後的開始,一個創作者們指日可待的縮影。

《男孩快跑》

演出|路崎門
時間|2015/04/03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