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éjà vu,幾段素描與隨筆《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8月
16
2013
只有祕密可以交換祕密(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09次瀏覽
林正尉(特約評論人)

這篇文章,如同看完演出之後,我們坐成一個圈,來聊聊究竟感受到什麼好了,關於出自我們心中某個受到喚醒的一角。

先從對一段旅程的素描,描繪我看完《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的印象和外廓。

兩年前因一場展覽,有機會到墨西哥車程兩個小時的山中小鎮Taxco流返。這是一個恰如台灣九份的小型山城,處處是蜿蜒的石子巷弄。幾乎所有的住戶都在一片漂白的牆瓦中過著他們經營小商的生活。但這一片幾近泛白的陽光小鎮,如同她早期是西班牙人喜愛的產銀之鎮,自有背後的流浪歷史,她的銀亮孩子們,曾漂流到淡水和基隆,以及遙遠的南國馬尼拉。儘管身負流浪與沉重的歷史,然而這小鎮始終以好幾種時間與速度迎抱人們的不期與邂逅:家家戶戶以最適宜這城鎮來裝飾高原山城閃爍的陽光──以花布、傳統墨西哥刺繡、波斯絲綢等,並在最不顯眼的地方讓人民驚豔於這些裝飾之存在,又不影響整座泛白的亮調。

《秘》裡這種統一的木質色調,且每段詩句與畫面會在不經意之處現身與消逝,展現其特殊之處,如同在Taxco鎮行走的身體感,總有許多似曾相似(Déjà vu)之處:你能在打開的箱子內,發現天空和與你招呼的布偶;你能在兔子與書墨之間意外找到某種關聯;也能在看似無趣的空間,能繼續「有所停頓」……。那種遙遠的山城和《秘》戲,都是以一種乍現卻隱的姿態,呼喚人們自願陷入其中。

劇評人林于竝曾分析郭文泰的作品手法,具備「混淆」與「遠近法的攪亂」特徵。但說的更具體的,倒可參考法國藝評家Nicolas Bourriaud曾討論藝術的傳遞關係及其具體「內容」的一致性:「……傳遞性的觀念在美學領域中,導入這種內化於對話中的形式性混亂;它利用了一種無法達成的離散性和永遠無法滿足的散布欲望,否定了任何特殊『藝術場所』的實存。」這反而更像是郭文泰作品中,讓原本時間受時間吞噬、讓空間成為另一座空間的溫床的最佳寫照,這些時間感的密布,有時是童話式的、有時是重複式的,這舞台有時會是「劇場」,倒不如說是張奇幻的畫布。我們的幻想仍會被這些圍繞而成的木板給「封殺」──但也相對的讓觀眾注意力「凝聚」於這些裝置的巧妙變化。

觀《祕》一作時,讓我心中不斷漣起19世紀丹麥畫家漢默修(Vilhelm Hammershøi)和維梅爾的畫。這兩位畫家,和郭文泰,都相當以水平與垂直的畫面結構來營造出具瀰漫且灰塵式的場域。漢默修以畫面經營北國的暖冬中,從窗外透射出屋內塵屑密旋的張力,而維梅爾的窗外光線更不必說,直接灑落於婦人傾倒的牛奶上,展現其光澤。郭文泰善用舞台的密閉、幾道僅容道具的出口,偶不時出現光芒,讓新的敘事詩誕生。「光禿禿」的木板背景讓這個舞台的裝置世界一直徘徊於甦醒與沉默,而詩意的空間部署也不歇息地成為文字詩的溫床。有時我們看著舞台上的慢,品味著夏宇的詩如何逐字逐句的化為舞台上的塵埃碎屑,我們品茗這些慢與不經意的換景,如詩與詩之間的空白或斜線。它們不那麼直接相關,但你的閱讀能讓它們產生關聯。如同讀詩,享受著與你的私密生活產生關聯。

Déjà vu。我寧以一些看戲時,腦中飄浮過的畫、電影與一段短暫的墨西哥Taxco旅程,以如此精確的模糊字眼和印象來交換看戲的心得。讀詩何嘗不也在經歷這些似曾相似的經驗?使之並置,成為你自己私有的經驗?對於一個幾乎未曾接觸夏宇的詩的「另類」觀眾而言,沒有「包袱」、不在意河床到底漏了哪首「重要的詩」,不在意他們要再現/詮釋哪首詩。「一切都無所謂」,我只體驗當下,也等待著河床要將我帶往何處?也許,每場真的都如此秘密吧。

《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演出|河床劇團
時間|2013/08/10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詩意的劇本到底要如何呈現舞台?設計者將一片片未上漆、釘上木條的木板搭建而成一個空間,正因為舞台沒有顏色也沒有特定符號可以定義舞台欲呈現的地點,因此擁有更多可能。(鄭微馨)
8月
16
2013
郭文泰賦予這些無以名之的存在抽屜般的外貌,以及揭開它的方式。隱藏在看似叫人安心的家庭場景,令人意想不到的隙縫之間,莫名地叫人不安。只渴望與你最深的遺忘部分逐一比對。(林乃文)
8月
15
2013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