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裡的情慾《我們選擇的告別》
6月
30
2014
我們選擇的告別(張曉雄 攝 野草舞蹈聚落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0次瀏覽
謝東寧(特約評論人)

愛情中看到的,是對方,還是自己呢?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說:「我是如此整個身心都投射對方身上,以致他一旦不存在,我就再也無法抓回我自己,恢復自我。我徹底完蛋了。」原來,愛情中的兩人彷彿「鏡像」,戀人們從對方看到自己,當鏡子不存在時,卻竟然再也無法意識到自己。

野草舞蹈劇落的第二號作品《我們選擇的告別》,靈感來自同名小說,敘述了一對男同性伴侶的誠摯愛情,直到其中一人因病離去,成為一首美麗而感傷的輓歌。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滿腦子都是《戀人絮語》書中的話語,不過卻是從演出進行中疏離出來的,也就是舞台上的情境,一直讓人困惑於觀看的位置,到底要投入兩位舞者帶著戲劇表情的真實,還是疏離出來欣賞舞者藉由肢體,表現戀人關係中的抽象美感,直到走出劇場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約90分鐘的作品,完全由兩位舞者(吳建緯、李宗軒)支撐全場,北藝大戲劇廳偌大的舞台上,也只運用簡單的兩張椅子、幾盞吊燈,和舞作結束前的一段影像,可以說是一場完全聚焦於舞者表現的演出。編舞者吳建緯保持著一種優雅、安靜、誠懇的姿態,帶領觀眾進入這個兩個男人的愛情世界。剛開場時,兩個男人一個赤裸一個穿衣,慢慢從下舞台平行走向上舞台的椅子,然後一個穿衣另一個脫衣,一個「鏡像」的完成,也宣示了某種愛情的本質。接下來,就是故事情節了,當然,不是每個觀眾都看過小說,但總體而言,可以明白舞作中,愛情的繾綣、死亡的威脅、分離的悲慟,從編舞者在其創作手札中,標示的十二段文學性抒情主題,精巧編排而成。

舞者看似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帶著相當投入的情感,但現代舞式的肢體精確技巧表現,卻又朝向抽象的美感進行,這麼許多優美的動作,反而壓抑著那濃厚瀕臨爆發的情感。更有趣的觀察是,年輕編舞吳建緯身上的老靈魂,這顆老靈魂總是將年輕愛情中的肉慾隔離,推向更抽象的精神層面,大量的無聲安靜場面、大提琴與韋瓦第《四季》的追逐、普契尼的詠歎調…,肉體耽美、隱誨(赤裸時候,總是在陰暗處)卻又輕盈,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舞者卻明明表現出年輕又投入的情感,這兩極造成的觀看拉鋸,著實讓人難以捉摸。

沈溺在美好愛情中的人們,是看不到兩人以外的世界,再紛擾的世界亦打亂不了進行中的愛情,但這可是兩人的世界,外人幾乎難以進入。創作者無論要往內深度挖掘,還是向外討論現實,讓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觀看作品,才有辦法看清《戀人絮語》那般的符號象徵意義。

儘管如此,整體演出的品質高度,卻是有目共睹的精良,期待野草舞蹈劇落的繼續成長。

《我們選擇的告別》

演出|野草舞蹈聚落
時間|2014/06/29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