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獨行的向內探問《相聲,Move on!》
9月
11
2023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7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Move on是持續前行之意,看似昂首闊步、無所畏懼,在《相聲,Move on!》劇中看見的卻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自我懷疑和焦慮,在迷惘之中揣度步伐、如履薄冰。不同於相聲瓦舍以故事為主軸展開相聲劇,此次臺北曲藝團的《相聲,Move on!》雖然同樣以戲劇方式包裹相聲段子,卻不是一種對觀眾傳遞理念表演,而是由外而內探問的對話。 

曲藝的形式多樣,一般傳統演出方式是段子與段子的銜接安排,相聲、說書、竹板快書等等相互交錯,而本劇以相聲為主體,戲劇形式為外層,內核包含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及群口相聲。劇中安排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作為外在的觀察者,他們與劇中相聲演員的對話似在回應外界疑惑,又更像藉他者之口反襯出自我的思考。每一個段落包含了一些問題,例如臺灣的相聲與中國大陸相聲具有一種似斷非斷的連結,德雲社的招牌響亮,臺灣相聲則以在地化方式走出不同路徑,但是對於傳統和創新之間的拿捏仍有些舉棋不定,劇中一段相聲演員的對話提及,「如果不維持傳統就拿不到傳藝中心的案子」,「但也許打破傳統可以到北流中心演出」看似有些自嘲的對話實則透露出掙扎和茫然。 

第二個段落是探討相聲演員的身體,三個戲劇系的實習生正好對應著相聲與戲劇本質上的差異,以劇中嵌入的《小王子》典故來說,便是兩個星球的人。戲劇講求動,相聲講求身體的靜;戲劇有第四面牆,相聲直面觀眾。入場前每位觀眾都收到一張宣紙,當劇中的相聲演員教導實習生唸繞口令、不噴唾沫於紙上時,便邀請現場觀眾也一同操作,突出相聲演出的特質之一便是講求與觀眾的互動關係。相對地,也突顯相聲演員不善於與場景互動的問題,長桌和背後的戲服櫥與幾位相聲演員之間彷彿是各自獨立的存在,戲就在相聲演員的身上,即使是個空臺也不妨礙故事的推進。較為自然的互動應屬吃火鍋談天的場景,雖然此景去或留無有差別,但對相聲演員而言是可能相對放鬆且自然的狀態。 


相聲,Move on!(台北曲藝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第三和第四段落分別為單口相聲和對口相聲,對口相聲中捧哏機器人的設定雖然具有科技化的現代性,但也看出擔心被取代的焦慮,兩個段落圍繞的問題都在相聲的傳統和套路究竟是一種僵化、不合時宜,或是一種基本功的價值?相聲著重「逗」,便是引人發噱,但好不好笑的標準在哪?當觀眾輕易地為劇中演員的一句髒話發笑時,「笑」是演出成功與否的標的嗎?由此觸碰到說學逗唱中「逗」的本質思考。 

整體結構來看,《相聲,Move on!》表現形式仍不脫傳統曲藝表演的段落銜接方式,因此仍有看相聲表演時段落各自獨立之感,然而其核心的主軸卻是一致的,拋出的問題沒有解答、仍在迷惘和摸索。主場景一旁的左側為沙畫區,地上沙堆有如太極圖騰:沙子外圍框了一圈,沙子又向外延伸了一小段,像是框架中的突破與延伸,相聲演員和戲劇演員們在各自的角落堆砌著各種沙的型態,看似自由創造,卻又是在有限度的範圍中。沙畫的上面垂掛著一顆小星球,劇中時常以《小王子》的故事作為想像、創造的隱喻,但同時也帶有孤寂的意味,演員們各自擁護著那朵珍愛的玫瑰花,可能是理想與夢想,卻也可能是現實的刺。 

個人認為整齣戲最孤寂之處並不在演員們各自玩沙的場景,反而是在三個戲劇系實習生填完評鑑表、即將離去之時,他們以精美的文字包裝著對相聲的讚頌,卻匆匆地拍下幾張合照應付了事的落差感,那是一種以為別人有意了解你、親近你的世界,卻原來只是虛應一場的落寞。戲劇的最後仍給了一點希望的微光,實習生中竟有一人有意學相聲,一點微光就能讓相聲這條路繼續向前進吧,也許當中含有被時空變化推動的不得已與無奈,但只要繼續滾動著,就能生生╱聲聲不息。 

《相聲,Move on!》

演出|臺北曲藝團
時間|2023/08/27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