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音樂的平衡共存《春天在唱歌》
5月
05
2016
春天在唱歌(對位室內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4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人)

嚴長壽於《教育應該不一樣》寫到:「…一個地方文化的建設,必須透過教育的淬鍊、文化的積累,當地愛鄉土的人,一磚一瓦的堆疊,方可成就。文化,才是台灣最大的軟實力。」【1】筆者低著頭思索此句話含義,再抬起頭回想對位室內樂樂團整個樂季表演,似乎從中得到了一絲的答案。

縱觀對位室內樂團近期的大型表演節目,2015年6月《民謠綺想》、2015年11月《錯過茱麗葉》,加上此次2016年4月《春天在唱歌》,筆者讚賞這些節目的共同脈絡就是介紹台灣作曲家作品,不管是《民謠綺想》之許常惠的原野熱情,還是李子聲用舊詩新樂創作出《錯過茱麗葉》,甚至是陳玠如於《春天在唱歌》裡的戲謔式嚴肅等,不論觀眾迴響如何?(至少筆者偏愛),筆者認為此舉對於台灣作曲家推廣或者樂團定位上,都是美事一樁,尤其現今節目曲目安排還是以國外音樂居多,此舉在南方城市更為可貴,作曲家和演奏家用自己熟悉的語法奏出屬於土地的聲音,宣傳價值都比螢光幕前高喊主權在手的「作秀」高。

《春天在唱歌》整體來說一齣優質的劇碼,對位室內樂團的親子音樂劇著重讓孩子聽音樂,互動式比例較少,不能以偏概全說這是不好,筆者認為各有其優點,端看製作內容下定論。對位室內樂團經由系列活動淬鍊之後,於獨奏和合奏上都有令人驚艷的詮釋,團員對於音樂想法整齊劃一,詮釋也忠於原譜,讓筆者可以安穩地享受音樂;此次更邀請俄國女高音Anna Virovlansky(以下簡稱Anna),Anna的歌聲充滿自信、穿透力,她的音色飽滿,且身體共鳴點轉換自如,讓她的音樂細節更加多采,且她對於歌詞感受很深,筆者聽著她的歌聲搭配簡單的燈光剪影,竟能脫離翻譯字幕機,感受到歌聲所釋出能量,歌曲〈親愛的名字〉可聽出她在花腔炫技裡做出細膩地詮釋;〈結束了…我的悲傷!〉除了哀傷的歌聲外,臉部表情也十分入戲;唯一〈來吧,來到我的懷中〉,雖發出震耳欲聾的高亢歌聲,卻忽略此為二重唱曲目,導致與男高音音量不平衡,有點獨秀意味,實屬可惜。

葉王洲用舞蹈詮釋出擬人化的兔子,他不僅輕巧優雅地跳躍,更運用大量的手部細微運動呈現頑皮的兔耳,既俏皮又活靈活現;其中一幕,他與豎笛演奏家劉凱尼於瑜珈球上,齊力合奏《羅西尼:序奏、主題與變奏》,不管是優雅慢板的滑步,甚至大量音群的追逐,葉王洲總是能配合著現場音樂緩急、律動演繹,跟著豎笛樂聲流動,雙重搭配完美結合。

劇情上,演員表現可圈可點,小孩的童真、多重角色個性轉換,深刻的戲劇詮釋,既沒有被強大的音樂能量吞噬,且巧妙地設計讓劇情前後連貫,如開場舞台側邊的「父母吵架」的火爆戲,雖為無聲,但演員用動作詮釋負面情緒,而吵架聲全由弦樂四重奏替代;節目尾聲,在相同地方重複上演,不過時空、情緒完全相反,音樂中伴隨演員細碎地說話聲,竟變成一種甜蜜的嘮叨,如此前後呼應的設計,讓筆者多了更多思考空間,更佩服演員於音樂間找到一種平衡共存關係。導演謝淑靖手法決定親子劇場的主線,筆者曾欣賞對位室內樂團2015年親子音樂劇《糖果屋》,雖為同一導演,但手法卻感到疑惑,因劇情交代不完全,或伏筆埋設太多,正當筆者思索一個問題時,新的疑惑又隨之而來,因此帶著滿滿地問號離開;而《春天在唱歌》卻帶來全新感受,音樂與角色情緒和情境時空層層相關,音樂讓劇情流暢,戲劇也豐富音樂,劇中更埋設一些「沒有正確答案」,或許也是要留給親子討論的空間,期望樂團能持續保持如此寓教於樂(音樂)的製作。

美中不足的是,親子劇中音樂屬於片段式的表演,曲目眾多,故在節目的曲序對聽眾來說尤為重要,如果順序有誤就會對了解音樂的聽眾帶來困擾;還有樂團的中英簡介也為何分別放在頁中和末頁,令筆者匪夷所思,小小建議提出。文化教育是需要積累、是需要傳承,更需要在地人和聽眾的努力,

對位室內樂團於南部不斷地深耕,製作多元化的音樂節目,為南部音樂會教育文化灌溉多年,期望今晚離開的大大小小觀眾,能於多年後為南部文化注入更多新活力。

註釋

1、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台北市:天下遠見,頁212

《春天在唱歌》

演出|對位室內樂團
時間|2016/04/01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這次選出的創作者多為臺師大或北藝大的(前)作曲生,但作品呈現形式皆不落學院俗套,特別是將不同的媒介與電子音樂相結合——包含現場操作、穿戴裝置甚至是魔術秀等,光是形式就令人耳目一新。
11月
27
2025
她不只唱中有戲,她那渾身充滿戲感的歌劇演員自信,漫溢竄流在她整首的演唱中,再搭配她高超的演唱技巧,自由地將聲音轉換、遊走在演唱與說白間,聲音色彩隨著段段歌詞內容的不同,展現豐富多變的音色與詮釋,令人拍案叫絕!
11月
24
2025
《鼕》與《泥巴》故事的發端卻不在家族緣結或往昔舊事,而是企圖將人物遭遇和事件擴張成某種具共時性、更容易被共感的概念或情感。最後再藉由「勞動」的演示,回歸母題。
11月
17
2025
在導聆人蔡永凱,充滿教師風範的敘述,口條清晰又易懂的解說中,觀眾們能夠輕鬆進入十九世紀音樂的氛圍中。接著女高音林芳瑜更是充分呼應主題地,演唱了近代到現代的英文藝術歌曲。
11月
04
2025
再次返觀《無界的疆域》的命題,或許桑布伊做的不是界的「消弭」,而是界的「擴張」。用一種毫無保留的擁抱,將所有可觀照的他者儘可能地吸納於自身。當界被拉伸、被延展至非我的邊際之外,便成就了「無界」。
10月
24
2025
本場音樂會不僅有黃好吟親自擔任主奏,並從她與林東河曾經教導的學生中,邀請六位傑出青年演奏家分別演繹作品,深具傳承與發揚的意義。
10月
23
2025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