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耍新定義《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
10月
10
2013
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夾腳拖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0次瀏覽
藍雪茹(馨雁舞集編舞家暨舞蹈教師)

雜耍雖與舞蹈、音樂、歌劇等並提為表演藝術,但相較之下,台灣雜耍表演多發生於街頭,而不像其他類型的表演藝術多為黑盒子裡的演出型式。這些有街頭藝人證照的表演者每逢假日即是他們大展身手之時,相較於國外知名藝術節、藝穗節等,台灣的街頭藝人可以發展的空間及時間相較之下侷限許多。

這次夾腳拖劇團帶來的製作算是近年來「雜耍劇場」的新突破吧!光是打出三位表演者的身份來歷就讓許多人想立即衝進劇場一窺奧秘,從舞台經歷豐富資深的「操偶聖手」薛美華、「從太陽回來的人」陳星合、「無法取代的溜溜球」楊元慶,三位的專長各不相同但卻都是操弄物件的高手,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一片天,光看他們三人的表演就夠目不轉睛了,如果再搭配上劇情呢?

一進到華山2樓演講廳先被舞台上懸吊的布景面板給吸引,看似一塊塊的雲朵像是把觀眾先帶入到一個未知且渴望探索的空間。開頭由十九兩樂團帶領大家一一看清楚在舞台上的三位表演者。這樣的開場是吸引人的,讓觀眾興奮且期待將被帶入一個冒險旅程,爾後隨著影像的引導,黑幕上的投影星光搭配一顆顆逐漸亮起的懸吊燈,的確彷彿讓觀者有進入遊樂園的冒險黑洞裡的驚喜感。

編排「磚」的段落是值得鼓勵的。就像陳星合說的,觀眾可能都以為將會看到厲害的拋磚技巧,但後來發現導演刻意拿掉花俏的技巧部分,而把重點放在如何使用這物件來描述艱辛、互助的尋寶過程,以至於到最後也許會以為由陳星合使用「高超」的倒立技巧來取得在空中的物件,結果卻使用最童心玩法的疊羅漢並且由「偶戲女神」所取得!當然中間由磚所堆疊出的空間變化、三人輪流承接小紅球的橋段有著相當的難度,最值得鼓勵的是不管這段落是否為他們三人的專長,皆可看出表演者用心突破跟嘗試與新物件的結合。

但也許需要三人一同配合練習的段落不算少,又因為三人對於各自的專長部份太過於熟悉,所以在個人專長的部分橋段雖然保有一定的專業度,卻似乎缺少那麼一點驚喜感。雖然如此,在各段落皆可看出導演欲表達的氛圍:薛美華的偶與另外兩位操的偶之間的對話令人莞爾一笑(薛美華操偶的確有一種賦予偶新生命的魔力);楊元慶發現的寶物溜溜球一開始看似神奇的魔球,最後卻無法控制它而失落,而那顆球讓人聯想到「哈利波特」中的金探子,越想掌握它卻發現它卻留不住在自己的手中……;陳星合輪流丟球給另兩位表演者的段落中充分看到三人的默契,時間抓得天衣無縫,為中間主控者的陳星合用呼吸配合球的律動,畫面極為好看值得讚許。

較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段落間的銜接仍不夠緊湊,有時燈光已全暗表演者已下台卻有5、6秒的空台,會令觀者的故事情節律動被中止,待至下一段落再出現時觀者必須再度把自己放入情緒中,略顯吃力。也由於沒有側台的關係,三位表演者必須很辛苦的記住每次進退場的時間及位置,雖然表演的的敬業專注態度值得鼓勵,但卻也讓觀者眼花撩亂。

總體來說這是一場台灣觀眾的新體驗,先排除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度、場地的限制等,希望可以再看到更多新的雜耍結合物件的可能。就像導演方意如在座談會上說的,這個演出的對象並沒有設定族群。的確,一個好的作品應該符合所有觀者,雖然筆者認為若能將三位表演者的專長再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些、情節再更緊湊些會與觀眾更有共鳴,但光是有勇氣將眾人組合成這樣的一場演出就值得令人鼓掌叫好了。

《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

演出|夾腳拖劇團
時間|2013/10/06 17: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4B館2樓演講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