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又相扣流暢的喜劇演出——《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
3月
03
2022
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3 Cafe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7次瀏覽

文 張又升(2021年度專案評論人)


3 Cafe近來致力推廣喜劇,這回邀來GBM乾拌麵、傻孩子宅急便、Q毛和佳諭,除了情境大喜利和即興劇外,製作人筆筒也趁開場的時候小小講了一下段子。以下不討論大喜利和即興劇。【1】

一位演員在台上獨自講話將近10分鐘,而且要逗笑觀眾,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他們準備了至少五或六個幽默故事,試圖將它們組合成一個整體,構成當天的演出內容。難就難在,這些小段落的關係和它們一一被推導、講述出來的過程是否流暢;就這點而言,非常像大家在舞池聽DJ一首一首歌放下去一樣,活動結束,明明聽了很多歌,卻因為首首無縫接軌而感到只有「一連串流暢的律動」。

筆筒準備的段子跟剛過的農曆新年有關,也跟單身有關,相當多樣,卻看得出設法整合這些元素的困窘。正是在每一次話題的轉換之間,演員編寫腳本和表演的能力顯露無遺。如果接縫太開,適才的笑點可是會摔落,墮入無聲懸崖的。儘管如此,筆筒(注意:不是鼻孔)身為當晚節目的製作人兼開場主持,有勇氣踏出這一步已經非常值得鼓勵了!


笑料背後的嚴肅命題

這晚演員們的段子都很精采,而且調性各不相同。Q毛以「雖然我們戴著口罩,彼此的距離卻拉近了」這個頗具哲學況味的命題串起各個素材,從機車待轉區的騎士們看著一位男同志騎士滑交友軟體時擠眉弄眼的神情,到Q毛自己進大樓送貨,竟用「上次的問題我等一下回答你」來轉移守衛的注意力以便跳過實聯制掃描,再到便利商店內面對鳳梨口味的啤酒引發選擇困難症的後續事件,都緊扣著疫情中口罩下的生活細節,讓人會心一笑。


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3 Cafe 提供)

佳諭的段子建立在一個概念的創新上:花越少時間決定做某事,就是「衝動」(好比「衝動購物」);花越多時間,則是「勇敢」(謀劃過,膽大心細)。據此,扣上外遇和性的主題,我們就不能說某人外遇是「性衝動」,因為這可能是他或她跟第三者互動良久後的選擇,所以必須稱之為「性勇敢」。

這樣說來不就充滿正能量,沒有那麼草率或禽獸不如了嗎?於是,佳諭在沿著這個邏輯下去,宣稱要組織「性勇敢」協會,在街邊或賣場跟人權組織分庭抗禮,甚至深入菜市場向婆婆媽媽宣導。一個獨特的世界因為一個概念的重整與置入而成立,敘事就這麼風行草偃地展開。雖然素材的獨立性還是清晰可見,無縫接軌的程度卻頗高。


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3 Cafe 提供)

這次傻孩子宅急便的段子,無論就發展還是主題來說,都是很典型的。主題是面試,而且還是很工整的三次;發展,用相聲的話來說,則納入了「斗包袱」。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創新也建立在世界觀的翻轉上:劉向和Luke單身很久,為了舒緩寂寞,他們想的不是交女友,而是(相當草食、宅、脫力地)養養小動物。

邊翻動物圖鑑(奇怪,竟然翻到了《寶可夢》裡的尼多王),邊想著要養什麼,兩人卻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怎麼知道動物願意被養呢?所以囉,要被動物面試啊!在劉向依序有禮地徵詢Luke所扮演的烏龜和金魚,但都被打槍後(金魚的段落,他們巧妙地以記憶短暫為哏),尼多王終於答應被飼養。原因很簡單,大家養的都是那些熱門怪獸。結果,我們又看到兩個傻孩子跟一個冷門的「動物」湊在一起了(哭)。

或許是因為乾拌麵在這次的表演中擔任節目主持,帶領大家玩了不少遊戲,心力和體力都有些分散,總覺得他們以「志向是小偷」為主題的段子相當匆促,重複模擬「小偷」(做的壞事往往不是偷竊)的多個段落更像為演而演,似乎他們早就知道每一個環節的下一步是什麼一一表演者當然知道,但不能就這麼表現出來。


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3 Cafe 提供)

無論如何,在這個雨天次數創二十四年來新高的月份,可以在疲勞的一日終末欣賞脫口秀和漫才,絕對是開心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表演展現了喜劇最有趣的特點:段子要好笑或至少穩當,恰恰需要一個嚴肅的概念和命題支撐。老話一句,喜劇演員總是把歡笑帶給大家,苦思留給自己。


註釋:

1、「大喜利」(おおぎり)是收尾的演出,形式是「出題─回答」,是表演者針對問題寫下腦洞大開的答案的過程。日本漫才和由此衍伸出的綜合型節目會有此環節。

《3 Cafe 喜劇夜—唬笑風生》

演出|GBM乾拌麵、傻孩子宅急便、Q毛、佳諭
時間|2022/02/23 20:00
地點|3 Caf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