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審之(退休人士)
嘉義正明龍歌劇團日前新排《韓信設窖》一戲,於大稻埕戲苑公演,此戲是去年十月在「承功─新秀舞臺」中展演之《韓信設窖安軍心》(以下簡稱「承功版」)的延長版,仍由新秀張燕玲飾演韓信ㄧ角,筆者去年曾投稿本小抒芻見【1】。
這次新排的《韓信設窖》劇幅較「承功版」完整,大抵是根據《史記》的〈淮陰侯列傳〉、(明)甄偉《西漢演義》、民間傳說(韓信四不該肇致折壽之說),暨編導創意——增加慾羅師一角成戲。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但對於一向慣於直覺式觀戲者言,或即使具思辨意識者,仍似在考驗著渠等對全盤劇情了然的組織力和專注力,並且是臨場即刻面對。若謂不然,則筆者且將本劇鋪陳場序,略陳如下:
第一場:〔漢營帳內〕軍士聚賭,回想當年韓信(張燕玲飾)設窖安軍心往事,忽有慾羅師者(王沛姍飾)現身,對韓信提及宜善用風水寶穴ㄧ事,暨預言韓信日後終將命喪女人之手,似卜似巫。
第二場:〔長樂宮〕呂后(江俊賢飾)交付蕭何(古翊汎飾)藉慶功之名引韓信入宮,密議俟機誅韓計謀。
第三場:〔淮水邊〕韓信練劍,不意遭受無賴漢(李怡純飾)跨下之辱,嗣邂逅萍兒(曾玫萍飾)互道心曲。
第四場:〔荒山野道〕樵夫(張閔鈞飾)拜墓,恰逢韓信背楚(項羽)投漢(劉邦),奔逃至三岔路口向樵夫問路後,斬樵滅口。
第五場:〔未央宮〕漢王劉邦(吳承恩飾)忌憚韓信功高震主,復聽寵妃戚姬進言促其提防韓信威脅,劉邦除韓心意益決。
第六場:〔月夜〕(OS:稟丞相,韓信身揹寶劍,跨下快馬,棄官逃走了!),韓信初未獲劉邦重用,乃棄漢離去,蕭何聞報,認「國士無雙」,乃月下追韓。
第七場之一:〔未央宮〕韓信隨蕭何回宮面見漢王,獻攻打項軍之策。
(同台過場)韓信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繼而平定三秦之戰況呈現。
第七場之二:漢王劉邦終登壇授印,拜韓信為大將軍。
第八場:〔漢營帳內〕軍士聚賭消遣,慾羅師又現身,對軍士道出韓信少時相遊之女子萍兒,已然發現與韓信有血海深之語。
第九場:〔未央宮〕蕭何宣:「萬歲有旨,請淮陰侯韓信進宮!」係蕭何依呂后計,引韓入彀,韓信正一步步走進危亡之境,猶不自知。
第十場之一:〔長樂宮〕呂后除對韓信勾結陳豨,意圖謀反跡證論罪外,復與蕭何同指韓信有四不該:爲得寶穴活埋親母,貪圖富貴;登台拜將以君拜下,有違三綱;孤峰嶺問路斬樵,恩將仇報;九里山十面埋伏,滅絕生機。
(同台過場)回敘十二年前,重現韓信為得風水寶穴遂己前程,而活埋生母之場景。
(同台過場)戚姬萍兒竟是樵夫之女,間接獲知韓信係殺父仇人之經過,而心思報仇。
第十場之二:韓信自嘆「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已遲,最終就縛鐘室,呂后下令誅亡。
第十一場:〔未央宮〕漢帝(高祖)劉邦志得意滿,高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劇終。
