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向青春致意《光榮彌撒》
1月
07
2025
光榮彌撒(台北愛樂提供/攝影王冠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4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光照浦契尼的榮耀:曲目安排令人驚豔

台北愛樂這次的音樂會,光是看到曲目的安排,就已經讓人充滿期待。上半場是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的第三號交響曲《田園》(Symphony No. 3 “Pastorale”, 1922),這個作品充滿著靜謐純粹的懷舊之情。作曲家在樂團配器和音樂織度上的安排,十分地精巧而細膩。今晚的吳曜宇和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完美地駕馭了這個作品。而整場音樂會的主題,則是環繞在「浦契尼」的標題之下。台北愛樂以沃恩.威廉斯的這個表達對人性、生命與死亡省思的作品,來向作曲家浦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致意的這一點,著實令筆者讚賞他們在樂曲安排上的用心。浦契尼終其一生的歌劇作品中,總能透過他的音樂,去呈現出人性的脆弱與掙扎。尤其是他歌劇中,這些女高音角色們的經典詠唱調。如此來看,在沃恩.威廉斯第三號交響曲《田園》的最後樂章使用了女高音獨唱搭配管弦樂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似乎是利用作品中這個編制上的特色,巧妙地呼應了下半場曲目的作曲家浦契尼和他的《光榮彌撒》(Messa di Gloria, 1880)。

而這個浦契尼年輕時期的創作,便是今日音樂會的主題和重頭戲。誠如上半場的《田園》,是作曲家對於戰爭所經歷生死與人性的音樂回響,下半場的《光榮彌撒》,其音樂的主題,後來又出現在浦契尼的歌劇之中,諸如:〈垂憐曲〉(“Kyrie”)中的音樂主題在歌劇《艾德加》(Edgar, 1889)中,而〈羔羊讚〉(“Agnus Dei”)的音樂素材,使用於日後1893年的歌劇《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裡。也就是說成熟期的浦契尼將自己年少時灌注在宗教作品中,那些對於神性與靈性的呼喊,後來將音樂中尋求上主垂憐的人性脆弱面,和這種「求神免除人罪,求主垂憐」的音樂主題,置入於他的寫實主義歌劇之中。再對應《光榮彌撒》中第三樂章的〈信經〉(“Credo”)訴說著赦罪的聖洗、審判與死與復活的主題,便知道浦契尼想要藉由強調人的脆弱與渺小,來彰顯神性、靈性的崇高與偉大。台北愛樂用浦契尼的這個作品來歌頌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台灣古典樂壇一整年的浦契尼音樂紀念活動中,令人眼睛一亮地脫穎而出,的確是一場相當有意義且不落俗套的呈現。

光榮彌撒(台北愛樂提供/攝影王冠東)

浦契尼紀念年的歲末慶典:獨唱家的美聲頌讚

今天演出的聲樂獨唱家們,各個都是一時之選。上半場的女高音何欣蘋,久未聆聽她的獨唱演出,今晚的演唱更因此顯得令人耳目一新。她的音色甜美乾淨,十分映襯沃恩.威廉斯這首田園交響曲的作品氛圍。而今晚這種在側台不在舞台上的演唱,對歌手而言的確是項挑戰。一則是較難看清楚指揮的手勢和拍點,另一個則是側台聲音的傳送,因為厚重布幕的吸音問題和歌手演唱的位置,都會增加聲音傳送的困難。雖說在這樣的環境受限之下,確實造成女高音在其中一次高音長音的推送上,有了一點瑕疵,但瑕不掩瑜,何欣蘋的聲線輕巧又富有感情。因此就整體演出而言,她的演唱還是十分令人激賞的。

而男高音王典,則是保持他從不令人失望的穩定水準,其明亮潤澤且具穿透力的音色、清楚卻不生硬的咬字與扎實的美聲技巧,充分地展現出浦契尼作品中對上主頌讚的崇高美好之情。另外,男中音葉展毓以他一貫誠摯溫和的個人舞台魅力,用其儒雅的音色,恰當地詮釋了浦契尼的這個作品。而他們兩人的二重唱部分,王典黃金般溫醇的音色,配上葉展毓溫暖不張揚的歌聲,好似讓人聽見了浦契尼音樂中,那種對神的虔敬與敬畏之心。筆者認為兩人的演唱,是相當完美且十分融洽的組合。

光榮彌撒(台北愛樂提供/攝影王冠東)

用青春向青春致意:吳曜宇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暨台北愛樂合唱團

筆者曾於2014年與指揮吳曜宇合作演出歌劇,當時便相當欣賞他年輕謙遜的工作態度,更是一個願意花時間去理解關於人聲與樂團間種種細節的一個青年指揮家。十年過去,除了在國際大賽中獲得肯定之外,他在舞台上亦累積了豐富的演出經驗。而在今天的這場音樂會中,更是看到了他耕耘後所展現的技巧與實力。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的沃恩.威廉斯第三號交響曲《田園》,在他細緻地指揮之下,音樂就像是紡織機上的織線透過他靈巧的手,放射出絲絲縷縷般清晰的線條,勾勒出有如畫家透納(John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特殊光線筆觸下的田園景色。而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演唱,不辜負其身經百戰錘鍊的盛名,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年輕的吳曜宇帶領著年輕的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那音色充滿力與美的台北愛樂合唱團歌手們,用最醇美的心將充滿光彩的歌聲與音樂,遍灑在當晚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浦契尼紀念年接近尾聲的時刻,用這樣的一場音樂會向作曲家浦契尼致意,真是一個充滿榮光的完美的句點,而在今晚的演出之後,也令人十分期待台北愛樂在新的一年,會有什麼更令人驚豔的發展和演出!

《光榮彌撒》

演出|台北愛樂Ⅹ吳曜宇
時間|2024/12/1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這次選出的創作者多為臺師大或北藝大的(前)作曲生,但作品呈現形式皆不落學院俗套,特別是將不同的媒介與電子音樂相結合——包含現場操作、穿戴裝置甚至是魔術秀等,光是形式就令人耳目一新。
11月
27
2025
她不只唱中有戲,她那渾身充滿戲感的歌劇演員自信,漫溢竄流在她整首的演唱中,再搭配她高超的演唱技巧,自由地將聲音轉換、遊走在演唱與說白間,聲音色彩隨著段段歌詞內容的不同,展現豐富多變的音色與詮釋,令人拍案叫絕!
11月
24
2025
《鼕》與《泥巴》故事的發端卻不在家族緣結或往昔舊事,而是企圖將人物遭遇和事件擴張成某種具共時性、更容易被共感的概念或情感。最後再藉由「勞動」的演示,回歸母題。
11月
17
2025
在導聆人蔡永凱,充滿教師風範的敘述,口條清晰又易懂的解說中,觀眾們能夠輕鬆進入十九世紀音樂的氛圍中。接著女高音林芳瑜更是充分呼應主題地,演唱了近代到現代的英文藝術歌曲。
11月
04
2025
再次返觀《無界的疆域》的命題,或許桑布伊做的不是界的「消弭」,而是界的「擴張」。用一種毫無保留的擁抱,將所有可觀照的他者儘可能地吸納於自身。當界被拉伸、被延展至非我的邊際之外,便成就了「無界」。
10月
24
2025
本場音樂會不僅有黃好吟親自擔任主奏,並從她與林東河曾經教導的學生中,邀請六位傑出青年演奏家分別演繹作品,深具傳承與發揚的意義。
10月
23
2025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