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交錯中,挖掘手提箱中的記憶《戰火情人》
4月
12
2016
戰火情人(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0次瀏覽

戴宇恆(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他們有槍,我們有溫柔的抵抗。」【1】

《戰火情人》從尋找一只羅伯卡帕留下的手提箱訴說20世紀戰地女攝影師潔妲塔羅與其啟蒙導師、愛人的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從相遇、一同報導戰地新聞至兩人遇難身亡的故事。

戲開演前,舞台上擺放著不同尺寸的木箱,木箱的後面杵立著一面牆,牆面佈滿7*13個格子。簡潔有力的舞台不禁令人期待演員將如何在有限的道具與佈景中創造出戰地的情景。

戲始,一個女人在手提箱中翻看膠卷底片,原本的牆面在每個格子中投影出了底片的畫面。緊接著,女人打了一通電話,故事就此展開。六個演員隨著音樂開始移動,場景轉換中不時運用肢體舞動,使得換場生動不僵硬,其中飾演女主角塔羅的女演員在場景轉換完成時,突然從擺在木箱上的手提箱蹦了出來,正當驚奇著劇場中竟能見到如同電影般的手法時,劇情又緊湊的繼續下去。

整場演出,空動劇團的集體創作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在羅伯卡帕的弟弟尋找他遺留下來的手提箱的「實」中,交錯著塔羅與卡帕過去發生的事的「虛」中穿梭,而「實」與「虛」中的轉換除了上文提及的演員利用肢體變化轉換角色、變換時空外,也擅用佈景的變換,如:牆中央有一區的格子是當成門使用,在演員下場後,再從門出場即轉換成不同場景。這齣戲的驚艷之處除了演員功力深厚的肢體表演外,另一方面即是燈光即投影的搭配。導演及演員們說,他們非常喜歡用電影的手法來處理劇場作品,而投影與燈光若分開單獨觀看,並無特別,但在《戰火情人》中兩者並無互相搶焦的搭配正好恰如其份的為整齣戲添了不少電影味。

劇本結構上,從女人的一通電話埋下伏筆、開啟劇情,中間敘述「實」——羅伯卡帕弟弟尋找手提箱的過程,「虛」——塔羅與羅伯卡帕的愛情故事與戰地攝影生涯,到劇末女人的電話告知找到羅伯卡帕的手提箱為結。筆者近期正好看完凱特布蘭琪主演的電影《因為愛你》【2】,電影手法也是開頭的埋下伏筆以至於首尾的呼應結尾,因此對我來說自然的將此劇場作品與該電影連結,更為《戰火情人》增加了幾分如電影的韻味。

但其美中不足的是,當女主角塔羅死亡後,緊接著畫面轉至羅伯卡帕在接受採訪時,突然燈光轉變,戰火聲突發,男主角卡帕即在新聞報導中宣告死亡。此處劇情安排顯得倉促,不禁令人倍感突兀,倘若在此試圖強調在歷史洪流下並未如羅伯卡帕被世人知曉的潔妲塔羅,那麽在這偉大的女戰地攝影師死亡後再補上如此突發的羅伯卡帕身亡報導,給予一個不想多加著墨於此的宣示,但卻忘卻其互為摯愛、無法劃分,使得兩人之間的情感刻劃倒未如此深刻、雋永。

註釋

1.《戰火情人》文宣品內容。

2.2016/3/4 於台灣上映,原電影名為《Carol》,台灣中譯為《因為愛你》。

《戰火情人》

演出|空動劇團(Idle Motion)
時間|2016/4/8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議題讓表演藝術不只是一種空談、休閒,而是對社會激起更多的關注與熱情。在貌似一段戀愛的故事當中,充滿年輕人的浪漫精神,有著效法雪萊拜倫的熱情,不僅僅發生在男性主角身上,女性角色也不遑多讓。 (羅文秀)
5月
18
2016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