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嶄新的生命《消失—神木下的夢》
4月
21
2014
消失—神木下的夢(飛人集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1次瀏覽
鄭瑞媜(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畢,社會人士)

飛人集社以生命的三階段為主題,製作出三部小孩也可以看的系列戲劇,立意良善,不但刺激小孩觀眾思考與想像,也激發帶孩子進劇場看戲的大人觀眾藉此喚回童心。如果你來不及看第一部曲《初生》、第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錯過溫柔魔幻第三部曲《消失-神木下的夢》的你定會加倍惋惜。

這是關於一對相依為命的姐弟,為了尋找「消失」的媽媽,經歷冒險、學會勇敢,不再害怕死亡。幕啟,枝葉扶疏的大樹下,年幼的姐弟仰望花絮如雪花般隨風而落,童言童語,道盡兒童世界的純真。冒險途中,姐弟遇見了龍王。弟弟童真地問:「媽媽在哪裡?」龍王告訴他,你的媽媽消失了。「什麼是消失?」弟弟疑惑地問。龍王說:「消失就是死了,死了就是消失了,你的媽媽死了。」生命其實是一個難以用言語說明解釋的旅程,人們總會習慣性避而不談,反而讓「死亡」蒙上一層神秘感、讓人懼怕。編劇在劇本中放入相關議題,挑起大人敏感的受覺、挑戰民間禁忌。筆者看往身邊一叢叢像小蘿蔔頭一樣的孩子,他們個個表情雲淡風輕,專心致志的看著演出。與此同時,筆者不禁會心一笑,是不是大人預設的立場太多,反而低估了我們的孩子其實比想像中更成熟。

出發冒險,也是返家的旅程。為了尋找消失的媽媽,小姐弟鼓起勇氣爬進樹洞,意外掉入地底下,遇見龍王並經歷一串串的冒險。在東方文化的觀念中,死亡就是落葉歸根,將身體回歸給自然,自然則代表大地。姐弟倆掉入樹洞、在地底旅行冒險,正是巧妙地呼應這個觀念。龍王帶走弟弟的旅途中,他們遇到狐狸的「慶典」。編劇藉此重新定義死亡,將狐狸的死亡儀式轉譯、解釋為是身體與土地的婚禮。他強調,「死亡」本來就是一件值得歡慶和開心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害怕。

龍王一角的出現可謂是畫龍點睛,將劇情推入高潮。龍王故作兇惡的大吼,反問台下的小朋友「咳咳…我這樣…夠不夠兇阿?那這樣呢?還是…這樣呢?」惹得大人小孩笑聲一片。有趣的是,在傳統中國故事中「龍」是具有祥賀之氣的瑞獸,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先祖,也因此絕大多數的傳説故事都和牠有不可畫分的密切關係。牠代表皇室權力、中華文化精神,同時也象徵喜氣、吉兆。編劇描述劇本裡的龍王生活在地面底下,而且顛覆傳統將牠寫成一個喜歡偽裝兇猛的份子,但骨子裡其實又十分善良。龍獸雖然在地面上象徵喜氣,龍王在劇本中則是稱霸地表下的世界,代表死亡。有趣的是,在地底下的死亡被定義為「歡天喜地的重生」──這樣一個如同輪迴又像是彼此互相對比的設定,不失為一個富含巧思、用意深遠的安排。

飛人集社一如往昔,使用幻燈片投影出神話般的童話空間,將牆壁、布幕和觀眾席都囊括成舞台的一部分。搭配輕快音樂、精湛的幻燈片動態效果,讓劇場不再只是黑暗的銅牆鐵壁。在道具及戲偶的製作上,巧妙運用複合式媒材,使用不需過多花費且隨手可得的物品,製作出姊弟倆的紙偶、狐狸面具和栩栩如生的龍王。如此,大小觀眾即便離開了劇場,也能在家裡自己做道具,和家人用戲劇、美術和音樂來互動交流,利用家裡的空間來搬演一齣又一齣的戲。劇中栩栩如生的紙偶、狐狸面具、龍王戲偶,活靈活現、真實感十足。因此,當充滿爆發力的狐狸帶上面具,當龍王兇猛地晃動著尾巴、左右搖擺身軀,我們其實更期望它們能走進觀眾席,帶給觀眾更逼真的臨場感。

本戲是一齣值得推薦給身邊親友的小戲,唯一可惜的是觀眾們並未能在票房上給予支持,不禁讓人為藝術惋惜。或許藝術行銷與包裝稍顯不足,但飛人集社秉持信念、一如既往的穩固其藝術品質與核心價值的態度,讓人十分欣賞。《消失-神木下的夢》雖沾染淡淡的憂傷,卻能以歡樂、勇敢等正面力量來包裹這段故事,讓大小觀眾貼近劇場、觸碰特殊議題。不論藝術層面或內部價值,他們皆是值得肯定、一再回味的好戲。

《消失—神木下的夢》

演出|飛人集社
時間|2014/04/05 19:30
地點|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畫面出現過世的狐狸,我們看著牠慢慢地被一鏟又一鏟的泥土覆蓋,最後消失不見,整個畫面只剩下泥土的黑。此時音樂是輕柔的,呼應了慶祝亡者跟土地結婚的部份,此段戲緩慢但令人印象深刻。(張家綾)
3月
14
2013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