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裡的情慾《我們選擇的告別》
6月
30
2014
我們選擇的告別(張曉雄 攝 野草舞蹈聚落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0次瀏覽
謝東寧(特約評論人)

愛情中看到的,是對方,還是自己呢?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說:「我是如此整個身心都投射對方身上,以致他一旦不存在,我就再也無法抓回我自己,恢復自我。我徹底完蛋了。」原來,愛情中的兩人彷彿「鏡像」,戀人們從對方看到自己,當鏡子不存在時,卻竟然再也無法意識到自己。

野草舞蹈劇落的第二號作品《我們選擇的告別》,靈感來自同名小說,敘述了一對男同性伴侶的誠摯愛情,直到其中一人因病離去,成為一首美麗而感傷的輓歌。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滿腦子都是《戀人絮語》書中的話語,不過卻是從演出進行中疏離出來的,也就是舞台上的情境,一直讓人困惑於觀看的位置,到底要投入兩位舞者帶著戲劇表情的真實,還是疏離出來欣賞舞者藉由肢體,表現戀人關係中的抽象美感,直到走出劇場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約90分鐘的作品,完全由兩位舞者(吳建緯、李宗軒)支撐全場,北藝大戲劇廳偌大的舞台上,也只運用簡單的兩張椅子、幾盞吊燈,和舞作結束前的一段影像,可以說是一場完全聚焦於舞者表現的演出。編舞者吳建緯保持著一種優雅、安靜、誠懇的姿態,帶領觀眾進入這個兩個男人的愛情世界。剛開場時,兩個男人一個赤裸一個穿衣,慢慢從下舞台平行走向上舞台的椅子,然後一個穿衣另一個脫衣,一個「鏡像」的完成,也宣示了某種愛情的本質。接下來,就是故事情節了,當然,不是每個觀眾都看過小說,但總體而言,可以明白舞作中,愛情的繾綣、死亡的威脅、分離的悲慟,從編舞者在其創作手札中,標示的十二段文學性抒情主題,精巧編排而成。

舞者看似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帶著相當投入的情感,但現代舞式的肢體精確技巧表現,卻又朝向抽象的美感進行,這麼許多優美的動作,反而壓抑著那濃厚瀕臨爆發的情感。更有趣的觀察是,年輕編舞吳建緯身上的老靈魂,這顆老靈魂總是將年輕愛情中的肉慾隔離,推向更抽象的精神層面,大量的無聲安靜場面、大提琴與韋瓦第《四季》的追逐、普契尼的詠歎調…,肉體耽美、隱誨(赤裸時候,總是在陰暗處)卻又輕盈,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舞者卻明明表現出年輕又投入的情感,這兩極造成的觀看拉鋸,著實讓人難以捉摸。

沈溺在美好愛情中的人們,是看不到兩人以外的世界,再紛擾的世界亦打亂不了進行中的愛情,但這可是兩人的世界,外人幾乎難以進入。創作者無論要往內深度挖掘,還是向外討論現實,讓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觀看作品,才有辦法看清《戀人絮語》那般的符號象徵意義。

儘管如此,整體演出的品質高度,卻是有目共睹的精良,期待野草舞蹈劇落的繼續成長。

《我們選擇的告別》

演出|野草舞蹈聚落
時間|2014/06/29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