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尚未到來《魚:閃閃發光或其他》
5月
09
2015
魚:閃閃發光與其他(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6次瀏覽
羅倩(成大藝術研究所)

斑駁水泥、佈滿黑色髒污的木箱,在舞台上圈起一長方形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木箱或高或低、或橫或直地堆疊著,代表著建築物的外圍。在圍起的空間中,左半邊的舞台以藍色的燈光投射而下,擺放了幾個紙箱,是三個好朋友相聚談天、交流與排戲的共同空間,右半邊則是家屋的另一頭,是樓梯、是門外、是背對觀者的一隱蔽空間。

戲裡講述時間作為一條永不回頭的長河,生活在其中的魚兒們只能不斷地往前游,無法抗拒的線性時間,形成了對於時間不斷流失的焦慮。度過的不止是時間,還有記憶堆疊的內容物,雜揉著現實與內心情境、生活與創作、理想與困難的片段,隨著時間捨棄的或無法遺棄的一切過往,都是魚兒們的成長故事。而劇中講述的鬼島、美國夢、地震、夜奔墾丁等段落,則是貼近三十歲世代成長經歷的某些體驗,帶出一種當代書寫、創作與生活的個人記錄。

編導張婷詠將人比喻為海裡的魚,廣大而深邃的海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每一個人都在大海裡遨遊,每個自由的魚都有各自的煩惱與生活。戲裡的魚狀態接近人生的三十歲,在海裡遨遊了一段時間,開始有點回顧過去的心情,而邁向青壯年的狀態,如戲中演員所表述的「二十出頭用來夢想,二十好幾用來失敗,三十歲,你就習慣了。」劇團將《魚:閃閃發光或其他》的調性定位為「悲歡輕喜劇」、「輕熟心靈的日常之詩」實則相當適切,劇中講述的就是要邁向三十歲的各式各種紛雜的情緒。

舞台由三位女演員劉巽熙、張婷詠、林惠兒交織的各種生活狀態與事件組成,觀看三個朋友的對話:她們正在排戲、她們正在面對各種生活、她們偶爾會掉入一種內心狀態或讓回憶瞬間襲來、又或是搬演正在排練的戲劇,觀眾看到了很多層次的狀態,自己的、公眾的、回憶的、私密的、演出的。戲裡有著大量演員單獨面向觀眾的對白表述,傾訴自己生活片段,放大自我的特寫鏡頭,邀請觀眾不斷掉入物與事件的狀態,感受被時間/ 事件襲擊的強烈感受。

透過全黑的光線間隔與音樂的串場,演員在堆疊起來的長方形空間自由移動、停駐腳步、轉換場景,一幕幕不停斷的事件過場,透過適切的燈光引導、切割、聚焦,如焦慮深紅的情緒燈光或是迴圈造型般的藍藍地景,紛飛的泡泡、極度閃爍代表地震瞬間的燈光或是播放地震災情的廣播聲等等,燈光設計王江舜與音樂設計林威廷展現繁複且密集的場景轉換調度。

那個劇團2015 TNAF臺南藝術節「臺灣精湛」作品《魚:閃閃發光或其他》表現了生活的過往與此刻到未來的時間絮語,如同窺看一種私人狀態般細膩情感的無私敞開,在現實與理想中的斑駁積累,因歲月篆刻了過去所形成的現在,回憶總總時不時湧上心頭,一條無法逆反的長泳,只能持續地往前。作為編導的原創劇本,它極度貼近生活的現實,在理想中的掙扎,浮埋若顯那股隱隱推動的創作欲望,渴望持續懷抱著戲劇(創作)、自由、冒險和大海,最閃閃發亮的時刻尚未到來。

《魚:閃閃發光或其他》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5/05/02 14:30
地點|臺南市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
導演的場面調度,展現對文本的極大尊重與自我節制,以簡潔的手法,讓演員的身體與聲音在幾乎空無一物(除了必要的桌椅和視覺焦點的紙捲),但有強烈設計感的劇場空間中,自然而平靜地流動,有效地發揮文字內涵的戲劇性與抒情性(lyricism),貼切呼應作品主題。自屋頂平滑地斜掛而下,位在舞台中心的特殊材質「泰維克」紙捲,雖是舞台視覺焦點,但並不會轉移或妨礙我們的觀看、聆聽,而更像是舞台上的第N個角色(文學作家、Bella的一夜情對象),與戲劇文本平行互文的其他文本(創意寫作課程指定閱讀),或者角色生命情境的隱喻(Bella自殺的嘗試),最終更成為角色個人生命的寄託:Bella的最後一段獨白,全場靜默無聲,以投影呈現在紙捲上,我們彷彿隨著她的引領,翻著書頁,讀著她為Christopher寫下的悼詞,沉靜地聆聽著她——或許還有我們自己——內在的聲音。
3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