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時光裁縫》後,桃園在地劇團漂鳥演劇社的新作《萬亞舅舅在___》,再次推出了有互動環節的劇場演出,打破演員與觀眾的界線,筆者認為,模糊的舞臺界線已成為漂鳥演劇社的特色了。這次作品改編自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名作《凡尼亞舅舅》,將場景設定為三合院。演出場地在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是桃園座位席最多的鏡框式舞臺,但是演出團隊捨棄一千多個觀眾席,在作品中帶領觀眾走上原本的舞臺,任意或站或坐地欣賞演出,大幕拉下後,演藝廳瞬間成為一個黑盒子劇場。
觀眾走上舞臺後,偌大的臺上散落了許多落葉。舞臺中央由盆栽與家具圍成一個圓形,過去我們所熟知的三合院,都是由房間一直線地排列而成,不過由演員的走位與家具的擺設,可以看出長條狀的三合院,在舞臺上被拗彎成一個圓環,並將走道安排在圓環的最外圍。散落於其中的觀眾,在看戲時能近距離接收到角色的情緒:悲憤的舅舅與絕望的醫生,繼母和女兒的憂傷與暗戀。當演員從觀眾身旁擦肩而過,觀眾彷彿就像是三合院裡的小孩子,只能冷眼旁觀著大人們的爭吵,不容置喙也無力制止。整齣戲節奏緩慢,也帶給觀眾一種氛圍,近似於鄉下才有的低沉寧靜,也凸顯四位演員所詮釋的壓抑感。不過劇中穿插了其中兩段演員獨白,透過舞蹈與饒舌來表現,和整齣戲的調性相比,則是有些突兀。
劇名巧妙地留了一個空白,並不直接表明舅舅所守護的三合院位在何處,為的是讓觀眾自行填入答案。現在都市化快速的社會,大部分的三合院都是由一對,甚至是只有一位老長輩居住,當長輩過世,三合院往往被棄置一旁,大門深鎖成為空屋,亦或是直接被拆除,土地另作他用。更不幸的狀況是,有些老人家如萬亞舅舅一樣,必須在生前就看到自己成長的三合院,被拆除消逝的一幕。桃園是個現在正快速都市化的城市,位在臺北這樣已飽和的城市空間旁,人口瘋狂移入,高樓不停從土地上冒出,而原本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事物,新移入的居住者不曾知道,也許也不曾在乎。作品中,舊式三合院裡面的人離世或著搬遷後(現實中,通常兩者伴隨著發生),建築物生滿了落葉,當被拆除時,唯一認真看待的人,不是曾經在裡面生活過的人,而是第一次與其見面,開著怪手的那位司機。回頭一想,桃園老房舍消失的速度快到連在地人都很容易忽略。在演出的最後,大幕上接續投影了老三合院的照片,不禁讓筆者想到數個月前,曾回到父母年幼時所住的三合院,祖父母過世後的那次造訪,迎接我的只有經年累積的灰塵和雜草。筆者認為《萬亞舅舅在__》的空白,就是在問我們「你有多久沒有回去三合院看你舅舅了?」
越來越多劇團,嘗試將國外經典的文本改編成臺灣版,包括阮劇團、四把椅子劇團的多部作品,透過更接地氣的方式,打破數百年前的歐美社會劇作背景,與今日的臺灣之間的隔閡,企圖使國內的觀眾不論是任何年齡層,都能無障礙地欣賞到優秀的作品。筆者也十分期待這些作品,能如同果陀劇團的《淡水小鎮》成為本土劇作的經典。
《萬亞舅舅在___》
演出|漂鳥演劇社
時間|2020/09/12 19: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