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的經典復刻《劈棺驚夢》
7月
03
2024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8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莊周試妻》(或《大劈棺》)的故事在戲曲舞台上久演不輟,臺灣豫劇團於2004年曾移植川劇改編為豫劇《田姐與莊周》,時王海玲與國光劇團老生唐文華跨界合作,此次老戲新編的《劈棺驚夢》,台北場由豫劇團花旦蕭揚玲飾演田氏,國光劇團老生盛鑑飾演莊周,頗有復刻當年跨劇種合作之意味;而高雄場由豫劇團新一代生角林文瑋飾莊周,具培育年輕演員及傳承經典劇目之意義。

在移植川劇《田姐與莊周》同年,臺灣豫劇團也以同樣題材製作了實驗劇作《試妻!弒妻》,著重歌隊聲音作為內外在空間的顯化,此劇也在2020年復刻再演。近幾年來豫劇團著重於傳統老戲及新編戲的再演,除了以戲帶功深化技藝的打磨,同時也看出近年來豫劇團的定位以經典劇目傳承的走向,相較於以往的「豫莎劇」系列、「本土小說改編」或「實驗」系列走開創的格局,近年則回歸到傳統老戲或經典戲的復刻再演為主軸。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以今年度大戲《劈棺驚夢》為例,雖然劇名有意在二十年前的《田姐與莊周》上做出些微區隔(當時《田姐與莊周》的副標即為《劈棺驚夢》),就其情節結構而言,也並未進行較大幅度的修編與增刪。《劈棺驚夢》的情節依循著原故事:因莊周修煉暫不見客,楚王孫因而與田氏同遊勾起彼此情愫。莊周見一搧墳女助其搧乾墳土改嫁,回家後與田氏提及此事,田氏以為莊周知其動心有意測試於她,兩人相互猜忌,使莊周決意幻化王孫試其妻,田氏起初拒絕了假王孫的追求,最後在假王孫的殷勤求愛之下允諾改嫁之事。假王孫再次以病痛試田氏是否為救王孫劈棺以取莊周之腦,田氏在百般掙扎之下選擇劈棺,讓莊周領悟田氏對其為道德綱常倫理、對王孫則為自然之情,然而即使莊周決心放手讓田氏離開,田氏知曉被騙,心儀的王孫並未真的回來,在羞愧與痛心之下選擇自縊。在原編劇徐棻、胡成德的處理下,將人物性格轉化得更加人性與合理,也深化了情感試驗的命題。

此次演出在舞臺效果處理方面,透過劇中莊周精通法術的設定安排機關佈景,例如莊周將田氏摘下的杏花變回杏花枝頭上、點化金童玉女橋段使用變臉及快速換裝等方式製造驚喜感,每每令觀眾驚呼。許多段落也以舞群圍繞在主角人物周邊,其中寡婦群的所唱「寡婦的規則」以詼諧幽默的方式道出傳統貞節觀念對女性的禁錮,諸位寡婦手中的拐杖也化成家的牢籠,鎖住女子的青春年華。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音樂與舞台方面都做得相當地滿,毫無冷場,演員的表現也各適其分,蕭揚玲飾演的田氏以大段獨唱唱出田氏在情感抉擇中猶豫,高音高亢有勁,下腰、水袖及屁股坐子等做工繁重。當家小生劉建華飾演楚王孫,飾真王孫時儒雅倜儻,而後飾莊周幻化之假王孫時,則在身段及表情方面更為生動靈巧,將莊周的內心戲外化得相當顯著,賦予人物鮮明的靈活度。而飾演真莊周的林文瑋為豫劇團重點栽培的新生代演員,其嗓音清亮,唯高音處略扁,然整體表現仍穩紮穩打。其餘幾個配角亦頗為吸睛,張瑄庭飾演搧墳女的蹻功和墳乾時的得意姿態引人矚目,謝文琪飾演的醜姑與李安傑飾演的童兒皆活潑可喜,二人被由金童玉女點化為人時,傀儡身段的相互搭配製造另一種舞台「笑果」,最終看見田氏痛苦之時,感悟當人日子難受,請求莊周將其變回紙娃,也為劇情鋪展另一層況味。情節進展的流暢、舞台手法的吸睛效果,以及演員靈動活潑的演法,使整部戲十足豐富引人入勝,即使這是一齣二十年前的復刻戲,也毫不遜色於近年新編戲。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二十年前的新編戲,如今看來已不新,在當代戲曲各種跨文化、跨界合作或實驗小劇場等等百花紛呈、嘗試打開戲曲各種可能的浪潮之中,新或舊放在時間的維度下成為相對的概念。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以《劈棺驚夢》而言,是取用《田姐與莊周》的另一個別名成為復刻版的劇名,在內容的詮釋上亦未開發新意,田氏在情感抉擇方面頗為曖昧不明,於現今擅於挖掘女性幽微或講求女性追求自我的當代意識下,田氏仍是一名被道德禁錮的女子。但即使如此,夫妻間的情感猜疑、人性情感的難以解脫,即如莊周如此修道之人亦有蒙蔽不明的時候,人性的共通點,也成為了經典之作的共時性。此次的復刻再演,讓觀眾看見一齣經典好戲如何橫跨不同時代,透過新一代演員的詮釋傳承下去,讓往日的新編戲成為一齣真正的老戲及經典劇目。

《劈棺驚夢》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4/06/15 14: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