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劇場性指的是一種知覺模式(mode of perception)。那麼在劇場中的創作者,應是時空策劃的能手,讓感知當下得以放大並反映某種可能的真實。也許從喧鬧的士林坐上公車,駛進冷清的延平北路九段開始,時空扭曲就已逐漸作用了。社子,像是台北市邊緣的一塊「靜/淨」土,靜得冷清不說,原來延平北路七段也曾設有所謂的「環境清潔所」,就是水肥處第一隊,某種淨化再利用的象徵?搜集台北市區來的水肥,作為「社子島蔬菜專業區」肥料。
沿路走向堤防,再進入創作者李治達租借的長弓排練場作為演出場地。鐵皮屋內,十足工廠樣,木作、鐵條、彷彿臨時搭建給舞監的board 台,直直座落在表演區的視野內,毫不尷尬,倒是整場燈光昏黃,有些悶熱,好在有電風扇嗡嗡轉著。長沙發與幾張椅子,共五十個座位,依序排放在表演區周圍,這款式怎麼有點六零年代紐約藝術家的手作(handmade)、共享、自家人的非精緻化氛圍。我當真以為到了紐約,原來只是時空又扭曲了一層。
大概扭曲著兩個時空點,關於都市邊緣、關於夢想之地,接下來所見盡是華麗與詭異的相互堆疊。
先是踩跳著傀儡般舞蹈的兩人,塗白兩顆眼睛,穿著丑或偶的裝束,哼著令人發毛的曲調。兩隻傀儡進去後,再出來四隻,此刻他們變形了,有著六隻腳的獸,分開後,再變,彷彿成了幾隻雞,莫名其妙的小小世界展開。一個局外人走進,拉下機關,整桶蘋果嘩散落一地,那是資本主義下所有想吃但吃不到的富饒幻象,或是被迫塞入的各種訊息,資訊爆炸,資源卻匱乏。所以,真假蘋果誰在乎?有得吃就好,然後我們就吃進一堆黑心食品,再用靈魂拼搏永遠追不上物價的薪資,然後繼續吃著塑化蘋果。才知道,原來詭異無靈魂的歌唱雙胞胎、六隻腳甚至八隻腳的獸正是符合這社會規則下的產物,沒個三頭六臂,如何拚搏?那是無法超越的階級輪迴。既已扭曲至此,又何差一頭塞進塑化蘋果塑造的小小夢想世界,幾個大頭蘋果人,左搖右晃暈眩著,呼吸著所剩無幾的氧氣,至少在夢想中。
看似有點迷幻,只見前方鐵捲門啟動,發財車巴股駛入,竟是李治達下來了,把這些廉價的夢想,一個個資源回收上卡車,難道要載往曾經的「水肥處第一隊」?幾顆做夢的大蘋果頭,會不會也只是消費至上、城市與文明發展下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肥料?但若資源可以回收再利用,好像就該偷笑了。不知道,只覺一陣涼。或許是鐵門開了散熱,也或許是時空被劃破一個裂縫,社子的冷清、劇場的熱情、夢想的華麗、現實的廢墟,全都攪和在一起。關於夢想與現實,究竟該妥協多少?李治達沒說,也許更多的細節與訊息還藏在結構之中,但結構本身卻在幾次重複,卻無法突顯差異的情況下,而稍稍失了傳達的效力。不過這畢竟是創團之作,更多的就留待後續吧。
必須說,作為創團之作《白目》是令人驚喜的。驚喜在於,李治達選擇城市邊緣之地非正式劇場作為創團首演,甚至是令人望之有些不太想動身的地點,有車不一定有地方停,大眾運輸要轉兩次,公車搖搖晃晃三十分鐘,可能機車還算便利。但他卻不刻意提出「邊緣」或「非專業」等關鍵字,這些可能較靠近當代劇場的美學傾向。反之,李治達與其創作團隊精緻雕琢每一個場面,每一寸燈光,每一處機關,以及每一個動作,尤其不走現今年輕創作者流行的侯非胥民族頹廢風,或是以色列巴西瓦Gaga 技巧,也不太是細碎、焦慮、不成調的自我呢喃。他就讓舞者們跳舞,跳得精準、有力、甚至因為眼睛塗白而閉眼跳,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啟動,肢體作為一整體運作顯貼合,卻也不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這些人,有時是沒有面貌的集體,操演著機械式的動作,成為傀儡、成為獸;有時,又有著人性的貪婪與猥瑣,一線之隔的單純與無知,不是大奸大惡,反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卻足以構成人類永恆的荒謬。
不斷想起鐵捲門拉起的瞬間,為現實與魔幻之間畫出了一道縫隙,而大蘋果頭們,或者大部分的我們,不也常在這縫隙間徘徊不去。總不願牢牢踩進現實,卻也常常讓夢想只是夢想。即便人類總是荒謬,即便最後可能就是資源回收去了,各種創作者大概像是在這縫隙中來回穿梭的人,讓人們看見人性,但也不忘提醒魔幻還是有其力量存在。
《白目》
演出|白蹈場
時間|2016/10/22 19:30
地點|長弓舞蹈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