以上,對照史書、演義、傳説等,若撇開慾羅師與軍士對話之第一場及第八場不論,以編年史方式觀其序,場別進展先後應是:第三場、第四場、第六場、第七場、第五場、第二場、第九場、第十場、第十一場。向來戲劇以倒敘方式呈現者,所在多有,本不足奇,但此戲之第五場安排在第六場「月下追韓」及第七場「登台拜將」之前出現,感覺三個倒敘場景夾纏錯雜,不免突兀,該第五場似宜安排在第七場或第八場之後、第九場之前,俾能呼應第二場「殺韓伏筆」及第九場「引韓入彀」做爲導因;另,韓信得志前係先投向項羽方,嗣棄項轉投劉邦,為避項軍追殺,乃有問路斬樵之舉,韓信在【望月詞】唱段中雖有敘說脫項原委,但因直接由第三場淮水邊跳接之,亦覺突兀,倘在前一場淮水邊與萍兒話別時,即先提及欲投項營志向,或在第三、第四場之間加上一幕項軍追韓之過場,讓觀眾知其所來,及營造急迫感,當會順暢許多。
而此次新排的《韓信設窖》戲中,新增慾羅師一角,除春秋戰國時代卜巫之風盛行,有其依循色彩外,編劇家創此角色,藉其似卜似巫的言詞發聲,似也傳達著人物心理、精神層面潛在的另一種反射,兼有散播天理昭彰,報應不爽,揚善戒惡,鼓勵人們堅守正道的警世意味!飾演此角的王沛姍把陰暗幽微如精靈般的慾羅師演的十分成功討喜,尤其那陰鷙又詼諧的造型和厲聲尖笑,達到令人驚愕兼難忘的效果和笑果;劇壇前輩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有一改編自莎世比亞名著《馬克白》、至今享譽中外三十餘載的名劇《慾望城國》,該戲中同樣塑造了一位影響劇中人物的角色山鬼,此兩戲於藝術創作層面,足可相互輝映媲美矣!
在這一齣戲中,戲份最多,唱作最重的自屬飾演韓信的張燕玲,前在「承功版」已見其優異表現,此番更是卯足全力演出,可圈可點;然在此,筆者更驚豔一位完全拋卻小生姿態,串演老樵夫的張閔鈞,清瞿的表情、痀僂的身影,刻意壓低的喉音,唱唸十分到位感人,尤以他懷念失散女兒小梅,做了一支柴刻的頭簪仔(也成了後來戚姬用來報仇的凶器),欲送予女兒當嫁妝,在亡妻墓前涕泗縱橫的唱出一段現今甚少聽到的【低腔中管七字調】,音韻低沉幽咽,聽來令人不勝唏噓與不捨,幾可催淚;此外,筆者對此戲的音樂配器亦大爲讚賞,只舉淮水邊ㄧ幕,萍兒(曾玫萍)唱的【二度梅】,當歌聲及胡琴聲皆已停止,卻加奏了一段四小節,與前奏音符相同的大提琴聲,作爲尾奏,這段尾奏聲迴盪在空氣中,悠遠動聽,令人回味再三,足見音樂家功力之佳;只這【低腔中管七字調】和【二度梅】,實已溶化、中和了全劇緊繃、肅殺的氛圍,當是全劇最爲溫馨的場景無疑。
另,回顧「承功版」的《韓信設窖安軍心》ㄧ戲,亦將其套用前述的場景作分析,可發現濃縮的「承功版」是由第九場開場,同樣以倒敘方式接續,依次是第六場、第七場,跳接第十場後劇終。因未演出第二場之伏筆,致筆者觀戲當時,誤以爲第九場之宣召韓信進宮是爲了七場之諮詢戰術及登壇拜將,因而在寫「承功版」評論時,才會有:戲ㄧ開場宣召韓信,稱呼其官銜爲「淮陰侯」是錯誤的之質疑,殆因劇情發展之相關時點,在「承功版」中,未現劇本全豹所致,今對照「延長版」後,始知「承功版」台詞並無錯誤,筆者在此除作澄清外,謹向正明龍劇團及賞戲、賞文大眾致歉。
注解
1、〈以簡馭繁之省思《洛花河》、《韓信設窖安軍心》〉,表演藝術評論台,刊登日期:2024/11/12。
《韓信設窖》
演出|正明龍歌劇團
時間|2025/08/02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九樓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