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盡人世間愛恨糾纏《破月》
11月
03
2017
破月(世紀當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3次瀏覽
連佳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研究學生)

「破」有著打破、看破之意,「月」時而圓時而缺,而「破月」又有女人剋夫命格之意,從舞作命題上,圓滿與殘破就有著正反兩面衝突的存在,「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人世間多少人為了追求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卻換來殘破不甘的結局,能夠與子偕老的婚姻羨煞多少旁人,《破月》帶我們回到古代,看別人演的愛恨糾纏、思自己一生悲歡離合。

舞台正中間高高掛著鳥籠,裡頭有一隻小白文鳥,是觀眾一入場最初的印象,籠中鳥,象徵束縛,但被囚禁在籠裡空間的白文鳥,卻又像是習慣了被眷養,在籠裡跳上跳下吱吱喳喳,望著籠裡的鳥許久,感受到一種安逸又渴望自由的孤單,布幕一升起,強烈的大紅色出現在台上,紅布、紅線、紅瓦、和大大的紅色囍字,使用如此意象鮮明的顏色,直接道出了編舞者所想表達的意象。「紅」在中國人的字典裡象徵著喜事,紅線象徵月老賜予的緣分,紅布則是新娘的衣服和頭巾,新娘入門踩破紅瓦,又象徵能夠婚姻順利、早生貴子,踩瓦片在古代的婚嫁習俗中,若新娘是在特定年月出生的「破月」,又稱「破骨」,則會剋夫家,因此才用踩瓦片的習俗來化解,然而舞台上中間大大的囍字,用紅色的瓦片圍在外面一圈,又給人一種圓圓滿滿的意象,圓又等同於緣,紅瓦排成了圓也促成了緣,紅線牽成了緣也形成了圓。

新郎新娘坐在舞台正中間,中間隔著一層紅紗,靜止不語,後方女舞者身穿一身潔白、頭戴白花垂簾、手提籠中鳥、腳穿古代高跟鞋,形成典型古代女子走路意象,一步一搖緩步而來,口中念著「呷米香,嫁好尪」,不知這句話念出了多少對婚姻的憧憬與期待,而成雙成對的伴郎伴娘嘴裡咬著紅線進來,兩兩一組,在舞台上呈現了許多圓,被紅線互相牽絆的兩方,一進一退、一左一右,不斷的迴圈,互相的牽制又互相包容,小心翼翼地維繫著兩方之間的連結,紅線牽成的緣,也需要兩人一起才能保持著圓,而後伴娘替新娘穿上了紅衣,底下卻是一襲潔白的底衣,代表著新娘的純淨無瑕,像是還不懂事故的女孩即將嫁為人婦,在她的肢體語彙裡,有著像小媳婦一般的小心翼翼與束縛,新郎身穿鑲龍的衣服,動作大而豪邁,不知不覺就與印象中古代的父權體制互相連結,而舞作的最後是由一位男舞者踩破圍繞在舞臺的瓦片,身穿白衣的女舞者又緩步走出,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又回到最初,而這中間的過程就像是看了一齣別人演的戲,愛恨糾纏又回歸平靜。

整個舞作的安排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部份,編舞者利用了許多象徵意味很重的顏色、服飾、道具,讓觀眾一眼就能理解他所想要營造的氛圍跟意境,但在其中有許多東西卻又有著不同的含意,例如紅線,像是牽起兩人的緣分,但卻也是互相箝制互相拉扯的束縛,踩瓦片,看似象徵吉祥之意,卻是對於女性的不尊重,女生在特定月份出生就會剋夫,而男性則無傷大雅,其中一段許多女人圍繞著新郎,婀娜多姿的魅惑,讓我不禁聯想古代男人三從四妾,而女人必須只能純淨無瑕,男人在外花天酒地,而女人卻只能獨守空閨,多少對婚姻的期待還沒開始卻已成空,最後選擇安排由男性舞者踩破瓦片,也是值得深省之處,對我來說像是對於父權體制的反抗,也是為了跳脫傳統古板的思想,而他踩破了象徵圓滿的瓦片,究竟是圓滿了呢?還是破碎了?

看完了舞作像是看破了婚姻,看盡古代女人的卑微,看到了古代傳統思想對於女性的束縛與偏見,在看似完美圓滿的喜慶下,蘊含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表面上好像是一場喜劇,實際上卻是一場悲劇,所有的安排都存在一種矛盾衝突的美感,看了別人演的一場戲,想著自己的愛恨糾葛,多少人期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要有多少包容、多少退讓才能成就一場完美的愛情,是月老牽起的緣份並靠兩人小心翼翼的呵護,是不斷在拉扯中卻能找到兩人完美的平衡。

《破月》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7/10/07 14:30
地點|臺灣藝術大學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