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書寫的第一章《拉歌 La Ke》
7月
03
2015
拉歌La Ke(布拉瑞揚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0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當了現代舞者與編舞家近廿年的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回家」卻是近幾年的事情,近幾年布拉瑞揚開始藉著參與《迴夢》、《找路》等與台灣原住民故事及精神內在相關的舞作,開始了自己的精神返鄉之路,但是在2014年,布拉瑞揚才真正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台東,創立自己的舞團「布拉瑞揚舞團BDC」。這場《拉歌La Ke》就是他個人舞團的創團首作。

舞團成員甄選的條件非限科班出身的專業舞者,這標誌了布拉瑞揚想藉著創立一個真正來自部落、在地生根的原住民舞團來做為自己返鄉意圖的實踐,他在《拉歌》開演前的致詞有點害羞地說到,這可能是(場)「不太漂亮的舞蹈」,實則應該也是為自己的返鄉後的首作問世,帶點「近鄉情怯」的自我調侃。

相較於「返鄉」之前,在紐約、在台北的布拉瑞揚,雖有著被主流社會認可的外顯的一流舞者的身分與地位,但可能也意味著自己原住民身分長期的「去主體化」;而決心返鄉重新建構自己文化主體身分的各項內涵,布拉瑞揚必須親力親為地在舞作裡展開逐步的向內書寫。有趣的是相較於在原住民其他藝術領域的同時代人物如文學的夏曼‧藍波安,造型藝術的拉黑子‧達立夫等人,布拉瑞揚雖身為舞蹈界的藝術老兵,但在原住民主體內向書寫的梯隊裡,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稚齡新兵。

在《拉歌La Ke》裡,我們看到布拉瑞揚試圖藉著對「歌」與「舞」的在部落裡的多重輪廓的重新描寫與定義,來架構他的內向書寫的第一個篇章。第一階段的論述來自對「典型」舞蹈肢體的反抗與解構,布拉以近乎遊戲的舞者肢體與聲、意聯絡,重新闡述原住民身體律動的來源。與許多嘗試努力建構新原住民舞蹈美學的編舞家一樣,布拉非常注意原住民的「集體性」對身體表現的內在帶動力量,原住民不但知道「能動」,而且知道如何在「群體」裡動,在「部落」裡動,在「儀式」裡動。但布拉在舞作中也埋入自己的觀點,例如藉著運動競技的橋段,似乎也傳達了編舞者個人對原住民的「尚武/尚舞」等內、外在連結的憧憬與想像。

對於「歌」這個元素對架構原住民身體內容的影響,布拉瑞揚也賦予了非常吃重的地位。相較於他在《找路 Pu’ing》裡做過的溯源式的身體內容的解析,在《拉歌La Ke》裡,他放進了一個比較有趣而且有感染力的方式,他將「歌」視為一個各種文化向內進入部落的甬道,列舉了(老)西洋流行音樂、日本演歌、國語流行歌曲進入部落,又深深內化成部落身體的一部分的現象作為他觀察的佐證。另外他也觀察到了「歌」對原住民幾近烙印的功能,或者說「歌」是原住民的另一種「族服」,也是原住民喚醒自我主體存在的一個極明顯的能量。

布拉瑞揚藉著台上演出的成員穿插的口白,也提到原住民身分與身體的宿命問題,諸如回復原住民姓名的困難,與原住民普遍的離家等等傷痕現象,應該也是來自他進行內向思索的切身議題,只是藉由舞作中的舞者代言。但這樣的文化論述的子題,似乎就不如他在書寫「歌」與「舞」這兩個議題般的精采與有力結尾。

但既然布拉展開了向內書寫的第一篇章,誰說將來不會看到他在將來的舞作中逐步展開新的關注議題與書寫內容呢?

《拉歌 La Ke》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15/05/30 19:30
地點|台南歸仁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布拉瑞揚舞團想要擺脫傳統台灣原住民族樂舞展演模式,重新為原住民劇場、舞蹈另闢蹊徑,開創一條不同的實驗性途徑。但是,這樣的企圖心卻又受限於自身的「原住民性」框架。(徐國明)
7月
03
2015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