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撥之間的無盡追尋《尋:陳怡蒨柳琴獨奏會》
8月
12
2019
尋(當代藝林樂集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11次瀏覽
徐志丞(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獨奏會的最後一首曲子《尋》,是陳怡蒨最新創作的柳琴獨奏曲。演出時陳怡蒨特別帶著兒時初學的第一把琴登台,至第二樂章以這把柳琴彈奏初學必彈的經典獨奏曲《燈節》片段,古樸的琴音讓時光開始倒流……讓觀眾看見陳怡蒨從十歲學琴以來,至今不忘初衷,仍對柳琴抱持極大的熱忱,無止盡地追尋最美好的樂音。

曾任香港中樂團全職柳琴樂師及署理首席的陳怡蒨在1999年回臺以後,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至今。在這二十年間,2001年先是灌錄膾炙人口的柳琴經典協奏曲《雨後庭院》;2003年首次嘗試將柳琴跨界爵士樂,至2007年更與絲竹空爵士樂團錄製專輯《絲竹空》;2010年起更持續創作多首柳琴獨奏曲、彈撥合奏作品;2011年創立當代藝林樂集,至2013年樂團更與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合作絲竹創作;2016年製作的彈撥樂團專輯《彈彈撥撥》更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從以上經歷可見陳怡蒨在柳琴演奏、創作及教學皆不遺餘力,而在這之間,陳怡蒨究竟不懈地追尋什麼樣的柳琴理想呢?

從這次的曲目安排其實可以看出陳怡蒨對於柳琴發展的理想與期許,因早年學習柳琴能演奏的曲目大多是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台灣的柳琴作品則是近十年才蓬勃發展起來,而這一次選曲皆是台灣傑出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八零年代由林聰地所創作的柳琴獨奏曲。陳怡蒨將這首作品編配為阮咸伴奏,柳琴晶瑩剔透的點狀顆粒性,表現出一輪明月映於江水閃爍的重層光影,而中、大阮的伴奏讓這首曲子更富層次。《彌濃山鄉》為黃振南所作,這首曲子運用美濃當地《搖兒曲》、《正月牌》及《半山謠》作為創作素材,陳怡蒨熟稔地掌握撥片和琴弦之間的音色變化,十分細膩地表現出客家山歌曲調特有的力度和性格,惟較可惜的是當天琴況不佳,琴弦無法承受較大力度的表現技法,而在該曲掃拂輪段落稍稍影響音準,但在間奏又能迅速地調整好樂器的狀態,完美地完成演奏,可見其演奏功力和經驗非常之深厚。《對話II-鏡花水月》為李思嫻所作,「對話」是其無標題音樂系列作品的統整標題,第二次的對話想讓柳琴和大鍵琴進行音樂上本質的對話實驗。對演奏家陳怡蒨來說,其雖精通東方傳統彈撥樂,但其對於各類音樂的廣泛興趣,讓她可以跳脫傳統音樂的思維,去嘗試各種的可能性。故演奏家將這首子放在獨奏會的開場,或許是想呈顯她在音樂追索過程中最真實的自我叩問。在機械撥動大鍵琴琴弦之際;在撥片撥動柳琴琴弦之餘,發覺內心最純粹的絕對音樂。

演出至李志純創作的《聲、色、質》這首子將獨奏會引領至最高潮,《聲、色、質》這首超實驗性的作品運用大量非音樂類聲響之演奏技法,從較常見的弦軸音、碼下音及彈、拍面板,到使用撥片敲擊、刮奏琴品、琴弦和琴碼,二十多分鐘極為繁複的演奏設計、多變的速度和節奏轉換,對演奏家而言是極大的考驗。而陳怡蒨竟能完全背譜演出三個樂章,實在令人敬佩不已。陳怡蒨十分細膩地處理曲中大量非音樂類聲響的演奏效果,無非歸功於平時極為紮實的基本功要求,而能靈活控制撥片彈奏時觸弦角度與面積產生的音色變化,讓柳琴這樂器各部件發出的聲響皆富有層次變化和律動美感。此般演奏技術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其對於樂曲的情感表現亦能十分自然地透過精湛的技術感染聽眾,演奏劉聖賢所作《葬花》時,深情地透過柳琴細膩的音響效果表現出王昭君出塞的內心處境,在「沉黑江」一段更巧妙運用左手按弦改變琴弦張力推拉之演奏技巧,寫實地表現出昭君投江的無盡悲傷,樂音無不深深地觸動聽眾,曲終之時,演奏者和聽者莫不淚涔涔。

陳怡蒨在追尋的是什麼呢?這場獨奏會演出的曲目恍若微型的台灣柳琴創作發展史,從台灣早期經典的作品到當代最具實驗性的創作;從取材台灣地方民謠到沿用西方古典無標題音樂形式;作曲家們為柳琴的多方嘗試,正如同陳怡蒨多方求索柳琴的無限可能。隨著愈來愈多的新作品誕生,創作手法和演奏技巧愈來愈炫目和多元,固然是我們所樂見的,但陳怡蒨所追尋的不單只是不斷的進步,同時也不斷堅持著最初學琴的初衷,在弦與弦之間往復彈、挑;在音樂與自我之間無止境地追尋柳琴的無限可能……

《尋:陳怡蒨柳琴獨奏會》

演出|當代藝林樂集
時間|2019/07/05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思想起》融入《尋》的樂曲之中,既象徵她對柳琴的莫忘初衷,亦有帶個過往邁向前方的含意,尤其尾聲時柳琴重複強烈且快速的「掃拂」高音技法,讓演奏者猶如浴火鳳凰般,雖然樂曲結束,卻也是另一個新的開始。(蔡佩娟)
8月
14
2019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