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文字的戲劇建構《西夏旅館・蝴蝶書》陽本
9月
30
2014
西夏旅館・蝴蝶書(陳又維攝,創作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陳亮伃(偶戲工作者)

進到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的路上,已經是個旅程。走過了舊菸廠的長廊,上二樓聽到西夏旅館的歡迎光臨聲、聞到一邊Café食物味、《蝴蝶通訊》報紙兜售;這旅途的沉澱要讓人覺得自己是來渡假的房客。整個空間搭配上說書人羅乙君等角色的引導、劇中小說的閱讀、畫面及文字的相互呈現,創造了熟悉又陌生的西夏旅館之旅──猜字謎解字活動也像是如何閱讀人生各式訊息的剪影。

王孟超的舞台設計創造了一個長二十五米、寬六米的長台,像走秀台的空間,觀眾分坐兩側。舞台中段兩邊觀眾席上各架了個不規則半棚狀投影幕。說書人羅乙君不但讀小說還是西夏文化藝術節主持人,用了「文創」 的詞彙介紹也跟觀眾互動;氣氛賦予看戲觀眾西夏文化藝術節嘉賓的身份,雖然觀眾對字謎的問題驚嚇無法回答,但這演員觀眾關係使觀眾成為劇中的一部分,而更專注於場上的事。

蝴蝶書陽本的核心之一是關於閱讀,編劇寓言式的呈現哲學家羅蘭.巴特「作者之死」中作者跟讀者對於文本詮釋的權力關係,視讀者觀點為最終的釋義。不過,劇本也以權威性的姿態表達此想法:

羅乙君: ……你得先讀陽本,讀完之後,陰本內容會自然浮現。

碧海: 所以讀者才是陰本作者!?

羅乙君: 某方面來說,是的。一千種讀者,一千種陰本。每個人以他的想像和理解建造千萬種西夏旅館……

羅乙君: ……你的閱讀方式決定你的命運!

陽本指的是駱以軍《西夏旅館》原著,陰本是各讀者接收及受啟發的訊息;劇中把自己閱讀推昇到跟生死攸關的層級,用命運這個詞彙吸引注意力,情感跟意圖具侵略性,充滿對作品「讀者」的殷切期盼。

除了上述原因,蝴蝶書還有許多元素使它刺激觀眾到舒適圈之外。劇中的暴力像是鬼魅傳說一般,沒有具體形象,卻又揮之不去。投影牆印著女人的裸背,也是可以開關的門;各式影像寫在背上,門又開開關關,身體沒能有任何抵抗。投影片中,兩男(圖尼克)互相用鏡頭追殺對方,雖沒見血,後來黑白影片中一隻血紅珠光鳳蝶飛著,殺戮是象徵性的,正如,主人翁圖尼克殺妻不在舞台發生,照片暗示配合燈光,依照戲劇慣例,妻子的死在劇中成立。

表演中,文字系統探討也是主題。提到了西夏文組成結構、「民」的原意跟意義之轉變、更以自由廣場跟天安門廣場地點對換的變魔術計畫,在每個人腦中植入想像,示範了文字魔術的威力。另外,引人思考的是:妻子碧海死亡後,圖尼克由另一人扮演(第一人:圖尼克陰,第二人:圖尼克陽);一高一矮,頭髮一黑一白,卻因為名字認知是同一人。但是,情感上圖尼克陽並未帶有圖尼克陰的負面形象。如果以弗迪南.德.索緒爾語言學和符號學概念中的能指和所指來說,圖尼克這個名字(包括他的讀音和字形)是能指,而他在我們腦中的形象、概念是所指。因為一個能指對上兩個所指(兩個圖尼克演員),兩個衝突形象,簡化後,不多想圖尼克陰所代表的暴力。

在小說跟演出之間,蝴蝶書展示了認知與真實的世界間的壕溝。駱以軍小說片段再現,從單朗讀、圖尼克夫妻重現小說故事中的夫妻,形象與文字統一的狀態開始。到後來,元昊與妻持相機相互捕捉鏡頭,代表的是殺妻秀。小說文字投影在舞台門上,隱隱還帶著書本上看的熟悉感,卻搭配著民國逃難的情節由扮著羊的人搬演,兩段長途跋涉的歷史藉由表演互相呼應,拓展了小說印象,也凸顯了世界的複雜──文字形容的不一定是看到的存在。

文字是建構思想的工具,歷史是已被建設完成的真實;我們不自覺中遵循著太多規則,太容易相信。慣於相信圖尼克如果違反承諾回頭看,旅館會消失的劇中規則。戲終,我們不曾看見的西夏旅館消失了,回看只有一個演員倒在台上。

《西夏旅館・蝴蝶書》

演出|創作社、紅色制作所
時間|2014/09/04 19:30
地點|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陽本裡的歷史文字記載的是過去,陰本中攝影的快門攫取是當下;從過去走到當下,看似順理成章,就像旅館隨著時代潮流改名為「總督」、「西夏」、「台灣」,但在無差別並置下被壓扁成沒有時間感的平面,失去縱深,不見脈絡。一座平面化的新旅館在下半場落成了,碎碎平安,堪足以贏得七百次罐頭掌聲。 (林乃文)
9月
10
2014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