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被感知《荒衍》
7月
15
2019
荒衍(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0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

邁入第十五年的「三十沙龍創作空間」,提供一個平台給年輕藝術家創作、發表,並透過觀看、分享讓創作者得到更多的對話與交流。三十沙龍是現今時代下相當珍貴的創作平台,除了硬體設備上的提供之外,也有專業師資陪伴,讓年輕藝術家可以專注於創作上,想必這樣純粹動機,將能創造無限可能。

這次三十沙龍小品創作計畫分別有四個作品,每首舞作都約十分鐘的長度。十分鐘在生命裡或許不及轉瞬,然而在這裡每個十分鐘,卻給你完全不同的一片宇宙。創作是什麼?對我來說創作像是在找尋,甚至創造一種和自己對話的語言。在這次作品中黃靖舒、施旻雯的《荒衍》,展現相當出格的樣貌。

《荒衍》據作品介紹是描述起始與過程,並從中回溯生命的源頭,尋找最原始的渴望,同時給予「生命之於你是?」的提問給觀者。整個作品中,舞者善用自然、流暢的動力來啟動身體,此外也透過重心轉換,達到時而平衡、時而失衡的效果,如同生命之旅,每個人因轉移重心而能夠前行,卻也不免在路途中有些跌撞。

而《荒衍》的音樂是由MADZINE所設計,風格為電子音樂,配上作品毫無違和感,甚至更畫龍點睛,讓聽覺也產生了迷幻的氛圍,因此也讓作品的空間感昇華到另一個層面。而舞者的服裝以大地色為底,包含妝容皆有斑駁的痕跡,且頭髮凌亂,這樣強烈的造型或許打從舞作一開始就宣告它已經在路上了。

整支舞的流動中,兩名舞者幾乎沒有離開過彼此,如接觸即興般,我們擁有各自的身體,卻也能夠與他人找到最理想的相處方式。從作品的身體結構來談,舞者之間透過關節與關節的卡位,兩人骨盆緊密貼合,因此讓雙方中軸維持在一個穩固的地方,再從這個規則中發展動作。也藉由身體部位的拼貼製造出異常的組合,如Dimitris Papaioannou擅長的那種身體視覺,但不同的是《荒衍》身體流動性是沒有停止的,因此那些身體組合都出現在某瞬間,也因為那些不經意,讓動作的層次更提升、視覺效果更豐富,且不突兀。因此我肯定他們創造出嶄新的語言,除了兩人與作品的對話,也給予觀者新的感受。

創作是種練習,如同生命,我們也一直在不斷練習,直到習以為常,那件事將從我們的身體中長出來,並結出屬於自己的果實。而三十沙龍秉持著創作、觀看、分享之必要,讓我想到George Berkeley的理論「存在就是被感知」,讓藝術與心靈能夠產生連結。藝術有趣的原因之一,我想就是那種願意包容每個觀者的想像,同時在某個瞬間可能觸動到我們的心,所以我們相信。真的無須有偉大原因,我們都能有所收穫,就像Pina Bausch說:「要學會因為美、因為一個動作、一個呼吸而感動。」這才是藝術創作帶來的本質。

《荒衍》

演出|黃靖舒、施旻雯
時間|2019/07/07   19:00
地點|三十舞蹈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