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的自由:對位與大師有約系列VI -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 Sung-Won Yang
11月
2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6次瀏覽

文/陳軒慧(MUSICO音樂圈網站特約記者)


「與大師有約」是對位室內樂團廣邀國內外大師共演的一系列音樂會。在古典音樂的發展中,傳承的概念濃厚。同時代的音樂家們或是師生、或是摯友,更有互相較勁的對手。無論關係如何,他們或多或少都在音樂中留下彼此的影子,形塑成不同的風格。正因如此,互相交流對音樂家是如此地重要。本次音樂於上半場安排了作曲家楊聰賢的作品搭配柴可夫斯基,下半場則力邀的韓國大提琴家梁盛苑(Sung-Won Yang)演出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整場演出表現不俗,除梁盛苑引人深思的演奏,對位室內樂團整體的默契與配合度更是令人十分暢快。

對比深刻的上半場

對我而言,琵琶這項傳統樂器的魅力絕大多數來自金屬質感極強的音色與獨特的輪指彈法,有時鏗鏘,有時悲涼。然而《聽風、聽雨、也聽晴》雖是一首加入傳統樂器的曲目,走的卻不是傳統樂曲的路數。樂曲以敲擊聲開始——這是演奏者在琴面上扣擊所產生的音響,接著便是作為本曲核心的旋律登場。楊聰賢在樂曲解說中自述:曾在年少時聽見收購破爛者的叫賣聲:「頭家,頭家,有壞銅舊錫通賣嘸。」這高低起伏的韻律從此長存他心中,因此寫進樂曲。仔細聆聽,確能發現這組韻律時時在探頭探腦,搭配著現代的和聲。琵琶的音色隱隱帶領著十支弦樂器,同時也被它們襯托得更加醒目。從觀眾席觀察到團員們彼此協調節拍,在自由中彼此牽制的樣子,「散板」般自由的節奏感必定是練習之時的一大重點。儘管仍有些微錯開、迷失方向之處,《聽風、聽雨、也聽晴》仍留下嫋嫋餘音,像當年的街聲再現,在觀眾的耳中獲得片刻的再生。

如果琵琶與弦樂給觀眾一種孤寂感,那接下來的柴可夫斯基,則讓觀眾享受了好一陣的熱鬧。從當代作品回歸傳統的古典和聲,令人有種安心的感覺。我是直到所有的樂手都坐定位、舉起弓準備奏出第一個音的瞬間,才確認對位室內樂團真的沒有打算使用指揮。二十多人的規模不大卻也不算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又是出了名的層次豐滿,然而對位的團員卻憑單純的默契,將四個樂章圓滿完成。雖然大都是齊奏,不像上一首曲目有許多輪番上陣的安排,他們也並非是眾人歸於一體、呆板的整齊劃一,而是如群鳥般自由飛行,一起前往共同的目的地那樣地富有生命力。詮釋出的四個樂章在經典的柴氏美感外,額外添加了一股藏不住的野性,非常有趣。

「禁慾系」演出,更富魅力

下半場的曲目是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舒曼在擔任杜塞道夫音樂總監、意氣風發之時寫下此曲,也在他最後病居波恩精神病的兩年半期間反覆修改這首作品。在Youtube上搜尋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點閱率最高的影片來自賈桂琳・杜普蕾的演奏。如果和這個熱力四射的版本作對比。梁盛苑的詮釋顯得冷靜自持,精準中透著莊嚴。從小被當作神童培養的杜普蕾屬於直覺型的演奏家,對音樂的理解直觀、獨斷,但是渾然天成;梁盛苑則是經歷了百轉千迴的推敲與思考,才將心中完美的演奏帶給觀眾。這讓他所演奏的舒曼聽起來像精緻的珠寶。不過分華麗,而是用恰如其分的裝飾,讓音樂的光芒閃耀更加動人。這是一位見多識廣、因而懂得收斂鋒芒的紳士。乍一聽會以為他在保留著什麼,為什麼不演奏得更豐富、更誇張一些呢?但隨著樂曲進行到第二樂章,潛藏著舒曼愛情密碼的下行五度音程出現時,忽然就覺得其實這樣就已很好。張弛有度,讓音樂隱含的情意更加洶湧。

本次演出的三首作品,楊聰賢在國內樂壇素有音樂詩人之名,梁盛苑被譽為大提琴詩人,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體裁古典,內核卻仍是浪漫派的風格。但若要說這是一場極致浪漫的音樂會,也不盡然準確。因為無論是作曲家、對位室內樂團或是遠道而來的大提琴家梁盛苑,都在這些滿懷浪漫的曲目中加入了屬於理性的思考,謹慎安排了每個音樂線條。過去總感覺詩是一件純感性的事,這場音樂會卻令我想起:詩其實是一種最精鍊的語言,一種最接近音樂的語言。而參與這場演出的每一個人或用生命經驗、或用演奏技巧,在我們眼前構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

《對位與大師有約系列VI -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 Sung-Won Yang》

演出|對位室內樂團、梁盛苑 Sung-Won Yang(客席大提琴)
時間|2022/11/04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