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交錯中,挖掘手提箱中的記憶《戰火情人》
4月
12
2016
戰火情人(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6次瀏覽

戴宇恆(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他們有槍,我們有溫柔的抵抗。」【1】

《戰火情人》從尋找一只羅伯卡帕留下的手提箱訴說20世紀戰地女攝影師潔妲塔羅與其啟蒙導師、愛人的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從相遇、一同報導戰地新聞至兩人遇難身亡的故事。

戲開演前,舞台上擺放著不同尺寸的木箱,木箱的後面杵立著一面牆,牆面佈滿7*13個格子。簡潔有力的舞台不禁令人期待演員將如何在有限的道具與佈景中創造出戰地的情景。

戲始,一個女人在手提箱中翻看膠卷底片,原本的牆面在每個格子中投影出了底片的畫面。緊接著,女人打了一通電話,故事就此展開。六個演員隨著音樂開始移動,場景轉換中不時運用肢體舞動,使得換場生動不僵硬,其中飾演女主角塔羅的女演員在場景轉換完成時,突然從擺在木箱上的手提箱蹦了出來,正當驚奇著劇場中竟能見到如同電影般的手法時,劇情又緊湊的繼續下去。

整場演出,空動劇團的集體創作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在羅伯卡帕的弟弟尋找他遺留下來的手提箱的「實」中,交錯著塔羅與卡帕過去發生的事的「虛」中穿梭,而「實」與「虛」中的轉換除了上文提及的演員利用肢體變化轉換角色、變換時空外,也擅用佈景的變換,如:牆中央有一區的格子是當成門使用,在演員下場後,再從門出場即轉換成不同場景。這齣戲的驚艷之處除了演員功力深厚的肢體表演外,另一方面即是燈光即投影的搭配。導演及演員們說,他們非常喜歡用電影的手法來處理劇場作品,而投影與燈光若分開單獨觀看,並無特別,但在《戰火情人》中兩者並無互相搶焦的搭配正好恰如其份的為整齣戲添了不少電影味。

劇本結構上,從女人的一通電話埋下伏筆、開啟劇情,中間敘述「實」——羅伯卡帕弟弟尋找手提箱的過程,「虛」——塔羅與羅伯卡帕的愛情故事與戰地攝影生涯,到劇末女人的電話告知找到羅伯卡帕的手提箱為結。筆者近期正好看完凱特布蘭琪主演的電影《因為愛你》【2】,電影手法也是開頭的埋下伏筆以至於首尾的呼應結尾,因此對我來說自然的將此劇場作品與該電影連結,更為《戰火情人》增加了幾分如電影的韻味。

但其美中不足的是,當女主角塔羅死亡後,緊接著畫面轉至羅伯卡帕在接受採訪時,突然燈光轉變,戰火聲突發,男主角卡帕即在新聞報導中宣告死亡。此處劇情安排顯得倉促,不禁令人倍感突兀,倘若在此試圖強調在歷史洪流下並未如羅伯卡帕被世人知曉的潔妲塔羅,那麽在這偉大的女戰地攝影師死亡後再補上如此突發的羅伯卡帕身亡報導,給予一個不想多加著墨於此的宣示,但卻忘卻其互為摯愛、無法劃分,使得兩人之間的情感刻劃倒未如此深刻、雋永。

註釋

1.《戰火情人》文宣品內容。

2.2016/3/4 於台灣上映,原電影名為《Carol》,台灣中譯為《因為愛你》。

《戰火情人》

演出|空動劇團(Idle Motion)
時間|2016/4/8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議題讓表演藝術不只是一種空談、休閒,而是對社會激起更多的關注與熱情。在貌似一段戀愛的故事當中,充滿年輕人的浪漫精神,有著效法雪萊拜倫的熱情,不僅僅發生在男性主角身上,女性角色也不遑多讓。 (羅文秀)
5月
18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