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獨行的向內探問《相聲,Move on!》
9月
11
2023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4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Move on是持續前行之意,看似昂首闊步、無所畏懼,在《相聲,Move on!》劇中看見的卻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自我懷疑和焦慮,在迷惘之中揣度步伐、如履薄冰。不同於相聲瓦舍以故事為主軸展開相聲劇,此次臺北曲藝團的《相聲,Move on!》雖然同樣以戲劇方式包裹相聲段子,卻不是一種對觀眾傳遞理念表演,而是由外而內探問的對話。 

曲藝的形式多樣,一般傳統演出方式是段子與段子的銜接安排,相聲、說書、竹板快書等等相互交錯,而本劇以相聲為主體,戲劇形式為外層,內核包含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及群口相聲。劇中安排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作為外在的觀察者,他們與劇中相聲演員的對話似在回應外界疑惑,又更像藉他者之口反襯出自我的思考。每一個段落包含了一些問題,例如臺灣的相聲與中國大陸相聲具有一種似斷非斷的連結,德雲社的招牌響亮,臺灣相聲則以在地化方式走出不同路徑,但是對於傳統和創新之間的拿捏仍有些舉棋不定,劇中一段相聲演員的對話提及,「如果不維持傳統就拿不到傳藝中心的案子」,「但也許打破傳統可以到北流中心演出」看似有些自嘲的對話實則透露出掙扎和茫然。 

第二個段落是探討相聲演員的身體,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正好對應著相聲與戲劇本質上的差異,以劇中嵌入的《小王子》典故來說,便是兩個星球的人。戲劇講求動,相聲講求身體的靜;戲劇有第四面牆,相聲直面觀眾。入場前每位觀眾都收到一張宣紙,當劇中的相聲演員教導實習生唸繞口令、不噴唾沫於紙上時,便邀請現場觀眾也一同操作,突出相聲演出的特質之一便是講求與觀眾的互動關係。相對地,也突顯相聲演員不善於與場景互動的問題,長桌和背後的戲服櫥與幾位相聲演員之間彷彿是各自獨立的存在,戲就在相聲演員的身上,即使是個空臺也不妨礙故事的推進。較為自然的互動應屬吃火鍋談天的場景,雖然此景去或留無有差別,但對相聲演員而言是可能相對放鬆且自然的狀態。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第三和第四段落分別為單口相聲和對口相聲,對口相聲中捧哏機器人的設定雖然具有科技化的現代性,但也看出擔心被取代的焦慮,兩個段落圍繞的問題都在相聲的傳統和套路究竟是一種僵化、不合時宜,或是一種基本功的價值?相聲著重「逗」,便是引人發噱,但好不好笑的標準在哪?當觀眾輕易地為劇中演員的一句髒話發笑時,「笑」是演出成功與否的標的嗎?由此觸碰到說學逗唱中「逗」的本質思考。 

整體結構來看,《相聲,Move on!》表現形式仍不脫傳統曲藝表演的段落銜接方式,因此仍有看相聲表演時段落各自獨立之感,然而其核心的主軸卻是一致的,拋出的問題沒有解答、仍在迷惘和摸索。主場景一旁的左側為沙畫區,地上沙堆有如太極圖騰:沙子外圍框了一圈,沙子又向外延伸了一小段,像是框架中的突破與延伸,相聲演員和戲劇演員們在各自的角落堆砌著各種沙的型態,看似自由創造,卻又是在有限度的範圍中。沙畫的上面垂掛著一顆小星球,劇中時常以《小王子》的故事作為想像、創造的隱喻,但同時也帶有孤寂的意味,演員們各自擁護著那朵珍愛的玫瑰花,可能是理想與夢想,卻也可能是現實的刺。 

個人認為整齣戲最孤寂之處並不在演員們各自玩沙的場景,反而是在三個戲劇系實習生填完評鑑表、即將離去之時,他們以精美的文字包裝著對相聲的讚頌,卻匆匆地拍下幾張合照應付了事的落差感,那是一種以為別人有意了解你、親近你的世界,卻原來只是虛應一場的落寞。戲劇的最後仍給了一點希望的微光,實習生中竟有一人有意學相聲,一點微光就能讓相聲這條路繼續向前進吧,也許當中含有被時空變化推動的不得已與無奈,但只要繼續滾動著,就能生生╱聲聲不息。 

《相聲,Move on!》

演出|臺北曲藝團
時間|2023/08/27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