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既有印象的《劉姥姥和王熙鳳》
2月
08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6次瀏覽

文 鄭心怡(中正大學中文系在學生)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開始以螢幕投影類似流體畫的景象,畫面猶如浩瀚星河,配合奇幻風格的音樂,讓人彷彿坐上時空機,迷失了對時間、空間的知覺。林姿吟飾演的薛寶釵而後出現,將迷失的觀眾拉回故事線,像說書人般,為這齣戲首先開唱。揭開布幕後,時空駐足〈姥姥進大觀園〉,由李寶春所飾演的劉姥姥出現,其不吊嗓,也不刻意裝女聲,講起話來幽默風趣又俏皮可愛,加上女裝扮相,外型、聲音、談吐風格互相交織,著實有原著俗又逗趣的劉姥姥形象。劉姥姥很快便跟榮國府的人打成一片,成了榮國府大家的開心果,而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王熙鳳開始對劉姥姥心生嚮往,羨慕其如此快樂自得、無憂無慮,便想藉劉姥姥的福氣,讓劉姥姥為體虛的姐兒取名「巧」,以讓巧姐兒能平安健康長大,也讓巧姐兒認姥姥為乾娘。這段緣份也種下了救命稻草,之後榮國府陷入急難,巧姐兒才能順利脫身,免遭波及。

《劉姥姥和王熙鳳》將原著各個場景、對話重新拆裝,也將台詞重新填入各式京劇梗,如劉姥姥打趣說道自己的體力還能「亮相」、「唱過武旦」等等。而李寶春所詮釋的劉姥姥,像是拿出京劇裡的所有學問,雜揉各種不同行當,有老旦的扮相、有丑行的插科打諢,現代用語不時夾雜,又時而學虞姬武劍,時而拿著驢鞭駕馭小毛驢。舞台上彷彿成了寶春老師的個人秀,展現京劇的十八般武藝,令觀眾不時拍手叫好。以上種種均使《紅樓夢》與京劇產生更多互動,讓京劇裡的劉姥姥有了一股不同其他劇種的活力。而王熙鳳有別於其原著「鳳辣子」的稱號,其心狠手辣的形象在該劇的比例甚少,展現更多的是她身為人母的擔憂,孔玥慈所飾演的王熙鳳,並非大鬧寧國府時的醋罈子。看著王熙鳳處處為巧姐兒擔心,其護女心切的形象,能感受到親情的溫度。她善待劉姥姥,或許起初是為了討賈母歡心,但不知不覺,王熙鳳被劉姥姥的活力感染,欣羨起劉姥姥的無事一身輕。兩人的交相照映,呼應劇名主題,不僅角色間產生化學反應,也在觀眾心中引起漣漪。

整齣劇上半場約85分鐘,下半場則是約50分鐘,以上半場結束時,王熙鳳執意拆散兩鴛鴦一景,對《紅樓夢》有點認識的人其實都不難猜出下半場劇情即為王熙鳳託孤劉姥姥。下半場結構整體分為「榮國府的風雲驟變」、「劉姥姥騎驢」、「王熙鳳託孤」。舞台上依序出現縱橫交錯的光,而各個人物出現道出榮國府的慘狀,猶如新聞標題的短語,劇情就此急轉直下。而劉姥姥聽聞此事後,叫板兒牽著小毛驢,兩人在場上上演駕馭小毛驢的場景。或許是為了沖淡下半場的故事沉重感,所以拉長了駕馭毛驢的片段長度,但反而因此有種壓縮到其他片段的生存空間,分段比例上顯然有些失衡,在該片段後期觀眾的歡呼與反應明顯減少。與上半場輕快而有節奏的敘事相比,下半場短短50分鐘內,像是大踩油門暴衝衝進泥沼裡,使後續敘事的進行變得艱難。而下半場的失衡也連帶影響了整齣劇,上下半場在劇情起落分布上有著明顯落差,就像撐竿跳的選手,其撐著的竿子超出吸收能量的臨界點,竿子啪擦斷掉,也只能落得慘摔的下場。

《劉姥姥和王熙鳳》繼《戲裡戲外》再度與女高音演員林姿吟合作,這次在劇中飾演薛寶釵的角色,像場與場之間的說書人角色,帶頭開啟新篇章。又似觀眾的化身,隱身眾閨秀小姐之中,在該劇中從旁觀察劉姥姥與榮國府。與《戲裡戲外》男性角色為多數不同,在《紅樓夢》這個以女性角色為多的作品中,女高音音色本身與旦角的吊嗓,經過麥克風收音及音響播送後,兩者的差別變得不那麼明顯,聽覺上無特別突出,整體和諧而互相襯托。另外,李兆雲所飾演的賈母,其老旦唱腔鏗鏘有力,似有一種下一秒便會一聲令下,帶領十二金釵上戰場打仗,頗具賈府老佛爺之感。

《劉姥姥與王熙鳳》在劇情剪裁與京劇結合上著實令人耳目一新,且對於演員李寶春與孔玥慈來說,不僅在行當、角色特性上都與以往所飾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劇中更是嘗試呈現不一樣的劉姥姥和王熙鳳的面貌。李寶春近年來在新編戲上屢次嘗試新花樣,讓京劇新編戲多樣性更上一層樓,不管是京劇結合女高音,或是打破行當限制,創造不一樣的角色公式,都是創作上的一大突破。而李寶春也不僅僅在劇目身上開發,其也以畢生所學,發展自身潛能,在兼顧傳統與創新的道路上行走。不管是老戲迷或新入坑戲曲者,總能在台北新劇團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所喜愛的。

《劉姥姥和王熙鳳》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12/24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