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戲劇轉化的舞蹈語言《致 荒誕人生》
5月
25
2015
來參加我的葬禮(劉人豪 攝,稻草人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5次瀏覽
戴君安(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稻草人現代舞團製作的《致 荒誕人生》是2015臺南藝術節「臺灣精湛」系列的節目之一,向來多產的稻草人舞團既自製也委外創作,自製作品除了由藝術總監羅文瑾操刀外,也開放給更年輕的創作者試煉功力,這一回推出的是稻草人舞團的舞者蘇鈺婷和左涵潔編創的作品。

蘇鈺婷在《來參加我的葬禮》中,明白表示為同性戀者發聲的意圖,欲將過去常常隱忍苦楚,不敢面對殘酷社會的軀殼埋葬,並期待重生獲得大眾的擁抱。一進場,只見劇場的上舞台鋪蓋一塊紅色地墊,地墊上的浴缸異常顯眼,舞台周邊置放幾顆氣球,左下舞台的三人樂團在觀眾進場時已在演奏前導音樂,彷彿在為即將舉行的葬禮鋪陳肅穆的氛圍。

才一開演,氣球就被戳破,好像割開了一道裂痕,劃出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的社會區隔。此時,演唱者米莎的空靈嗓音佈滿空間中的縫隙,加深場內晦暗的氣息。羅文瑾、李佩珊和蘇尹聆現身於浴缸後,面貌和身形酷似彼此的三人,頂著形似的短髮,穿著相同的黑色衣裙。她們三人手牽著手,一起踩進浴缸,跨越紅色地墊,再走到黑色地板。這三人在中下舞台不斷來回的踱步,有時橫向進行,有時直行,有時則斜步走,既像是在尋找葬禮的路線,也像是徘迴在生命出口的關卡。由於這三人即使變換方向,仍多保持牽手狀態,致使個人空間的迴轉度極小,也因而使得身體與動作多呈現二度空間的平面感,頗似《牧神的午後》中,眾女神的出場畫面。

在一小段一致性的動作之後,這三人隨即開始個人的活動,樂團的鼓聲也配合她們的動作敲打節奏。這時,爬行在地上的蘇尹聆似乎在尋找遺失的物品;李佩珊躺著不動;羅文瑾則不斷變換扭曲的臉部表情。接著,就在羅文瑾不停的瞪眼、眼球亂翻、身體掙扎時,李佩珊和蘇尹聆先是圍著她繞圈圈,再將她抬入浴缸,拆下裙子覆蓋她的身體,宛如將她埋入棺木。過一會,羅文瑾走出浴缸,三人糾結成一團,自此開始一長串既似相互排擠,又似自殘、自虐的行為。

最後,也是最強而有力的一段,羅文瑾被脫掉衣裳,只剩膚色基礎舞衣,儼然被霸凌到只剩內衣褲的弱女子般,無助的站在浴缸中,任憑他人對她砸水球。然而,羅文瑾似乎越挫越勇,砸她的人反而開始發出哭聲。終了,砸她的人埋入浴缸中,羅文瑾則掙扎的爬出浴缸,好似出櫃人脫離禁錮般,悠然離去。三位舞者在這一段中,歇斯底里的將身體能量完全釋放,像是極度緊密、高度膨脹下引起的大爆炸;然而當一切平息後,無聲的寂靜才是最大的震撼。

蘇鈺婷在這個作品中,將抽象的舞蹈賦予戲劇性的情感,讓舞者們的身體對話得以暢所欲言,且在動作設計、隊形轉換、情節處理以及整體編排上,都展現相當具有個人風格的內涵。她在南臺灣的新生代編舞人才中顯得出眾,未來的發展潛能值得持續關注。

左涵潔的《魯蛇》顯然是要為社會底層平反,用一長串以鱷魚的眼淚為主題的台詞開場,諷刺表面良善卻無時不欺壓弱勢的既得利益者。開演時,下舞台的巨大鐵絲蛇籠般的道具將空間隔離,李佩珊像個支配者般吹著哨子,被支配的三女二男一邊匍匐前進,一邊喊著口號。他們像是在幫自己找位置,不斷改變自己在空間裡的區塊,就像諸多社會邊緣人,試圖在夾縫中求取生存的機會。

接下來的幾個段落,大多仍是呈現上欺下、高對低、強壓弱的情景。有些段落平鋪直敘,例如一群人作弄另一人,以示強眾欺負弱小的情節;也有些段落略顯凌亂而不知所云,例如將鐵絲網墊疊成一落,玩起類似木頭人遊戲的時候,又如當眾人的動作像是各種動物四處爬行、打滾、彎腰前進、洗澡洗頭時,這些情節都似乎有話要說卻言詞含糊的帶過。末了,又響起了述說鱷魚的眼淚的字串,再度凸顯弱肉強食卻又偽善的假面世界,並以此收場。

這個作品的舞蹈語彙不如戲劇成分的高張,致使表演者的身體表現略顯平淡,尤其像李佩珊和蘇鈺婷都應是相當「好用」的舞者,但可能是動作設計不夠豐富,或情節安排有特殊考量之故,她們的舞者光芒銳減,而演員的色彩也不夠突出。嚴格來說,這個作品想要表示的意見已傳達,觀眾應該也已接收,但是舞蹈的開闊度與豐富性有限,因此對於將此作品置放在一個以舞蹈為主體的展演,觀後感直想來個已讀不回。

整體而言,這兩位創作者的風格迥異,表現手法不一,卻都是以批判社會的昏灰、冷酷、不義為主體,直擊變形、扭曲、負面的人性,可謂是另一種形式的暗黑舞蹈。然而,再黑暗的角落都可能發現亮光,再如何孤獨的身形都會有支撐的背影,機會常常躲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待我們發現。致人生不再荒誕,重生就在眼前。

《致 荒誕人生》

演出|稻草人舞團
時間|2015/05/17 14:30
地點|台南市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