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獨行的向內探問《相聲,Move on!》
9月
11
2023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53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Move on是持續前行之意,看似昂首闊步、無所畏懼,在《相聲,Move on!》劇中看見的卻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自我懷疑和焦慮,在迷惘之中揣度步伐、如履薄冰。不同於相聲瓦舍以故事為主軸展開相聲劇,此次臺北曲藝團的《相聲,Move on!》雖然同樣以戲劇方式包裹相聲段子,卻不是一種對觀眾傳遞理念表演,而是由外而內探問的對話。 

曲藝的形式多樣,一般傳統演出方式是段子與段子的銜接安排,相聲、說書、竹板快書等等相互交錯,而本劇以相聲為主體,戲劇形式為外層,內核包含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及群口相聲。劇中安排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作為外在的觀察者,他們與劇中相聲演員的對話似在回應外界疑惑,又更像藉他者之口反襯出自我的思考。每一個段落包含了一些問題,例如臺灣的相聲與中國大陸相聲具有一種似斷非斷的連結,德雲社的招牌響亮,臺灣相聲則以在地化方式走出不同路徑,但是對於傳統和創新之間的拿捏仍有些舉棋不定,劇中一段相聲演員的對話提及,「如果不維持傳統就拿不到傳藝中心的案子」,「但也許打破傳統可以到北流中心演出」看似有些自嘲的對話實則透露出掙扎和茫然。 

第二個段落是探討相聲演員的身體,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正好對應著相聲與戲劇本質上的差異,以劇中嵌入的《小王子》典故來說,便是兩個星球的人。戲劇講求動,相聲講求身體的靜;戲劇有第四面牆,相聲直面觀眾。入場前每位觀眾都收到一張宣紙,當劇中的相聲演員教導實習生唸繞口令、不噴唾沫於紙上時,便邀請現場觀眾也一同操作,突出相聲演出的特質之一便是講求與觀眾的互動關係。相對地,也突顯相聲演員不善於與場景互動的問題,長桌和背後的戲服櫥與幾位相聲演員之間彷彿是各自獨立的存在,戲就在相聲演員的身上,即使是個空臺也不妨礙故事的推進。較為自然的互動應屬吃火鍋談天的場景,雖然此景去或留無有差別,但對相聲演員而言是可能相對放鬆且自然的狀態。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第三和第四段落分別為單口相聲和對口相聲,對口相聲中捧哏機器人的設定雖然具有科技化的現代性,但也看出擔心被取代的焦慮,兩個段落圍繞的問題都在相聲的傳統和套路究竟是一種僵化、不合時宜,或是一種基本功的價值?相聲著重「逗」,便是引人發噱,但好不好笑的標準在哪?當觀眾輕易地為劇中演員的一句髒話發笑時,「笑」是演出成功與否的標的嗎?由此觸碰到說學逗唱中「逗」的本質思考。 

整體結構來看,《相聲,Move on!》表現形式仍不脫傳統曲藝表演的段落銜接方式,因此仍有看相聲表演時段落各自獨立之感,然而其核心的主軸卻是一致的,拋出的問題沒有解答、仍在迷惘和摸索。主場景一旁的左側為沙畫區,地上沙堆有如太極圖騰:沙子外圍框了一圈,沙子又向外延伸了一小段,像是框架中的突破與延伸,相聲演員和戲劇演員們在各自的角落堆砌著各種沙的型態,看似自由創造,卻又是在有限度的範圍中。沙畫的上面垂掛著一顆小星球,劇中時常以《小王子》的故事作為想像、創造的隱喻,但同時也帶有孤寂的意味,演員們各自擁護著那朵珍愛的玫瑰花,可能是理想與夢想,卻也可能是現實的刺。 

個人認為整齣戲最孤寂之處並不在演員們各自玩沙的場景,反而是在三個戲劇系實習生填完評鑑表、即將離去之時,他們以精美的文字包裝著對相聲的讚頌,卻匆匆地拍下幾張合照應付了事的落差感,那是一種以為別人有意了解你、親近你的世界,卻原來只是虛應一場的落寞。戲劇的最後仍給了一點希望的微光,實習生中竟有一人有意學相聲,一點微光就能讓相聲這條路繼續向前進吧,也許當中含有被時空變化推動的不得已與無奈,但只要繼續滾動著,就能生生╱聲聲不息。 

《相聲,Move on!》

演出|臺北曲藝團
時間|2023/08/27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了操作這組槓桿,被犧牲的不只是傳統的功夫基底與日新又新,對基進變革的嚮往也隨之被遺忘,只剩下個人主義的小革命。於是,越是解構英雄的生產機制,毫不弔詭地,其界定的所謂「革命」就越是形似而神非。
9月
16
2025
《嘉慶君夢遊臺灣》確實觸碰到有趣的問題意識:為什麼臺灣人一再重演皇帝遊臺的故事?電視的重播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記憶?但在具體舞台表現上,卻陷入形式上的重複與單調。當跨界的結果是壓抑了歌仔戲的能量、模糊了劇場的敘事力,那麼夢工場所期待的「讓戲曲被看見」就未必能真正實現。
9月
16
2025
儘管演員們馬不停蹄宛如極限運動般忙碌演繹,就已經累到全身濕透,但身為觀眾還是忍不住期待,是否能看見這個故事主軸更深層的驚喜?
9月
16
2025
《英雄製造》展現了數條量產革命、複製英雄的生產線,卻沒把任何一個產品端到觀眾面前。如同齊義興身負多重命運,每個版本卻都沒有結局,齊義興卡在魔王城門口,無人識得其心境如何,僅見背影蕭颯。
9月
12
2025
此齣戲偶的份量雖然較輕,但是以整體的表演美學來看,人與偶的位置是和諧且自然的,南管的吟唱、能樂的伴奏適切地烘托了整體聽覺感受,原文中一盞雙頭牡丹燈也被擴大意象,建構了舞台整體美感
9月
10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戲曲展演歷史,不僅是承繼族群記憶,也結合客語、亂彈聲腔、武戲身段,展現「英雄史詩」與「庶民敘事」的雙重結構,是文化記憶的身體化展演。
9月
08
2025
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9月
05
2025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