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臺灣的海洋夢想像——《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
5月
09
2022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1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你對鄭成功了解嗎?除了國姓爺、延平郡王的別稱之外,你還知道什麼?他的兒子、他的父親呢?身為台灣人,我們對鄭氏父子有何認識?他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地影響了至少台灣三代人,六十年左右的歷史發展;然而,有趣的是,對於這個家族的想像與描繪,近年來開始湧現於台灣本土劇團的作品之中。

鄭成功作為前承父志,後啟子業的重要樞紐,關於他的討論作品數量上最多,之前筆者曾看過的三缺一劇團的《國姓爺之夢》就是十分出色的作品。在三缺一的作品之中,觀眾得到自我解讀這個著名歷史人物的自由想像,究竟他是流行語境下的海賊王?還是抱有反清復明志向、滿懷孤勇的延平郡王?抑或者,他是實事求是固守台灣土地的南明孤臣?

這其中種種,觀眾在戲劇作品自由靈動的呈現之中,並不那麼局限於某種認知,對於鄭成功,觀眾/台灣人或許不那麼確定,但也確實不那麼陌生。然而,他的父親——鄭芝龍呢?明華園做了一個大膽勇敢的選擇,試圖還原這個相較之下模糊的歷史人物,賦予他戲劇化的浪漫色彩,告訴台灣人誰才是初代的海賊之王。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過度情愛的娛樂情節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可以說對於鄭芝龍的身家背景,以及事業發展,甚至愛恨情仇做了非常詳盡的描繪,造成時長過長的問題(含中場休息長達三小時)。此外,編劇花費大量的篇幅與精力,詳述鄭芝龍極其驚人的「傑克蘇」魅力(此劇可戲稱為「鄭芝龍與他的三個女人」)。先不論他對待這些女子的態度(睡了兩個,但愛的是沒睡到的那一個)渣與不渣,這樣的劇本情節或許提供觀眾刺激狗血的娛樂情境,但卻造成整體過度傾斜於情情愛愛。(戀愛腦海賊王?)

除了花費過多篇幅描述與女性的愛恨糾結,劇情結構也顯得鬆散。從劇名來看,此劇應該要聚焦於鄭芝龍如何崛起於海洋之上,掌握船隊,獲取稅收等等事業發展,但這部分的討論卻過於簡化處理,而不夠深入仔細,被迫讓位於情愛描述。話雖如此,鄭芝龍這個人物的描繪,從開場時滿口忠君愛國,中途因應時勢投身船隊成為對抗明朝的海賊領袖,最後又轉變成信奉海洋哲學——見風轉舵,再度歸順明朝的海上將軍;可以說,其馬基維利式的心機政客風格,反而與此劇所欲強調的海賊之王稱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父子三代的宿命輪迴

本劇還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安排,觀眾可以從兒子鄭成功(小名:福松)與父親鄭芝龍(小名:一官),以及鄭芝龍與他的父親鄭士表之間一段重複的對話中,體悟父子之間傳達的人生無常之感。

鄭士表苦勸兒子不該惹麻煩,年輕的鄭一官義憤填膺的辯駁,他動手原因是因那人為不忠不義之徒。而等到鄭福松射殺劉香,鄭芝龍勸他不該動手,鄭福松卻理直氣壯地指稱劉香該殺,作為海賊,不忠不義。如同曾經言語如刀的鄭一官,出言指正深諳做官之道的父親鄭士表沉默收受知府大人封口費,如今他年輕的兒子鄭成功說出相同的話語,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義的辯駁。這種宿命輪迴式的家族命運放置於故事的結尾,為鄭氏家族的描寫帶來希臘悲劇式的風格,令人讚嘆其偉大壯闊,但同時也預感其蒼涼蕭颯。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在地海洋敘事的追尋

從三缺一的《國姓爺之夢》到明華園的《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我們可以發現鄭成功這個歷史人物,以驚人的姿態被重新以日本動漫語境下的海賊王包裝,出現於努力找尋自我定位的臺灣人眼前。坊間不僅僅有文創產業推出的各種商業化產品:成功啤酒、成功洋芋片,也有以動漫中大航海時代下諸侯爭霸的氛圍,重新衡量鄭成功為海賊之王的現代戲劇討論。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但受限於技術發展及歷代政府限制之故,臺灣人對於海洋崇敬畏懼,並不熟悉。如今來到重新自我定義的時代,藉由描寫,再現過去曾在海上雄霸一方,擊敗外敵的鄭氏家族,臺灣人借此建立起這個島嶼的海洋家族敘事,或許不那麼確定,但也確實有無限可能。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

演出|明華園總團
時間|2020/4/30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