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的經典復刻《劈棺驚夢》
7月
03
2024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3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莊周試妻》(或《大劈棺》)的故事在戲曲舞台上久演不輟,臺灣豫劇團於2004年曾移植川劇改編為豫劇《田姐與莊周》,時王海玲與國光劇團老生唐文華跨界合作,此次老戲新編的《劈棺驚夢》,台北場由豫劇團花旦蕭揚玲飾演田氏,國光劇團老生盛鑑飾演莊周,頗有復刻當年跨劇種合作之意味;而高雄場由豫劇團新一代生角林文瑋飾莊周,具培育年輕演員及傳承經典劇目之意義。

在移植川劇《田姐與莊周》同年,臺灣豫劇團也以同樣題材製作了實驗劇作《試妻!弒妻》,著重歌隊聲音作為內外在空間的顯化,此劇也在2020年復刻再演。近幾年來豫劇團著重於傳統老戲及新編戲的再演,除了以戲帶功深化技藝的打磨,同時也看出近年來豫劇團的定位以經典劇目傳承的走向,相較於以往的「豫莎劇」系列、「本土小說改編」或「實驗」系列走開創的格局,近年則回歸到傳統老戲或經典戲的復刻再演為主軸。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以今年度大戲《劈棺驚夢》為例,雖然劇名有意在二十年前的《田姐與莊周》上做出些微區隔(當時《田姐與莊周》的副標即為《劈棺驚夢》),就其情節結構而言,也並未進行較大幅度的修編與增刪。《劈棺驚夢》的情節依循著原故事:因莊周修煉暫不見客,楚王孫因而與田氏同遊勾起彼此情愫。莊周見一搧墳女助其搧乾墳土改嫁,回家後與田氏提及此事,田氏以為莊周知其動心有意測試於她,兩人相互猜忌,使莊周決意幻化王孫試其妻,田氏起初拒絕了假王孫的追求,最後在假王孫的殷勤求愛之下允諾改嫁之事。假王孫再次以病痛試田氏是否為救王孫劈棺以取莊周之腦,田氏在百般掙扎之下選擇劈棺,讓莊周領悟田氏對其為道德綱常倫理、對王孫則為自然之情,然而即使莊周決心放手讓田氏離開,田氏知曉被騙,心儀的王孫並未真的回來,在羞愧與痛心之下選擇自縊。在原編劇徐棻、胡成德的處理下,將人物性格轉化得更加人性與合理,也深化了情感試驗的命題。

此次演出在舞臺效果處理方面,透過劇中莊周精通法術的設定安排機關佈景,例如莊周將田氏摘下的杏花變回杏花枝頭上、點化金童玉女橋段使用變臉及快速換裝等方式製造驚喜感,每每令觀眾驚呼。許多段落也以舞群圍繞在主角人物周邊,其中寡婦群的所唱「寡婦的規則」以詼諧幽默的方式道出傳統貞節觀念對女性的禁錮,諸位寡婦手中的拐杖也化成家的牢籠,鎖住女子的青春年華。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音樂與舞台方面都做得相當地滿,毫無冷場,演員的表現也各適其分,蕭揚玲飾演的田氏以大段獨唱唱出田氏在情感抉擇中猶豫,高音高亢有勁,下腰、水袖及屁股坐子等做工繁重。當家小生劉建華飾演楚王孫,飾真王孫時儒雅倜儻,而後飾莊周幻化之假王孫時,則在身段及表情方面更為生動靈巧,將莊周的內心戲外化得相當顯著,賦予人物鮮明的靈活度。而飾演真莊周的林文瑋為豫劇團重點栽培的新生代演員,其嗓音清亮,唯高音處略扁,然整體表現仍穩紮穩打。其餘幾個配角亦頗為吸睛,張瑄庭飾演搧墳女的蹻功和墳乾時的得意姿態引人矚目,謝文琪飾演的醜姑與李安傑飾演的童兒皆活潑可喜,二人被由金童玉女點化為人時,傀儡身段的相互搭配製造另一種舞台「笑果」,最終看見田氏痛苦之時,感悟當人日子難受,請求莊周將其變回紙娃,也為劇情鋪展另一層況味。情節進展的流暢、舞台手法的吸睛效果,以及演員靈動活潑的演法,使整部戲十足豐富引人入勝,即使這是一齣二十年前的復刻戲,也毫不遜色於近年新編戲。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二十年前的新編戲,如今看來已不新,在當代戲曲各種跨文化、跨界合作或實驗小劇場等等百花紛呈、嘗試打開戲曲各種可能的浪潮之中,新或舊放在時間的維度下成為相對的概念。


劈棺驚夢(臺灣豫劇團提供)

以《劈棺驚夢》而言,是取用《田姐與莊周》的另一個別名成為復刻版的劇名,在內容的詮釋上亦未開發新意,田氏在情感抉擇方面頗為曖昧不明,於現今擅於挖掘女性幽微或講求女性追求自我的當代意識下,田氏仍是一名被道德禁錮的女子。但即使如此,夫妻間的情感猜疑、人性情感的難以解脫,即如莊周如此修道之人亦有蒙蔽不明的時候,人性的共通點,也成為了經典之作的共時性。此次的復刻再演,讓觀眾看見一齣經典好戲如何橫跨不同時代,透過新一代演員的詮釋傳承下去,讓往日的新編戲成為一齣真正的老戲及經典劇目。

《劈棺驚夢》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4/06/15 14: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
10月
25
2024
當演員走到舞台下時,腳步的動作基本上就被遮蔽,加上整體光影造成演員身形的延伸與扯動,間接讓觀賞焦點被挪位。於是,多半是成就了現代劇場的調度,反而掩蓋了戲曲欣賞的部分需求,這之間的拿捏既成功於導演,卻仍有繼續思考的空間。
10月
25
2024
然而當老字號劇團嘗試使用新思維,創新歌仔戲形式及元素,但作為家族戲班,下一代青年演員是否有能力運用唱腔、身段創發角色?傳承與現代劇場手法試驗過程中,如何取捨輕重?這是《青樓淚》的亮點也是挑戰。
10月
25
2024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10月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10月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10月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10月
17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10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