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既有印象的《劉姥姥和王熙鳳》
2月
08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文 鄭心怡(中正大學中文系在學生)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開始以螢幕投影類似流體畫的景象,畫面猶如浩瀚星河,配合奇幻風格的音樂,讓人彷彿坐上時空機,迷失了對時間、空間的知覺。林姿吟飾演的薛寶釵而後出現,將迷失的觀眾拉回故事線,像說書人般,為這齣戲首先開唱。揭開布幕後,時空駐足〈姥姥進大觀園〉,由李寶春所飾演的劉姥姥出現,其不吊嗓,也不刻意裝女聲,講起話來幽默風趣又俏皮可愛,加上女裝扮相,外型、聲音、談吐風格互相交織,著實有原著俗又逗趣的劉姥姥形象。劉姥姥很快便跟榮國府的人打成一片,成了榮國府大家的開心果,而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王熙鳳開始對劉姥姥心生嚮往,羨慕其如此快樂自得、無憂無慮,便想藉劉姥姥的福氣,讓劉姥姥為體虛的姐兒取名「巧」,以讓巧姐兒能平安健康長大,也讓巧姐兒認姥姥為乾娘。這段緣份也種下了救命稻草,之後榮國府陷入急難,巧姐兒才能順利脫身,免遭波及。

《劉姥姥和王熙鳳》將原著各個場景、對話重新拆裝,也將台詞重新填入各式京劇梗,如劉姥姥打趣說道自己的體力還能「亮相」、「唱過武旦」等等。而李寶春所詮釋的劉姥姥,像是拿出京劇裡的所有學問,雜揉各種不同行當,有老旦的扮相、有丑行的插科打諢,現代用語不時夾雜,又時而學虞姬武劍,時而拿著驢鞭駕馭小毛驢。舞台上彷彿成了寶春老師的個人秀,展現京劇的十八般武藝,令觀眾不時拍手叫好。以上種種均使《紅樓夢》與京劇產生更多互動,讓京劇裡的劉姥姥有了一股不同其他劇種的活力。而王熙鳳有別於其原著「鳳辣子」的稱號,其心狠手辣的形象在該劇的比例甚少,展現更多的是她身為人母的擔憂,孔玥慈所飾演的王熙鳳,並非大鬧寧國府時的醋罈子。看著王熙鳳處處為巧姐兒擔心,其護女心切的形象,能感受到親情的溫度。她善待劉姥姥,或許起初是為了討賈母歡心,但不知不覺,王熙鳳被劉姥姥的活力感染,欣羨起劉姥姥的無事一身輕。兩人的交相照映,呼應劇名主題,不僅角色間產生化學反應,也在觀眾心中引起漣漪。

整齣劇上半場約85分鐘,下半場則是約50分鐘,以上半場結束時,王熙鳳執意拆散兩鴛鴦一景,對《紅樓夢》有點認識的人其實都不難猜出下半場劇情即為王熙鳳託孤劉姥姥。下半場結構整體分為「榮國府的風雲驟變」、「劉姥姥騎驢」、「王熙鳳託孤」。舞台上依序出現縱橫交錯的光,而各個人物出現道出榮國府的慘狀,猶如新聞標題的短語,劇情就此急轉直下。而劉姥姥聽聞此事後,叫板兒牽著小毛驢,兩人在場上上演駕馭小毛驢的場景。或許是為了沖淡下半場的故事沉重感,所以拉長了駕馭毛驢的片段長度,但反而因此有種壓縮到其他片段的生存空間,分段比例上顯然有些失衡,在該片段後期觀眾的歡呼與反應明顯減少。與上半場輕快而有節奏的敘事相比,下半場短短50分鐘內,像是大踩油門暴衝衝進泥沼裡,使後續敘事的進行變得艱難。而下半場的失衡也連帶影響了整齣劇,上下半場在劇情起落分布上有著明顯落差,就像撐竿跳的選手,其撐著的竿子超出吸收能量的臨界點,竿子啪擦斷掉,也只能落得慘摔的下場。

《劉姥姥和王熙鳳》繼《戲裡戲外》再度與女高音演員林姿吟合作,這次在劇中飾演薛寶釵的角色,像場與場之間的說書人角色,帶頭開啟新篇章。又似觀眾的化身,隱身眾閨秀小姐之中,在該劇中從旁觀察劉姥姥與榮國府。與《戲裡戲外》男性角色為多數不同,在《紅樓夢》這個以女性角色為多的作品中,女高音音色本身與旦角的吊嗓,經過麥克風收音及音響播送後,兩者的差別變得不那麼明顯,聽覺上無特別突出,整體和諧而互相襯托。另外,李兆雲所飾演的賈母,其老旦唱腔鏗鏘有力,似有一種下一秒便會一聲令下,帶領十二金釵上戰場打仗,頗具賈府老佛爺之感。

《劉姥姥與王熙鳳》在劇情剪裁與京劇結合上著實令人耳目一新,且對於演員李寶春與孔玥慈來說,不僅在行當、角色特性上都與以往所飾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劇中更是嘗試呈現不一樣的劉姥姥和王熙鳳的面貌。李寶春近年來在新編戲上屢次嘗試新花樣,讓京劇新編戲多樣性更上一層樓,不管是京劇結合女高音,或是打破行當限制,創造不一樣的角色公式,都是創作上的一大突破。而李寶春也不僅僅在劇目身上開發,其也以畢生所學,發展自身潛能,在兼顧傳統與創新的道路上行走。不管是老戲迷或新入坑戲曲者,總能在台北新劇團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所喜愛的。

《劉姥姥和王熙鳳》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12/24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