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的自由:對位與大師有約系列VI -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 Sung-Won Yang
11月
2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2次瀏覽

文/陳軒慧(MUSICO音樂圈網站特約記者)


「與大師有約」是對位室內樂團廣邀國內外大師共演的一系列音樂會。在古典音樂的發展中,傳承的概念濃厚。同時代的音樂家們或是師生、或是摯友,更有互相較勁的對手。無論關係如何,他們或多或少都在音樂中留下彼此的影子,形塑成不同的風格。正因如此,互相交流對音樂家是如此地重要。本次音樂於上半場安排了作曲家楊聰賢的作品搭配柴可夫斯基,下半場則力邀的韓國大提琴家梁盛苑(Sung-Won Yang)演出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整場演出表現不俗,除梁盛苑引人深思的演奏,對位室內樂團整體的默契與配合度更是令人十分暢快。

對比深刻的上半場

對我而言,琵琶這項傳統樂器的魅力絕大多數來自金屬質感極強的音色與獨特的輪指彈法,有時鏗鏘,有時悲涼。然而《聽風、聽雨、也聽晴》雖是一首加入傳統樂器的曲目,走的卻不是傳統樂曲的路數。樂曲以敲擊聲開始——這是演奏者在琴面上扣擊所產生的音響,接著便是作為本曲核心的旋律登場。楊聰賢在樂曲解說中自述:曾在年少時聽見收購破爛者的叫賣聲:「頭家,頭家,有壞銅舊錫通賣嘸。」這高低起伏的韻律從此長存他心中,因此寫進樂曲。仔細聆聽,確能發現這組韻律時時在探頭探腦,搭配著現代的和聲。琵琶的音色隱隱帶領著十支弦樂器,同時也被它們襯托得更加醒目。從觀眾席觀察到團員們彼此協調節拍,在自由中彼此牽制的樣子,「散板」般自由的節奏感必定是練習之時的一大重點。儘管仍有些微錯開、迷失方向之處,《聽風、聽雨、也聽晴》仍留下嫋嫋餘音,像當年的街聲再現,在觀眾的耳中獲得片刻的再生。

如果琵琶與弦樂給觀眾一種孤寂感,那接下來的柴可夫斯基,則讓觀眾享受了好一陣的熱鬧。從當代作品回歸傳統的古典和聲,令人有種安心的感覺。我是直到所有的樂手都坐定位、舉起弓準備奏出第一個音的瞬間,才確認對位室內樂團真的沒有打算使用指揮。二十多人的規模不大卻也不算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又是出了名的層次豐滿,然而對位的團員卻憑單純的默契,將四個樂章圓滿完成。雖然大都是齊奏,不像上一首曲目有許多輪番上陣的安排,他們也並非是眾人歸於一體、呆板的整齊劃一,而是如群鳥般自由飛行,一起前往共同的目的地那樣地富有生命力。詮釋出的四個樂章在經典的柴氏美感外,額外添加了一股藏不住的野性,非常有趣。

「禁慾系」演出,更富魅力

下半場的曲目是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舒曼在擔任杜塞道夫音樂總監、意氣風發之時寫下此曲,也在他最後病居波恩精神病的兩年半期間反覆修改這首作品。在Youtube上搜尋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點閱率最高的影片來自賈桂琳・杜普蕾的演奏。如果和這個熱力四射的版本作對比。梁盛苑的詮釋顯得冷靜自持,精準中透著莊嚴。從小被當作神童培養的杜普蕾屬於直覺型的演奏家,對音樂的理解直觀、獨斷,但是渾然天成;梁盛苑則是經歷了百轉千迴的推敲與思考,才將心中完美的演奏帶給觀眾。這讓他所演奏的舒曼聽起來像精緻的珠寶。不過分華麗,而是用恰如其分的裝飾,讓音樂的光芒閃耀更加動人。這是一位見多識廣、因而懂得收斂鋒芒的紳士。乍一聽會以為他在保留著什麼,為什麼不演奏得更豐富、更誇張一些呢?但隨著樂曲進行到第二樂章,潛藏著舒曼愛情密碼的下行五度音程出現時,忽然就覺得其實這樣就已很好。張弛有度,讓音樂隱含的情意更加洶湧。

本次演出的三首作品,楊聰賢在國內樂壇素有音樂詩人之名,梁盛苑被譽為大提琴詩人,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體裁古典,內核卻仍是浪漫派的風格。但若要說這是一場極致浪漫的音樂會,也不盡然準確。因為無論是作曲家、對位室內樂團或是遠道而來的大提琴家梁盛苑,都在這些滿懷浪漫的曲目中加入了屬於理性的思考,謹慎安排了每個音樂線條。過去總感覺詩是一件純感性的事,這場音樂會卻令我想起:詩其實是一種最精鍊的語言,一種最接近音樂的語言。而參與這場演出的每一個人或用生命經驗、或用演奏技巧,在我們眼前構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

《對位與大師有約系列VI -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 Sung-Won Yang》

演出|對位室內樂團、梁盛苑 Sung-Won Yang(客席大提琴)
時間|2022/11/04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