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感受人性《海頓: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
3月
30
2016
奔放音樂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6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人)

樂迷提到海頓,總會被他寫作百餘首交響曲所吸引,但宗教音樂《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原作本是管弦樂編制,海頓卻親手改編鋼琴版,甚至大鍵琴版和弦樂四重奏版都相繼問世,您能說海頓對於宗教音樂不偏愛嗎?樂曲是根據基督的最後七言譜寫而成,全曲有別於一般聖樂歌頌上帝,海頓用「人性」觀點去探索上帝,音樂中沒有歡樂歌頌,只有人對神的吶喊、告解等,最終獲得救贖。海頓完成《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後曾說:「即使是從未聽過音樂的人,也會被本曲深深地感動」,的確,從現場只有引言人和音樂的情況下,筆者的情緒受到七句言詞的力量感染,思緒也慢慢地沉澱,可見海頓其音樂魔力,以及忠實呈現它的奔放弦樂四重奏。

奔放音樂工作室的音樂核心要呈現「藝術與你我生命的深層共振共鳴」,故透過引言人述說「最後七言」,並做延伸,再由奔放樂團呈現樂章,一來一往,渴望透過文字與音樂的話語,用藝術與觀眾互動。奔放樂團的演奏莊嚴不嚴肅,演奏家們十分節制抖音,即使是綿延的長音,皆無大量使用,使樂曲旋律呈現情感卻不濫情,且無過多的戲劇性張力及呆板漸強漸弱,有的是結構完整及前後呼應,團隊合作堅強無個人鮮明突出風格,一切忠實還原樂譜,將主導權回歸音樂,讓樂曲自然地歌唱,宛如食用食材原味,從中也可感受到料理者(演奏家)功力,調理出音符中最原始的詮釋。

帶有悲劇性開頭,奔放樂團展現宏觀音樂,不僅旋律歌唱性優異,且樂曲結構前後呼應,主題之後再現時,筆者清晰地感受到開頭的震撼感;選擇大膽邁進、細膩處理的詮釋令筆者驚豔,「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開頭大提琴哀傷的漫步,小提琴徜徉和絃中盡情歌唱,氣氛在小提琴分解和絃搭配中提撥絃,轉化為安詳無憂,情緒轉換過程毫無違和感;「女人,看,妳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片段中,樂團運用輕柔地聲響展現母親光輝中的一面,即使是齊奏時,和絃也毫無壓迫感,讓筆者感受到女性之柔情;而「完成了!」更令筆者印象深刻,樂團以一種苦行的方式,亦步亦趨向前,或許樂團想要表現出基督肉體雖痛苦,但因祈禱讓心靈解放,直到任務完成,留下滿足的聲響;每一樂段,細膩地交代,成熟、不躁進地演奏使能量堆疊不中斷,直到「顫抖的大地」,才將能量釋放開來,多小節的追逐,樂音震耳欲聾,除了「震撼」應無形容詞。

宗教音樂於教堂呈現,不管在時空背景還是音效方面都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但高雄玫瑰聖母聖殿在音的殘響和回音上並沒有一般拱式教堂來的多,甚至已經快接近乾澀地步,大提琴的定點更離奇,某些樂段還會發出加裝麥克風音效的聲音,會後與演奏家討論此事,他們也在坐位上調整數次,不過礙於諸多限制,只能有所取捨,甚為可惜,也只能當作不可抗拒因素。但今日四位演奏家盡善美的演奏詮釋,促使筆者慢慢地消化並整理思緒,選擇以人性去看待宗教,而不是將宗教神格化,算是午後的一場收穫吧!

《海頓: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

演出|奔放音樂工作室
時間|2016/03/20 14:00
地點|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