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感受人性《海頓: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
3月
30
2016
奔放音樂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5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人)

樂迷提到海頓,總會被他寫作百餘首交響曲所吸引,但宗教音樂《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原作本是管弦樂編制,海頓卻親手改編鋼琴版,甚至大鍵琴版和弦樂四重奏版都相繼問世,您能說海頓對於宗教音樂不偏愛嗎?樂曲是根據基督的最後七言譜寫而成,全曲有別於一般聖樂歌頌上帝,海頓用「人性」觀點去探索上帝,音樂中沒有歡樂歌頌,只有人對神的吶喊、告解等,最終獲得救贖。海頓完成《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後曾說:「即使是從未聽過音樂的人,也會被本曲深深地感動」,的確,從現場只有引言人和音樂的情況下,筆者的情緒受到七句言詞的力量感染,思緒也慢慢地沉澱,可見海頓其音樂魔力,以及忠實呈現它的奔放弦樂四重奏。

奔放音樂工作室的音樂核心要呈現「藝術與你我生命的深層共振共鳴」,故透過引言人述說「最後七言」,並做延伸,再由奔放樂團呈現樂章,一來一往,渴望透過文字與音樂的話語,用藝術與觀眾互動。奔放樂團的演奏莊嚴不嚴肅,演奏家們十分節制抖音,即使是綿延的長音,皆無大量使用,使樂曲旋律呈現情感卻不濫情,且無過多的戲劇性張力及呆板漸強漸弱,有的是結構完整及前後呼應,團隊合作堅強無個人鮮明突出風格,一切忠實還原樂譜,將主導權回歸音樂,讓樂曲自然地歌唱,宛如食用食材原味,從中也可感受到料理者(演奏家)功力,調理出音符中最原始的詮釋。

帶有悲劇性開頭,奔放樂團展現宏觀音樂,不僅旋律歌唱性優異,且樂曲結構前後呼應,主題之後再現時,筆者清晰地感受到開頭的震撼感;選擇大膽邁進、細膩處理的詮釋令筆者驚豔,「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開頭大提琴哀傷的漫步,小提琴徜徉和絃中盡情歌唱,氣氛在小提琴分解和絃搭配中提撥絃,轉化為安詳無憂,情緒轉換過程毫無違和感;「女人,看,妳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片段中,樂團運用輕柔地聲響展現母親光輝中的一面,即使是齊奏時,和絃也毫無壓迫感,讓筆者感受到女性之柔情;而「完成了!」更令筆者印象深刻,樂團以一種苦行的方式,亦步亦趨向前,或許樂團想要表現出基督肉體雖痛苦,但因祈禱讓心靈解放,直到任務完成,留下滿足的聲響;每一樂段,細膩地交代,成熟、不躁進地演奏使能量堆疊不中斷,直到「顫抖的大地」,才將能量釋放開來,多小節的追逐,樂音震耳欲聾,除了「震撼」應無形容詞。

宗教音樂於教堂呈現,不管在時空背景還是音效方面都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但高雄玫瑰聖母聖殿在音的殘響和回音上並沒有一般拱式教堂來的多,甚至已經快接近乾澀地步,大提琴的定點更離奇,某些樂段還會發出加裝麥克風音效的聲音,會後與演奏家討論此事,他們也在坐位上調整數次,不過礙於諸多限制,只能有所取捨,甚為可惜,也只能當作不可抗拒因素。但今日四位演奏家盡善美的演奏詮釋,促使筆者慢慢地消化並整理思緒,選擇以人性去看待宗教,而不是將宗教神格化,算是午後的一場收穫吧!

《海頓: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

演出|奔放音樂工作室
時間|2016/03/20 14:00
地點|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