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語言的交流《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8月
16
2013
只有祕密可以交換祕密(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9次瀏覽
鄭微馨(表演藝術行業人員)

起初,是受到劇名以及視覺上的吸引,DM上只露出一個人的半臉,戴著鼻環及女性式樣的耳環,紅潤的唇下有顆青春痘,白皙的皮膚佈滿淡斑,讓人好奇這看似年輕又叛逆的隱者是什麼身分,緊閉的雙唇中又隱藏著甚麼樣的秘密?而,什麼樣的秘密值得被交換?一連串的想像加上夏宇總是莫名令筆者深刻的詩句,搭配河床劇團一貫對劇場存在優雅的意象,更增添期待。

此劇以近乎無語言的方式表現,更多的是使用身體和畫面傳達的意含伴隨一陣陣吟唱與重複的呢喃。身穿紅色浴袍的女人用粉撲沾抹暗青色塗料,緩慢地、一抹一抹地擦在白皙的臉上,一旁像是扮演女人內心世界的兩位角色,其一低頭沉默、其一拿著酒杯倒出鮮紅汁液,女人最後循著外頭的歌聲,踏著緩慢的步伐離去…,這便是戲的開頭,緩慢而沉靜,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想像其背後的故事、猜測女人的身世,如同詩作般充滿餘韻。

為了表達「說」這件事,有時「說不出」更教人體會深刻,劇中兩個片段不斷迴盪在我腦海裡,一是一位被抬出的亡故女子,被人撐開嘴巴捏出紙條,紙條被朗誦完之後,旋即有一名男子自動地把紙條放入自己口中,亡故女子被抬走了,重新含入紙條的男子倒在她原本的位置上,一切像是早已被安排好的步驟,毫無疏漏,讓人覺得生活中所接收的訊息都是被刻意經營過的,資訊的選擇性公開,即使眼睜睜卻無奈;一是一對動作親密的男女,但男人嘴裡被塞了一個大塞子,無法言語,女人對男人有各種表態,用力的親吻(塞子)、輕柔的肢體、丟蔬菜的小裡小器,沉浸在自己充沛的情感當中,但男人始終不為所動,或者說是嘴巴硬被塞子堵住而無法反抗,乾脆選擇視而忽之,覺得是描述男女關係的經典寫照。

詩意的劇本到底要如何呈現舞台?設計者將一片片未上漆、釘上木條的木板搭建而成一個空間,正因為舞台沒有顏色也沒有特定符號可以定義舞台欲呈現的地點,因此擁有更多可能。巧妙之處在於配合不同場景的事件,舞台能有機關式的驚喜變化,左上舞台看似難以進出的洞口,竟能推出一張斜躺的床、左舞台翻轉過來是一個優雅的室內場景、地上的平台打開後有一片草原和天空,成為一遼闊小世界、後面的牆可拉開成為小型鏡框式劇場、兩側還可以推出幾片景片搭配劇中場景…。多種變化配合跳躍式劇情,好似腦海中的畫面,可以隨時因為不同話語抽換不同景象,有某個人進入然後有人出去,如同我們正在觀看一個人的思考,而那個人正讀著夏宇的字句。

導演對於氛圍營造和聲音質地有著纖細的敏感度,音樂的技術點自然得像是沒有發生過,它不需要任何按鍵而是心中的感觸起開啟那悠揚,利用錄音、童音、語言性、話語之節奏與重複性讓文字成為樂音的一部分,是很享受的。

演後座談中,夏宇狡詐的說這部戲是他和導演之間的秘密,透過詩與戲劇的形式交換著,但我想觀眾也正是用自己內心的經歷與感觸和這部戲有所交流,而每個人感受並不相同,也就是只有自己的「秘密」才能交換到這部戲訴說的「秘密」,端看你付出了多少、才能交換多少。

《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演出|河床劇團
時間|2013/08/1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郭文泰善用舞台的密閉、幾道僅容道具的出口,偶不時出現光芒,讓新的敘事詩誕生。「光禿禿」的木板背景讓這個舞台的裝置世界一直徘徊於甦醒與沉默,而詩意的空間部署也不歇息地成為文字詩的溫床。(林正尉)
8月
16
2013
郭文泰賦予這些無以名之的存在抽屜般的外貌,以及揭開它的方式。隱藏在看似叫人安心的家庭場景,令人意想不到的隙縫之間,莫名地叫人不安。只渴望與你最深的遺忘部分逐一比對。(林乃文)
8月
15
2013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